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曾经与北宋争正统的“契丹”,如今是哪个民族?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曾经与北宋争正统的“契丹”,如今是哪个民族?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很有意思,一般来说,西方国家一般称呼中国为“China”,这个词起源于古印度的古梵文“Cina”,意思通常被认为是秦,而俄罗斯等东欧国家对中国的称呼翻译过来则是契丹的意思。

很多人对契丹的了解来源于部分电视剧,比如《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就是一位契丹人,《杨家将》中杨家的生死仇敌则是契丹军队。事实上,契丹曾创建了中亚最强国,它不仅拥有强大的武力,还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让中国之名传遍了世界。

不过,华夏大地上并没有万世的王朝,因此曾与北宋争夺华夏正统的契丹王朝早已随着历史湮灭,正当人们以为契丹早已从世间消失时,科学家们却借助现代技术发现了他们的后裔,你知道他们如今是哪个民族吗?

契丹的发迹史

根据史料记载,契丹族的历史最早可追溯于中古时期,曾与汉朝联手抵抗过匈奴人的入侵,匈奴西去之后,原本的领地被鲜卑人继承,而契丹就是鲜卑人的其中一支。

契丹一直到五代十国时期才开始强盛起来,公元907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族的新首领,此人雄才大略,在他的带领下,契丹不仅完成了统一,还在公元916年正式建立了属于契丹的政权,国号即为部落名称:契丹。

辽太祖耶律德光继位后,中原的后唐内部发生叛乱,后唐权臣石敬瑭不惜降低姿态,以“儿子”自称寻求契丹的支持,耶律德光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答应帮助石敬瑭。于是,公元936年,耶律德光领兵一路南下帮助石敬瑭击败后唐军队,协助其建立了后晋。

此后,耶律德光一直将石敬瑭建立的后晋当作契丹的藩属看待,据史料记载,耶律德光曾说过:

吾三千里举兵而来,一战而胜,殆天意也,观汝雄伟弘大,宜受兹南土,世为我藩辅。

公元944年,后晋皇帝石重贵不满契丹的统治,决意与契丹决裂,耶律德光也有逐鹿中原的野心,于是以此为借口领兵南下,经过三年征战攻下汴京,后晋覆灭,中原大部分地区落入契丹之手,后来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在此之后,耶律德光却没有励精图治将辽国实力更上一个台阶,反而不改游牧民族的习性,在富庶的中原大地上肆意劫掠,这导致民怨沸腾,中原各路节度使见此纷纷举兵抗辽,耶律德光无奈之下只好率兵北归。

与北宋争华夏正统

这也是辽国最为辉煌的一段时期,此后的辽国皇帝没有出现过什么雄才大略之主,反倒是在萧太后主政时期,辽国国势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象。

有意思的是,辽国曾经和北宋争夺华夏正统之位,因为这关系到皇帝的皇位是否名正言顺,一旦被认为是正统,统治者就更容易得到百姓们的拥护,其皇位和所建的王朝也就更加稳固。

契丹人在占领中原地区之后便开始自称华夏正统,是正儿八经的炎黄子孙,在《晋书》中就记载有鲜卑族是黄帝后裔的事实:

其先有熊氏(黄帝的部落称号)之苗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

契丹人作为鲜卑人的分支,自然也是炎黄子孙,并且,在耶律阿保机的倡导之下,契丹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是一个高度汉化的民族,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诗词歌赋也样样精通。

对于北宋来说,辽国成为了一个既打不过,又影响其统治合法性的邻国。当然,北宋方面是不承认辽国是华夏正统的,比如北宋欧阳修在编修史书时就认为契丹人是蛮夷,将其史列在书后的“四夷附录”中。

其实,遍观整个北宋历史,不管北宋承认与否,辽国在与北宋的交往中一直将自己放在与北宋统治法理“平等”的地位上,称呼自己为北朝,北宋为南朝,意在表示辽国和北宋同属中国之意,并且辽也自称“中国”。

虽然北宋不愿意承认辽的华夏正统性,奈何北宋打不过辽国,特别是与辽国签下“檀渊之盟”,成为兄弟之国后,更是变相承认了辽国的正统地位。

辽被灭后,契丹踪迹

公元1125年,辽国天祚帝被金国所俘,辽国至此宣布覆灭,不过辽国的残余势力并没有被消灭,契丹贵族耶律大石聚拢契丹残兵西征,将契丹人的势力扩展到中亚地区,后来耶律大石重建了辽国,史称西辽。

公元1141年,西辽与塞尔柱王朝之间爆发了卡特万之战,结果耶律大石获胜,打败了塞尔柱王朝,西辽也因此成为中亚地区的霸主,号称中亚最强国,可惜不到百年,西辽就在强大的蒙古铁蹄下分崩离析。

然而到了这一步,契丹人仍然没有放弃恢复辽国荣光的愿望,一部分契丹贵族在波斯东南部建立了一个名叫起儿漫的小政权,史称“后西辽”,不过这个王朝除了与辽国有血缘关系上的联系之外,其他地方和辽国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当起儿漫王朝被灭后,这些契丹人通过通婚逐渐融入当地,成为中亚文明组成部分,而自从辽国被金国灭掉后就一直留在中国境内的契丹人后裔则在跟着蒙古铁骑征战欧亚大陆时,分散居住在欧亚大陆,由此可以说,契丹后裔遍布整个中国,甚至是中亚地区。

当然,也不是说,世界上就没有血脉比较纯正的契丹人后裔了,在我国黑龙江、辽宁以及内蒙古等地区还生活着一个叫作达翰尔族族的少数民族,经过现代基因技术比对,发现其与契丹族有着相似度很高的父系血缘,因此基本上可以确定达翰尔族是契丹人的后裔。

结语

所以说,曾经辉煌的契丹族并没有消失,而是与其他民族混合在一起了,而在我国这种民族融合现象就很多,除了契丹族之外,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在漫长的时间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73607.html
上一篇签订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美国为什么不费一枪一弹
下一篇刘邦宠幸一女犯人,生下一子却神似项羽,长大后一锤敲死吕后男宠

为您推荐

1940年,“中原狠人”数月连杀3名日寇少将,日寇连他名字不敢提

1940年,“中原狠人”数月连杀3名日寇少将,日寇连他名字不敢提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大陆上出现过很多猛人,有人一战独自击毙日寇数十人,还有人利用地形独自消灭200余名日寇士兵。但是很少有人,能吓得日寇连他的名字不敢提,但是这样的人却真实存在。1940年,中原地区3名日寇少将级军官接连毙命,死法一个比一个惨烈,至于低一级日寇军官则更是死伤惨重。而调查显示,所有的日寇军官死亡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在“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之后,宋朝便就此失去了京师汴梁。实际上,从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期间,京师汴梁曾先后两次重归南宋。那么,南宋是如何两次收复汴梁,又是如何丢失的呢?金军北上撤出中原后,汴梁落入伪楚政权手中“靖康之变”中,金军虽然攻破了宋朝都城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袁春希/访并文北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北宋历史中的政争与权力的交叉,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还有来自理想世界与道德观念的交锋。北宋在政治与军事上的积贫积弱,作为一种背景,也凸显了这种交锋的激烈。然而这种交锋势必借助于最高权力的选择。这使得当时的士大夫有了“得君行道”与“以天下为己任”的幻想,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