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若嬴政、曹操、李世民和朱元璋处于同一时代,谁能一统天下?

若嬴政、曹操、李世民和朱元璋处于同一时代,谁能一统天下?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少不了皇帝的影子。在很多的皇帝中,有很多人还都是文武兼修、胸怀大志向的人中豪杰。这些人为了心中的目标,甚至可以不顾一切,也正是有这些人的存在,才让中国的历史变得多姿多彩又扑朔迷离。

要说古代伟大的皇帝,估计不少朋友会第一时间想起秦始皇和汉武帝,以及唐太宗了。当然,这几位皇帝的确是中国伟大君王,尤其是秦始皇嬴政和唐太宗李世民的称帝之路更是堪称传奇。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人也同样具有极高的领导才能和治国能力。他们在饱受争议的同时,也同样为人所津津乐道。这两个人就是曹操和朱元璋。看到这里,有人不禁要问,这四个人究竟更胜一筹呢?

为了寻求答案,我们不妨大胆假设一下,如果秦始皇嬴政、魏武帝曹操、明太祖朱元璋、唐太宗李世民这四位帝王出生在了同一个时代里,那么能够笑到最后的人究竟是谁呢?

武力比拼

在古代,中国是非常典型的农耕社会。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谁有足够的兵力,谁有强大的领导力和号召力,谁就是可以一统天下。所以说,在那个年代是武力就是王道。在曹操,李世民和朱元璋三个人中,因为赤壁之战和汉中之战的溃败,足以说明曹操不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曹操是无法匹敌李世民和朱元璋的。

不仅如此,有人认为,在嬴政、曹操、李世民和朱元璋四位君主中,嬴政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是因为先人已经为他开辟了道路,嬴政只是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了而已。所以说在前人已经完成了大部分任务之后,嬴政能够登上皇位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虽然嬴政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名气和功绩,但是嬴政建立的王朝却只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了15年。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嬴政的统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仅如此,在政策的制定和继承人的选择上,也反映出嬴政是无法与其他统治者相比较的。

在四个皇帝中朱元璋出身卑微,但却有着不一般的能力。可是在古代,单靠能力也是不行的举个例子,如果嬴政、曹操、李世民和朱元璋四个人同时招募士兵,我相信绝大部分人会去其他三位那边。毕竟朱元璋的阵营稳定性不强,第二天营地在哪里都说不定。谁又会相信在这里会过得更好呢?

天时地利人和 缺一不可

凭借一国之力拿下中原的六个国家,从而一统天下,这就是嬴政最有代表性的功绩。不仅如此,作为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嬴政在文化上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例如,嬴政为方便国人交流与贸易,他要求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更可贵的是,中华民族自此作为一个整体诞生在了中国大地上。

不过,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秦国地理位置偏僻,其他诸侯国从来没有把秦国放在眼里,而它之所以能够造成统一大业,靠的是嬴政的祖祖辈辈们。

直到秦穆公夺下西戎,这才让其他骄傲自大的诸侯国们不敢轻视秦国的实力。而让秦国真真正正变得强大起来的君主,是秦孝公。在秦孝公变法后,秦国一改往日积贫积弱的局面迅速强大了起来。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嬴政先人的努力下,嬴政才最终打败了其他诸侯国,一统天下。

在评价曹操时,我们都会说他是一个非常有野心和抱负的人,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为了扩大影响力和势力,曹操在消灭了袁绍、袁术、马超等势力之后,还击败了匈奴和鲜卑。至此,曹操成功地将统一了北方地区,为自己的曹魏势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放眼当时的整个天下已经无人能与曹操的势力相抗衡。曹操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勇于突破制度的桎梏,不拘一格的选拔和任用人才。奈何最后三分天下,说明曹操占据了地利人和,却唯独没有天时,这也是曹操最终失败的关键所在。

