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张作霖临死前叮嘱部下:决不能让此人进入东北,我儿不是他对手

张作霖临死前叮嘱部下:决不能让此人进入东北,我儿不是他对手

【前言】

1928年6月4日,沈阳大帅府中的众人愁眉不展、满脸哀戚,昔日威风八面的军阀巨头张作霖正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只见张作霖强撑起最后一口气,用微弱的声音叮嘱着部下:

“不能让此人进入东北,我儿不是他的对手。”

这是怎么回事?昔日威风凛凛的军阀首领为何生命垂危?张作霖口中所说的人究竟是谁,又为何说张学良不是此人的对手呢?

【张作霖的人生】

众所周知,民国时期军阀势力膨胀,各大军阀之间混战不休,割据一方。而张作霖就是军阀中的一个“巨头”,他占据东北三省,建立“奉系军阀”,人称“东北王”。

张作霖出身普通农户,家境贫寒,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后来他父亲被人打死,张作霖和哥哥前去报仇,不料失手致人死亡。张作霖为了远离牢狱之灾而逃跑,阴差阳错进了军队。

虽然出身低微,未受到良好教育,但是张作霖却极富政治才能。张作霖工作认真,不怕苦不怕累,逐渐地他的权力大了起来,慢慢成为了北洋军的首领。

在张作霖统一东北的过程中,日本人的援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羽翼丰满后,张作霖不甘心做日本人的傀儡,不愿背上“卖国贼”的名声,所以面对日方多次的无理要求,张作霖巧妙斡旋,推三阻四。这样一来,日本人对张作霖恨之入骨,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就在1928年6月4日,日本人找到了下手的机会。

当天张作霖乘专列返回奉天,途径皇姑屯,不料这里早被日本人埋下炸弹,张作霖当场被炸成重伤,被紧急送往大帅府,当天就去世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张作霖仍惦念着远在外地的儿子张学良。但遗憾的是,事发时张学良正远在外地,无法及时赶到。

张作霖是个极富政治才能的人,且张学良又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黄毛小儿,为何张作霖还要千叮咛万嘱咐呢?能让张作霖提醒提防的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其实张作霖所说的人就是他的部下——张宗昌。

接下来,咱们就来聊一聊张宗昌究竟是何方神圣,张作霖为何要提醒张学良提防张宗昌。

张宗昌

痞气十足,见风使舵

张宗昌出生于一个家徒四壁的吹鼓之家,因经济困难只读了一年私塾就辍学了。

青年时期,他因家境困难而到东北谋生,到处流浪。

张宗昌随性豪爽,为朋友两肋插刀,扒手、胡匪都愿意和他交朋友。辛亥革命前,他到海参崴修铁路。沙俄的远东当局为了方便管理华人,雇佣一些华人当警察。张宗昌因长得高大,力气大,熟悉俄语,所以被选为警察。

1913年7月,革命党人黄兴在南京宣布独立,恰逢同盟会革命者到海参崴招兵买马,张宗昌便加入了革命军的队伍。黄兴命令张宗昌率领部队与冯国璋、张勋作战。

张宗昌是个贪生怕死之徒,一到打仗的时候,常常跑得比兔子还快,所以又被称为“长腿将军”。在这位首领的带领下,他的部队自然纪律涣散,最后全军覆灭。于是张宗昌带着一伙人背叛革命投靠了冯国璋。1921年,张宗昌又投靠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

张宗昌与匪为伍,浑身痞气。张作霖知道张宗昌行事没有规矩,担心其在易权关头闹出大事,且张宗昌多易其主,可见其善变。张作霖目光如炬,早就看出张宗昌不是可用之人。为了让儿子顺利继承掌权,避免张宗昌闹出麻烦或是临时倒戈,张作霖在临终之时不忘叮嘱不让张宗昌进入东北。

张宗昌投靠张作霖后,张作霖派郭松龄去检阅张宗昌的部队,名义上是校阅,实际上是遣散。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可真是令人火冒三丈。原来啊,张宗昌这个人胡作非为,事事带着痞气,连带着部下也肆意妄为、无法无天。

张宗昌的部下军纪散漫、乌烟瘴气,一下子就惹恼了郭松龄。郭松龄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破口大骂:“张宗昌你个什么玩意!”甚至当面问候张宗昌的娘。

