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科学家在小行星“龙宫”上发现比太阳系更古老的尘埃

科学家在小行星“龙宫”上发现比太阳系更古老的尘埃

IT之家 8 月 21 日消息,科学家最新的研究对日本隼鸟 2 号团队对小行星“龙宫”(Ryugu)上采回的样本进行了分析,证实这些黑色颗粒是比太阳系本身更古老的尘埃颗粒。

实际上之前也有科学家在碳质球粒陨石中发现这般古老的物质,这些陨石都蕴含了宇宙深处的秘密,穿越漫长宇宙后从星空之上坠落,划过长空,极少部分得以在大气层的摩擦下幸存,最终降落在这地球上,让你我共同瞻仰。

“龙宫”样本中的主要粒子是碳化硅,这是一种在地球上不可能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根据这项新研究背后的研究人员的说法,有不同种类的碳化硅颗粒,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科学家们称之为同位素特征,或构成该化合物的硅和碳原子核心中的中子数量。

在“龙宫”样品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先前已知类型的碳化硅,但也发现了一种极为罕见的硅酸盐,这种硅酸盐其实很容易被小行星中发生的化学过程破坏,但它确确实实保留了下来。

研究人员在一份声明中说道,这种材料是“在一个化学改变较少的碎片中发现的,很可能使它免受此类活动的影响”。

该研究成功已于 8 月 15 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其实还有一项单独研究于 8 月 16 日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科学家使用了一种不同类型的同位素分析,以及一种称为扫描透射 X 射线显微镜的技术等其他研究手段。

根据一份声明,这种物质实际上根本无法承受 86 华氏度(30 摄氏度)以上温度的环境,再加上其他发现,表明“龙宫”是在太阳系外形成并因为某些原因才来到我们这里的。

“在实验室中识别和研究这些颗粒的机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塑造我们的太阳系以及其他宇宙物体的天体物理现象,”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行星科学家、该研究的合著者拉里・尼特勒 (Larry Nittler) 在声明中说道。

IT之家了解到,隼鸟 2 号是日本的小行星采样任务,发射于 2014 年,于 2018 年抵达小行星“龙宫”并采集了 5.4 克样本,最终成功将样本送回地球。

▲ 图源:隼鸟 2 号工程官方

2020 年 12 月,隼鸟 2 号飞船从龙宫小行星表面采集到岩石样本,将使用来自飞船其他仪器获得的勘测数据,进一步揭晓这颗神秘小行星的历史。

▲ 图源:Yada et al. / Nature Astronomy 202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官方曾科普道,这些样品的返照率只有 2%,比绝大多数陨石都要黑,其中还含有水合物和有机物,可能在这些颗粒从原行星盘中聚集形成时就存在了。

据悉,这些物质的平均密度低于所有陨石,内部没有熔融物质凝结形成的球粒等结构,表明这些颗粒形成数十亿年来都没经受过外部加热之类的变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4_135255.html
上一篇2022年上半年,影子API遭遇多达50亿次的恶意请求
下一篇如果可以重来,我不会离开大厂

为您推荐

美国华人美女科学家回国,为何掀起如此大的舆论影响力?

美国华人美女科学家回国,为何掀起如此大的舆论影响力?

11月1日的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美国大学华人美女科学家颜宁宣布了一个大消息,她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颜宁在美国学界知名度虽然不是最高的华人学者,但是这件事却在网上舆论发酵,局长特别整理了这件事的信息图表,供参考。
灭绝恐龙的撞地小行星或不止一颗

灭绝恐龙的撞地小行星或不止一颗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鸿良据国外媒体《生活科学》杂志报道,科学家在西非海岸附近发现一个神秘陨坑,他们认为,该陨坑形成时间与6600万年前小行星碰撞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时间相吻合,很可能是这颗小行星的“小兄弟”,它发生的碰撞带来一场海洋灾难。目前该海底陨坑被命名为“纳迪尔陨坑”,以邻近的海底山命名。该研究
中国科学家算出地球年龄20.3亿岁?系媒体报道闹乌龙,月球年龄被腰斩

中国科学家算出地球年龄20.3亿岁?系媒体报道闹乌龙,月球年龄被腰斩

近日,国内媒体相继爆出“重磅新闻”——中国科学家算出月球年龄为 20.3 亿岁!(说实话,把我吓得不轻。多年的认知一朝被颠覆啊!赶紧点开新闻仔细阅读……)地球年龄和月球年龄都在 46 亿年左右,这是针对月球物质通过各种不同方法测量得出的结论。“精确测定了月球年龄是20.3亿年”,这毫无疑问是个巨大的、颠覆性的成果
今日《科学》:中国科学家揭示精子发育过程重要机制

今日《科学》:中国科学家揭示精子发育过程重要机制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生命始于精子与卵子的相遇。精子是父源遗传物质的载体,由原始生精细胞历经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最后的形变发育而来。在减数分裂后的精子细胞变身为“蝌蚪”状成熟精子的过程中,细胞核需要进行高效压缩。而这种细胞核的压缩会导致基因组的转录活动逐渐降低直至完
“天问一号”助力,科学家研究“火星日凌”获重要成果

“天问一号”助力,科学家研究“火星日凌”获重要成果

IT之家 1 月 16 日消息,据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网站,2021 年火星日凌期间(9 月下旬到 10 月中旬),在国家航天局支持下,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和欧洲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研究所等中外科研机构,利用“天问一号”环
腋温、口温、额温哪个更准?科学家测了1080次给出答案……

腋温、口温、额温哪个更准?科学家测了1080次给出答案……

受访专家: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主任医师  潘红英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冰洁近日,《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卫生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选取了市面上常用的3种体温测量仪,分别为水银体温计、电子温度计和热像仪,在不同环境温度(14~32℃)下分别测量腋温、口温和额温,共计测量1080次。结果表明,腋温、口温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