贫民和贵族 造势者得天下

和刘备一样,李世民也有一个高贵的出身。也正因为他的出身,使得他在征战天下的时候拥有了很多得天独厚的资源。李世民在征战初期就有许多贵族大力相助,且他很擅长造势。也正因如此,李世民在长安城时才会所向披靡,并为其进军关中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李世民在没有称帝之前就已经拥有了大批人才,其质量之高就连当时的皇帝也是望尘莫及。有了人才的献言献策,这也让李世民在获得天下的过程中拥有了无形的后盾。

更可贵的是,李世民不仅懂得造势,在破势上他也非常擅长。最典型的例子在于灭窦建德、王世充,以至于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和覆灭东突厥等行动。在他看来,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也都是可以人为创造出来的,李世民最强大的优势莫过于此。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草根皇帝”。自小家境贫寒的他为了能吃上饭,当过和尚也当过沿街要饭的乞丐。和李世民一样,朱元璋也是一个非常懂得为自己造势的君主。不仅如此,作为唯一一个成功北伐的人,朱元璋也拥有着不亚于其他三个人的能力。

不过,如果非要说朱元璋有缺点的话,那可能就是朱元璋的出身了。因为出身卑微,见识不够,这导致朱元璋在统治期间统一了科举内容,原因在于他怕自己有限的学识会被朝堂里的知识分子们耻笑。更可怕的是,在这之后,朱元璋还大兴文字狱,许多无辜的朝廷官员因此失去了生命,至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在朱元璋的面前说真话了。

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在嬴政、曹操、李世民和朱元璋出生在同一个年代,那么在这四人之中,最终的获胜者绝对会是李世民。毕竟这位太宗皇帝不仅能在战场上所向无敌,而且他在治理国家上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与此同时,李世民还是个又是个性格沉稳、刚毅果断的君主,是典型的文武双全的奇才。在他的治国能力和作战能力面前,嬴政、曹操和朱元璋多少有点小巫见大巫了。

不过,假设就是假设,永远都没有成真的一天。在我国历史上,嬴政、曹操、李世民和朱元璋这四人都是十分优秀的人才,他们也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果真的要评价这四个人的话,也可以说各有各的风采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72289.html
上一篇谁说中国没有哥伦布?他带着1000名中国人,在海外建了座新福州
下一篇韩国历史上的高光时刻灭郑国,申不害变法,春秋四大刺客,聂政刺杀侠累

为您推荐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欲晋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算是位极人臣的待遇)。颍川派代表人物荀彧认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这段话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意思是让曹操爱惜羽毛,不能称王
李世民为何就那么在乎自己的《起居注》?

李世民为何就那么在乎自己的《起居注》?

撰文:赵立波“不要人夸好颜色,但留清气满乾坤。”翻开厚重的历史可以看到无数个人物最终黯然凋落成几片文字,而他们生前无不想以昂扬的正面角色出现在史书之上,以此让自己的色彩穿越历史受人仰慕。无疑大唐的李世民对于身后名做了最为全面的保护,​因此如同一个高超的时间设计者,最终让他的身上披满了光环,事情发生在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人心隔肚皮,古代没X光,肚皮里的零件坏没坏,只能“望闻问切”,估摸着蒙,医疗事故更多。有的成了故事,更多的连故事都没留下来。因此,神医总是能得到人们的推崇。但神医照样会遭到医患关系,就比如华佗,甚至因为和曹丞相的互动中出现了问题,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01你敢说曹老板是弱势吗?古代的医患关系揭示了,庸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一共有二十六人,先后分六批进入,第一批分别是夏侯惇、曹仁和程昱;第二批最多,分别有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二十人;第三批一人,荀攸;第四批一人,司马懿;第五批一人,郭嘉。在这二十六人中,文臣有九位,分别是程昱、桓阶、陈群、钟繇、华歆和王朗。文臣里面,为曹魏立下重大功勋的荀彧和崔琰两人没有配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