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北宋末年,经济文化依然很繁荣发达,为何还是灭亡了呢?

北宋末年,经济文化依然很繁荣发达,为何还是灭亡了呢?

在中国历史上,要说经济最繁荣的时代,就应该是两宋时期,此时无论是农业、还是工商业,都十分发达,大宋生产的丝绸和瓷器通过货船运往世界各地,行销海外,那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描绘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

到了徽宗时期,不但大宋的经济发达,文化也达到了巅峰时期,为何还是被金国灭亡了呢?

一、重文轻武的国策

熟悉北宋的朋友都知道,五代以及大唐的安史之乱,都是由于武将叛乱所造成的,为了稳固政治地位,赵匡胤采取了杯酒释兵权,将武将的兵权削弱,并采取偃武修文的国策,设立枢密院抑制武将拥兵自重。

重视文教,促进国家的文化发展,人口素养提升,积累了大量的人才。但是以文官牵制武官的策略,却让大量军事人才纷纷弃武从文,导致武将文臣的严重失调。

随着国家的安稳,外部侵略势力却越来越强,与宋并存的辽、西夏、金等,都对宋产生了威胁。但大宋依然坚守祖制,造成大宋国内根本没有几个可以抵御外敌的名将。

另外北宋采取“兵将分离”的制度,也大大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二、权利分化

北宋吸取前朝教训,将行政权力一分再分,如宰相的职位由多人分担,同时还设置枢密使、参知政事、三思使,以分割宰相的军政大权。

而在地方官职任命上,知州也是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这样可以让地方官相互牵制,防止一方独大开始叛乱,可以稳定了政治大局,但是行政效率十分低下。

另外这还造成冗官、冗费的问题,大大增加中央的财政负担。

三、过于集中的中央集权

为了政局稳定,北宋经过政治制度的改革,将军政财等牢牢抓在手中。将全国所有的财政收归中央,一半的禁军集结在都城,这样一来大大削弱地方的财政军事实力,但这造成一个问题,一旦有外敌入侵,地方上根本无法快速组织兵力进行反抗,更没有钱粮支撑战争,只能坐等中央前来救援,根本起不到战争缓冲的作用。

四、长城防线的丢失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防线就是北方的群山峻岭。但是北宋接手时,却是一个动乱了上百年的烂摊子,尤其是幽云十六州一直没能收复,这不但失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进攻的一道屏障,也让北宋在马铁两种重要物资上得不到好的供应。

一旦发生战事,北方游牧民族可以直接南下入侵,而北宋失去良驹产地,虽然经济实力强大,但一直没能建立强大的骑兵部队,这就造成宋军机动能力差,与北方骑兵对阵时,难以取胜。

总结

综上所述,北宋虽然经济文化繁荣,但内部出现很多问题,且没有实力强大的军事力量,一旦爆发战争,总会处于被动局面,一旦都城被攻陷,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只能坐等覆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67054.html
上一篇左宗棠布局台湾时,美国人卖情报给日本,这究竟是何居心?
下一篇中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为什么能打下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

为您推荐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在“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之后,宋朝便就此失去了京师汴梁。实际上,从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期间,京师汴梁曾先后两次重归南宋。那么,南宋是如何两次收复汴梁,又是如何丢失的呢?金军北上撤出中原后,汴梁落入伪楚政权手中“靖康之变”中,金军虽然攻破了宋朝都城
被西方人称作大汗之城的大都城是如何兴建的?丨京华物语

被西方人称作大汗之城的大都城是如何兴建的?丨京华物语

元世祖忽必烈是中国和蒙古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建成于他在位期间的大都城,是唐代以来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座新建城市,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期的京华物语,就来说说这座曾被西方人称作大汗之城的大都城,是如何兴建而成的。本文选自《忽必烈》,小标题为摘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已获得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袁春希/访并文北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北宋历史中的政争与权力的交叉,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还有来自理想世界与道德观念的交锋。北宋在政治与军事上的积贫积弱,作为一种背景,也凸显了这种交锋的激烈。然而这种交锋势必借助于最高权力的选择。这使得当时的士大夫有了“得君行道”与“以天下为己任”的幻想,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