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1943年康生指责陈赓:当初若毙了老蒋,哪会有今天?陈赓巧妙回答

1943年康生指责陈赓:当初若毙了老蒋,哪会有今天?陈赓巧妙回答

1961年3月16日,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陈赓因为心肌梗塞发作,不幸与世长辞。在去世之前,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时期的优秀将领,还在伏案写作,想要完成《作战经验总结》这部著作,以便留给后人学习。

只是,这部著作最终仅完成了提纲和序言部分,陈赓便因为第三次全面积发作的心肌梗塞而撒手人寰,徒留了许多遗憾。

在他去世之后,许多人都对这位值得最大尊敬的人感到了由衷的惋惜和悲痛。就连此时远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士蒋介石,也对陈赓的逝世感到了悲痛。

在特意为陈赓设置的灵堂中,蒋介石在众人的面前,难以掩饰心中的悲切,眼泪止不住地往下落,语带真诚的说道:“他是我最值得骄傲的一个学生,也是我的救命恩人,没有他就没有我。”

由此可见,蒋介石和陈赓的渊源之深,即使陈赓是共产党人,二人又分别了这许多的日子,在蒋介石的心中,对于陈赓始终是感怀的。

陈赓出生在湖南省的一个小村庄,在村里的私塾读过几年书之后,小小年纪的他便从了军。

这个时候,他只是一个13岁不知事的小孩,却已经知道了要为国参军,讨伐军阀。

在军中,陈赓不仅跟随部队一起赶赴了众多硝烟四起的战场,并在一次次的战斗中表现突出,连得晋升,还有着很强的学习意识。

随着年纪渐长,陈赓逐渐知道自己在家中私塾读过的那几年书算不得什么,自己已有的知识只是一些皮毛,而在战场上,不能只做一个一味只知道冲锋的莽夫。

因此,他一边积极地从事革命事业,一边补习学业。

1922年,陈赓进入了毛泽东倡导创办的自修大学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跟共产党早期团体进行了广泛的接触。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认识到了工农群体的重要性和革命性,意识到拯救中国的要领也许可以在这条革命道路上得到答案。

同年的12月,陈赓正式加入了共产党,并随后参与了许多罢工示威等革命活动,在切实的革命活动中寻找答案。

即使在时代和革命的浪潮中努力翻滚,陈赓也没有停止学习,求之愈甚,学之愈笃,只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得,才能对未来的革命道路看得越清晰。

1924年2月,陈赓前往了广州讲武学校进行学习,并在同年又成为了黄埔军校一期学生。

也是在黄埔军校中,陈赓和蒋介石开始有所交集。

蒋介石当时是黄埔军校的校长,陈赓在参加军校的招生考试时,就是由蒋介石担任的主考官。

“先来讲讲你的经历”,坐在主位上的蒋介石面带严肃地问道。

“我14岁的时候离开家,加入了湘军,相继参与了讨伐军阀吴佩孚和湘鄂之战等战役,逐渐由二等兵升为了上士,后来在铁路局作办事员,一边做事一边在补习学校学习。现在知道了黄埔军校的成立,知道这是个为国尽忠的好去处,就想来继续学习,以报效国家。”陈赓如实地回答道。

“既然参加过湘军,你可知道湘军的创始人是谁吗?”陈赓说道。

“知道,是曾国藩,我祖父就曾在湘军任职,还做过师长,他还能用嘴提起两桶水,而且我也能。”

“大话可不能随便说”,看着面前这个身材瘦削的年轻人,蒋介石不以为然。

“我真的能,不信我给你示范一个看看”,陈赓年轻气盛又浑身是劲,话刚说完便要真的去给蒋介石做示范。

这个愣头小子一般的人物,在入学之前就给蒋介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入学之后,这个小子更是了不得,为人既勤奋努力又风趣幽默,不仅成绩优异还喜欢参加戏剧社等业余活动,在学校里过得风生水起,很是有些好名声,甚至还被黄埔军校的学生们推崇为“黄埔三杰”之一,与蒋先云、贺衷寒二人并列。

陈赓在学校的这些表现,作为校长的蒋介石自然是看在眼里,并且也很是欣赏,加以重用。

蒋介石也多次将包括陈赓在内的许多黄埔军校优秀学生,邀请到家中做客,从而加以拉拢,培养自己的势力。

“你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的,我希望你能待在我身边,为我带兵打仗,我们一起立下千秋功业”,在一次中秋宴请上,蒋介石带着期许,拍着陈赓的肩膀如此说道。

