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北宋最后的名将:宋钦宗若听其建议,靖康之变或可避免

北宋最后的名将:宋钦宗若听其建议,靖康之变或可避免

1125年,宋金战争爆发,金朝军队长驱直入,兵临开封城下。此时,北宋的一位老将多次向宋钦宗献策,可是却没有被采纳。1126年,这位老将军病死,没过多久,金军就攻破了开封,将北宋的皇帝以及后宫妃嫔等两千多人掳走,史称“靖康之变”。假如宋钦宗采纳这位将军的建议,靖康之变可能不会发生,那么这位北宋最后的名将到底是谁呢?

一、扬名西北

此人名叫种师道,也就是《水浒传》中所说的“老种经略”。种师道出身武将世家,他的祖父名叫种世衡,跟随范仲淹在西北抵抗西夏,颇有盛名。种世衡有八个儿子,其中三个(种古、种谔、种诊)是将才,被人们称为“三种”。种师道的父亲名叫种记,是种世衡的第七子。种师道自幼文武兼修,拜北宋大儒张载为师,成年后一度担任文官。

种师道的仕途并不顺利,因为他曾经得罪过蔡京,“罢入党籍,屏废十年”。直到后来,种师道才被授予武功大夫、忠州刺史、泾原都钤辖、知怀德军的职务。宋徽宗打算对西夏开战,亲自召见种师道,“赐袭衣、金带”。童贯虽然是宋军的主将,但真正率军在前线拼杀的却是种师道,有些人将宋夏战争的功绩归于童贯是不正确的!

二、被迫致仕

在取得宋夏战争的胜利后,宋徽宗被胜利冲昏头脑,他决定与金朝联合,对北方的辽国作战。这次军事行动的主帅依然是童贯,而担任“前敌总指挥”的还是种师道。不过,种师道反对发动这场战争,他认为“今日之举,譬如盗入邻家不能救,又乘之而分其室焉,无乃不可乎?”可是童贯根本不予理睬,强力进军,结果在白沟战败。

关键时刻,种师道“令人持一巨梃自防,赖以不大败”。之后辽国派出使者,希望能够停战议和,与此同时种师道也劝说停战,但童贯还是没有接受,反而秘密向朝廷弹劾种师道通敌。北宋的当权者非常生气,强迫种师道“退休”,“责为右卫将军致仕”。此后,北宋军队再度战败,宋徽宗这才想起种师道,“起为宪州刺史、知环州”,不过很快又让他“退休”了。

三、献策抗金

金军南下后,北宋的统治者慌了神,急召种师道入京,“趣召之,加检校少保、静难军节度使、京畿河北制置使”。可是,宋钦宗在召见种师道时表示已经议和。于是种师道建议,“请缓给金币,使彼惰归,扼而歼诸河”,也就是说趁着金军撤退时,在黄河附近发起反攻,将其歼灭,可是这个建议遭到了宰相李邦彦的反对。

在金军撤退后,宋钦宗免去了种师道的兵权,在他看来,“师道老矣,难用”。其实种师道的抗金策略可行的,“我众彼寡,但分兵结营,控守要地,使彼粮道不通,坐以持久,可破也”。之后,种师道向宋钦宗建议加强防务,朝廷依然没有采纳。金军第二次南下,种师道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上疏请幸长安以避其锋”,依然遭到了拒绝。

1126年十月,种师道病死于开封,终年七十六岁。两个月后,开封被金军攻破,宋钦宗后悔万分,他想起了金军撤退时的情景,当时种师道“劝帝乘半济击之”,并且说道:“异日必为国患。”想到这些,宋钦宗捶打着胸口说道:“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

参考资料:1.《宋史》;2.《东都事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66830.html
上一篇张廷玉为何成了大清最会做官的人?晚年自己写下怎样总结?
下一篇朱允熥是朱标的嫡次子,地位要比庶兄朱允炆高,为何没有成为皇太孙

为您推荐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在“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之后,宋朝便就此失去了京师汴梁。实际上,从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期间,京师汴梁曾先后两次重归南宋。那么,南宋是如何两次收复汴梁,又是如何丢失的呢?金军北上撤出中原后,汴梁落入伪楚政权手中“靖康之变”中,金军虽然攻破了宋朝都城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袁春希/访并文北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北宋历史中的政争与权力的交叉,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还有来自理想世界与道德观念的交锋。北宋在政治与军事上的积贫积弱,作为一种背景,也凸显了这种交锋的激烈。然而这种交锋势必借助于最高权力的选择。这使得当时的士大夫有了“得君行道”与“以天下为己任”的幻想,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