首页 > 美食 > 高能冲击眼球,看完我真的戒了......

高能冲击眼球,看完我真的戒了......

#阿斯巴甜 致癌#登顶热搜。


谁的房塌了?


我火速围观:


据路透社报道,知情人士表示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计划于7月14日宣布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


再定睛一看:


阿斯巴甜是一种常见的人造甜味剂,用来替代蔗糖。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和芬达中都有阿斯巴甜。


图源:澎湃


塌房的竟是我自己。



吓死。


赶紧喝口可乐压压惊。



所以,这又关巴斯光年啥事。



不过咱看得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喝水也是致癌的——


当然得是65度以上的水!


而阿斯巴甜或可能被划为2B级致癌物,同等级致癌物还有咖啡。


而比“阿斯巴甜”更可怕的致癌物有上夜班、当tony、吃红肉、吃炸鸡、喝大酒......


如果你是一个上夜班的tony,早上喝咖啡,中午吃炸鸡,晚上喝酒,我的建议是饮料就别喝了(bushi)。



我知道!


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那这个计量的界限到底在哪?


今天咱就聊聊糖与无糖。


绝对全程冲击你的认知。



2014年,一部名为《一部关于糖的电影》的纪录片诞生了。


内容主旨就俩字:作死。


真实地作死。


一位名叫达蒙的小伙子,几年来一直坚持食用无糖食品。


但此次,他将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


实验设置为每天吃40匙糖,坚持吃60天,观察身体的变化。


这40匙必须来自被普遍认为是健康食物中,而非垃圾食品。


比如巧克力、碳酸饮料、糖果......



40匙糖,乍看很多,其实这是澳大利亚人均日摄入糖量。


1匙糖约为4克,40匙糖总计160克。


实验中将有四位顾问陪同:


一名作家、一名营养师、一名血液专家、一名检测指标的医生。


以此保证他的身体数据及时呈现,并得到专业分析讲解。


实验前,达蒙的日摄入热量为2300卡,分别来自脂肪、蛋白质、碳水。


实验时,达蒙在提高饮食中糖的比例后。


依然要保持热量摄入总量不变,且每天坚持健身。



第一天早上,达蒙吃了两小碗燕麦酸奶,喝了一杯果汁。


他惊奇地发现,这三样食物中的含糖量就可以达到20匙。


So easy?



也就是说,不吃任何垃圾食物,达蒙也能轻易摄入40匙糖。


尤其是果汁。


如果一个苹果让你获得4匙糖,吃两个身体就感觉到饱。


但榨成果汁,你可能一口气可以喝下四个苹果,相当于吃16匙糖。


而市面上的饮料,含糖量更恐怖。


怪不得被称作“糖分巨浪”。



12天后,达蒙的体重上涨3.2kg。


14天后,达蒙开始在饮食中加入纯蔗糖。


吃饼干,加!


吃鸡腿,加!


有一次,他甚至用饼干夹了7匙纯糖,咽进去。


你小子是真的很拼。


上一次目睹这种口腔的灼烧感,还是在《詹妮弗的肉体》。


这跟拿打火机直接烧有啥区别。


《詹妮弗的肉体》


请注意,为了保持热量摄入总量的不变,他在选择食物时还特意选择吃了低脂食品。


18天后,达蒙在进行血液检测时,发现出现了脂肪肝。


当糖类进入人体,会分成两部分:果糖和葡萄糖。


到了肝脏,葡萄糖会转化为能量或作为能量储存。


对于果糖,能量储存已满后,果糖就会转为脂肪。


且越积越多。



又过了几天,达蒙起床后觉得身体很疲惫。


但喝了一口饮料后,立马感受到了大脑的兴奋。


小伙子眼里的光都没了


妻子说他总是心不在焉,注意力不再集中。


他自己能明显感知到食用糖类时的情绪上涨,1小时左右后又迎来下跌低潮。


这是否可以说明,心情不好吃点甜的,或许只是饮鸩止渴。



35天后,达蒙越来越难坚持锻炼身体。


他的皮肤开始长痘,肚子上脂肪堆积,脸也变得浮肿。



45天后,达蒙发现身体的神奇之处:它正开始接受现在的饮食方式,大脑也在调节情绪的起伏。


尽管他已经心力憔悴。


第60天到来了。


达蒙接受检测,变化最明显的就是肝脏。


谷丙转氨酶指数从低于20的健康值一跃超过安全线。


因为肝脏受损时,谷丙转氨酶就会释放到血液当中。


甘油三酯水平,即血液中脂肪的含量,从健康的0.08涨到危险值1.5。


体重上涨8.5千克,腰围暴涨10厘米。



商家一直在潜移默化一种观点:


胖是因为贪吃和懒惰。


贪吃即摄入了更多热量,而懒惰即消耗了很少热量。


两者间的热量差导致肥胖,而不是吃甜食导致肥胖。


吃甜食你可以多运动。


《饥饿站台》


但就达蒙自身而言,他吃牛油果、坚果等等,吸收的热量甚至等于或大于吃糖的热量。


却造成了更糟糕的身体状态。


这是否说明,从哪吸收热量也很重要?