在毕业之后,陈赓也选择了留校,担任二、三、四期生的连长,并且担任了蒋介石的侍从参谋,留在了蒋介石身边。

也正是留在蒋介石身边做侍从参谋的这段时间里,陈赓多次挽救了他的性命。

1924年,在广州革命政府的所在地爆发了一场商团暴乱。

在革命形势如火如荼之下,地主阶级和军阀们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和威胁,革命和反革命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而作为革命政府所在地的广州更是各方反革命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

作为广州商团团长的陈廉伯便是个彻彻底底的反革命人士,他虽是中国的血统,却加入了英国国籍,成为了英国帝国主义势力的一员。

自己的利益受到了革命的损害,又加上英帝国主义和军阀陈炯明的收买,这位商团团长四处游走,联合广州各处镇、县的反革命势力,组成一支队伍庞大的反革命力量,并于1924年年初,发动了各种气焰嚣张的反革命活动。

他们一边暗中运送武器弹药给陈炯明,一方面进行动员和收买活动,试图从内部瓦解广州革命政府。

1924年8月10日,陈廉伯向洋行购买了大量的武器枪械,准备进行武装推翻革命政府的活动。

幸而政府及时得到了消息,提前拦截了运送武器的货船,并将武器全数缴获,放置在黄埔军校中。

得知自己的计划已经被广州政府获悉,知道自己性命难保的陈廉伯当即启程赶赴香港。

在陈廉伯离开之后,当地的商团仍未放弃反革命的行为,他们甚至联合起来驱逐了镇、县的官员,宣布独立,并且向民众散发大量的反革命宣传物品。

政府自然不能视之于无物,见之不理,但是政府内部对于商团的处置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国民党左派和中国共产党人士是支持坚决镇压商团的反革命行为的,但是,国民党右派却是个墙头草,并且跟商团有很深的利益勾结,再加上这之后不久,孙中山启程北伐,广州交给胡汉民代为治理。

胡汉民不仅没有镇压商团,反而向之妥协,甚至将武器返还给了他们,此举更是助长了这些反革命人士的嚣张气焰,他们不断举行罢市叛乱活动,将武器对准了广州政府,广州形势日益严峻。

同年10月中旬正在北伐的孙中山带领部队,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地赶回广州主持大局。

10月14日,孙中山下令,以蒋介石为总指挥,廖仲恺、谭平山为监察,平定商团暴乱。也正是在这场平定暴乱的战斗之中,陈赓第一次救了蒋介石的命。

陈赓在这场战斗中,被蒋介石委以重任,他化作了一名商团员工的身份,堂而皇之地进入到了商团的势力范围,凭借机智成功通过叛军的多次查问,摸清了对方的兵力部署,并成功将消息带回了指挥部。

不仅如此,陈赓在之后亲自参加了战斗,并且俘获了商团的一个头目。

俘获之后,陈赓将其带到了蒋介石面前进行问话。鉴于对方叛乱分子的性质,头目和蒋介石之间起初是隔着一定的距离。

陈赓在俘获了小头目的同时,也缴获了一把精致锋利的军刀,蒋介石看到后,当即倾身去接。

而就在这时,被绑着的商团头目突然挣扎了起来,迅速向蒋介石袭击而去。

陈赓反应速度极快,立马抓住了头目的手腕,暂时限制住了他的行动,与此同时,一个扫堂腿,便向头目腿部横扫过去,当即将其撂倒在地,成功将他完全压制,并命人将其押送出去。

受惊未定的蒋介石,惊叹于陈赓的身手,表示:“真是多亏你了,这算是救了我一命,立了大功,理当重用。”

这只是陈赓第一次救了蒋介石,在这之后还多次将蒋介石救出险境。

1925年,上海的一家棉纺厂里发生了一件惨案,多位工人因为去向厂里的外籍资本家索要工资,而被枪杀。

外国资本家在中国的地界,肆意杀害中国人民,当地的民众产生了极大的抵抗情绪。

同月末,当地民众和学生组成了庞大的示威游行队伍,要求惩治犯事的外籍资本家,为不幸遭难的工人们讨回公道。

正在群众们走到英国租借处挥手呐喊之时,英国的巡捕竟然当街向众多的群众开枪,越来越多的无辜群众被杀或者受伤,这即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点燃了全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愤恨和不满之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响应五卅惨案的罢工、罢市、罢课浪潮,由此掀起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而就在这种背景之下,广州革命政府首先认准了跟帝国主义勾连甚深的内贼军阀,随后,以蒋介石为总司令、以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为前锋,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拉开了浩浩荡荡的序幕。

1925年,蒋介石带领国民革命军的队伍,向粤东地区的叛徒陈炯明展开征讨活动,也是第二次东征活动。

在第一次东征的过程中,国民革命军成功击退了陈炯明的主力军队,但是,在军队班师回到广州的时候,陈炯明再次带领三万余众,占领了粤东东江地区,由此国民革命军开始了第二次东征活动。

在此次东征之前,众人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并且进行了敌后的宣传动员活动,可谓是准备充分。

作为这场东征活动的总司令,蒋介石首先将强攻的地点定在了陈炯明的老巢惠州。

革命军的主力军队全力进攻惠州的同时,又另外派出一支军队前往华阳地区作战。

虽然有蒋介石亲自坐镇,但是,这场进攻惠州的战斗并不容易,惠州作为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再加上驻守城内的军队也都是武器装备精良,粮食充足。

就在国民革命军攻打进程不顺,并且蒙受了巨大损失、战事胶着之际,周恩来带着黄埔军校的学生们前来支援,可谓缓解了燃眉之急。

经过两天的激战,这场战事最终落下了胜利的帷幕,成功攻下惠州之后,蒋介石却收到了来自华阳第三师的噩耗,国民革命军第三师在前往华阳的路上,被敌军包围,情势危急。

于是,刚刚打赢一场战斗的蒋介石,马不停蹄地赶往华阳支援,但是,此时的战况已经对己方十分不利,敌人有备而来,装备和人数上均优于我方。

蒋介石急忙命令爱将陈赓担任第三师临时师长指挥战斗,却也未能挽回败局,兵败如山倒,第三师在敌人猛烈地炮火之下,只能溃败而逃,蒋介石和陈赓所在的指挥部也在撤退的过程中被冲散。

陈赓一路在旁,贴身保护着蒋介石,带着他躲避敌军的追击,备受打击的蒋介石满脸写着懊恼和颓废,甚至起了自杀谢罪的心思,“我堂堂军队总指挥,现在却像个丧家之犬一样逃跑,就算回去了也没有脸面去见人,还不如在这战场上死了,也算留了个名声。”

陈赓自然是不许的,连忙将已经放弃逃跑的蒋介石背起,并安慰道“校长千万不要有自尽的心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今日之耻,来日当报。”

奔袭160余里,陈赓终于趁着夜色将蒋介石带到了安全的地方,这便是又救了蒋介石一命。

但是,在蒋介石叛变革命,夺取北伐战争胜利成果之后,陈赓作为共产党员,同蒋介石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二人最终分道扬镳。

“陈赓同志,当年你要是把蒋介石毙了,哪有今天”,1943年,在一旁听到陈赓讲述过去经历的康生语带指责和批评地说道。

“那个时候还正在国共合作呢,蒋介石要是那个时候就死了,不就成了烈士了吗,我要是那个时候杀了他,我不就成了反革命的了吗,此一时,彼一时嘛,康生同志”。陈赓解释道。

康生听后,哑口无言,一时之间也找不到什么话能够反驳,由此可见陈赓的头脑灵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9256.html
上一篇四上·古诗:第8首《夏日绝句》
下一篇军阀盗取皇陵,溥仪:不杀孙殿英,我誓不为人

为您推荐

衡山人:黄埔军校之旅

衡山人:黄埔军校之旅

山峰、丘陵、平原交错,森林资源丰富,水系发达,亭台楼阁、寺院古刹与山水交相辉映,千百年来吸引着五洲游客竞相观光。
黄维唯一一次违抗蒋介石命令,空军副司令飞往制止,黄维心意已决

黄维唯一一次违抗蒋介石命令,空军副司令飞往制止,黄维心意已决

1948年12月,正在解放军发起猛攻的时候,蒋介石给黄维和他手下各军长们写了亲笔信,签署了给十二兵团全体官兵的“嘉奖令”,连同早已准备好的毒气弹说明书空投到他的阵地上。然而,黄维兵团的官兵却把蒋介石的“嘉奖令”看成是“催命符”,一见这道“催命符”就知道快完了。仔细琢磨,却不无道理,蒋介石一到部队危急的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