当然,因为实验者只有一人,所以还不能下一个绝对性结论。


无糖


糖为什么会让人感到快乐?


一档名为《青年理工工作者生活研究所》的纪录片,在第一期就研究了这个课题。


顺带推荐,这部名字很长的纪录片,是国内理工青年做的。


他们每一期都会研究一个课题,豆瓣评分9.0。



言归正传。


味蕾上有甜味受体,当糖与甜味受体结合,电信号会激发我们大脑的奖赏通路。


释放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


多巴胺就会让我们变得快乐。


性与尼古丁同理。



但,快乐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2019年,奥胡斯大学的一位教授连续12天给7只小猪注射蔗糖溶液。


并在注射后记录下小猪大脑的核磁共振影像。


影像显示:


丘脑、杏仁核、纹状体、伏隔核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可用性下降。


新鲜感降低,释放的多巴胺变少了。


每一次都需要更多的甜味来刺激。



对糖的渴求,无限提升,势必对健康造成隐忧。


早在2009年,一位教授发表了著名演讲《糖:苦涩的真相》。


糖的危害终于被大众意识到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代糖”出现了。


什么是“代糖”?


顾名思义,代替糖(白糖、砂糖、蔗糖、葡萄糖)的物质。


代糖一般有两个优点:


一、只需要添加少许,就能达到和糖同等强度的甜味;


根据中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液体食品中的含糖量只要小于5g/L,即可在包装上标注无糖。


打个比方:


一听330ml的有糖可口可乐含糖量(果糖和蔗糖)大概是33克,同样一罐无糖可口可乐的含糖量所需要的阿斯巴甜,仅167.5微克


所以很多食品的包装上有“无糖”标识,是因为添加了微量代糖。


不是一丁点儿没有哦。


二、其热量极低,甚至没有热量。


以赤藓糖和赤藓糖醇为例。


赤藓糖可以参与人体内的化学反应,在糖酵解中被酶催化, 变成磷酸化的果糖,然后继续转化下去被人体吸收。


而代糖赤藓糖醇,则没有酶可以将它催化,它进入人体后不被吸收,通过排泄再出去。


所以很多食品的包装上有“零糖”标识,后边也跟着“零卡”标识。



但随之也出现了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很多人觉得“无糖”的口感不如“有糖”的好。


看一张图就明白了——


甜味的时间强度曲线图。


竖坐标为甜味强度,横坐标为时间。


当甜味强度相等时,它们产生甜味的快慢和持续时间并不一样。



再次以无糖可口可乐为例。


它添加了安赛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作为糖味来源。


但阿斯巴甜和三氯蔗糖的甜味持续时间比蔗糖要长很多,导致甜味在嘴里停留太久。


而且,另有研究表明,安赛蜜可以结合人的苦味受体。


这或许就是有人觉得喝无糖可乐苦、像喝中药的原因。



无糖可乐多次调整配方。


就是在追求,让几种甜味剂结合之后,其甜味强度、发生快慢、持续时间,无限接近于蔗糖。



尽管,无糖饮料的口味与有糖饮料不同。


但无糖饮料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数据显示:


2014年至2019年间,中国无糖饮料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其中无糖气泡水年复合增长率更是接近50%,总量上也占据了百亿市场的半壁江山。


而在超市购买饮料时,我也会有意识寻找所谓无糖产品。


但,“代糖”就可以无限吃了吗?


早在今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非糖甜味剂使用指南》。


指南中提出:


建议不要使用非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


而对“糖”与“无糖”的研究,现在还是进行时,而非完成时。


我们既不能妖魔化,也不能没有警惕心。


最后的最后,借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的话:


“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平衡膳食的大帽子底下,要均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9_179075.html
上一篇夏天天气炎热吃这道菜很费米饭,味道鲜咸香口,消食开胃营养低脂
下一篇分享几道夏天常备家常菜,营养又美味,一上桌秒光~

为您推荐

15款过年性价比高的口粮酒

15款过年性价比高的口粮酒

很多喜欢喝酒的朋友都会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屯一些白酒,自己喝就选普通口粮酒,和朋友喝就选上一个档次的,有重要关系要处理时就选择高档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