但张宗昌不仅不以为耻,还扑通一声当着所有士兵的面给郭松龄跪下,说:“那这么说,您就是俺爹了,爹受孩儿一拜。”

郭松龄顿时没了脾气,对他无可奈何。

但是当郭松龄走后,张宗昌又洋洋得意地对部下说:“我喊他爹,他未必就是我爹。”

1925年,张宗昌任苏皖鲁剿匪司令。谁知道,许多土匪都是他当初的好友。他们一听说张宗昌当了大官,就纷纷激动地来投靠他。张宗昌不费吹灰之力就“平定了”匪患。

张宗昌因“剿匪”立功得到升迁,逐渐成为张作霖的左膀右臂。

【声名狼藉,行事无常】

张宗昌成为张作霖手下大将后连续升迁,后被任命为山东督办,兵痞气更加严重,吃喝嫖赌样样占尽。

他在任上的时候搜刮民脂民膏,征收苛捐杂税,老百姓苦不堪言,道路以目。当时社会上还流传着一些咒骂张宗昌的歌谣:“也有葱,也有姜,锅里煮着张宗昌。”

他欺男霸女,横行霸道,纳了二十几房小妾。北洋元老的家属、清朝遗老的亲戚、同僚的妻女以及部下的太太也不能幸免于他的毒手。他尤其喜欢风尘女子,小妾中绝大多数出身烟柳之地。因为小妾众多,张宗昌甚至记不住她们的名字,把她们编成号码来记忆。

他没上过几天学,还喜欢以诗人自居,作出来的诗往往狗屁不通,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的笑料。

如《咏雪》中的“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啊筛石灰”,

完全就是大白话,一点诗意也没有。

张宗昌在山东任职,自认为是孔子的父母官,所以故作斯文。他出版了一本诗集,还分送给了好友同僚。为此,人们还嘲讽他为“民国诗神”。因为他不知道钱有多少,不知道枪有多少,不知道姨太太有多少,所以又被称为“三不知将军”。

山东大旱,张宗昌做出体恤民生的姿态参加祈雨大会。到了祈雨那天,他让人在龙王庙前设坛讲经,自己也来到了龙王庙。但他既不上香,也不祷告,而是直接走到龙王塑像跟前给了塑像一巴掌,还怒骂道:“你不下雨,害得山东老百姓好苦啊!”

骂完了他便拍拍屁股走人了。

到了第二天还是没有下雨。张宗昌便命令炮兵团向天空射击。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不一会天空就布满了乌云,下起了倾盆大雨,张宗昌竟然误打误撞地实现了“人工降雨”。

由此可见,张宗昌此人道德败坏,行事不按常理。张作霖临死前叮嘱不让张宗昌进入东北,是为了在群龙无首的时候稳住大局,减少儿子张学良的麻烦。

张学良也确实谨记父亲叮嘱,张作霖死后,张宗昌残部企图退向关外,但张学良知道张宗昌军纪极差,为不让其迫害东北人民,坚决不同意张宗昌部队退向关外,并派于学忠等人控制其部下。

【罪有应得,下场凄凉】

1932年9月3日18时22分,济南火车站。

夜色渐深,车站里摩肩接踵,人头攒动,送别的人和远行的人一如往日。突然之间,响起了一声尖锐的枪声,在短暂的寂静后引起了人群的沸腾,人们发了疯似地逃命。

张宗昌遇刺了,曾经在这座城市为所欲为、作恶多端的前山东军务督办倒在了血泊之中。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张宗昌遇刺案。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张宗昌作恶多端,仇家众多。

1927年北伐期间,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八方面军副总指挥郑金声率领姜明玉及部下进攻山东。谁料到,姜明玉在张宗昌的利诱下临阵倒戈,郑金声被捕,后被张宗昌下令枪决。谁能想到,正是这一事为张宗昌之死埋下了祸根。

他害郑金声被杀,郑金声的养子郑继成发誓要给父亲报仇。张宗昌又因意图夺走韩复榘的地盘而与韩复榘结怨。韩复榘表面上与张宗昌交好,但其实已与郑继成联手,在津浦铁路济南车站布下了天罗地网。张宗昌途经火车站时,被埋伏在那里的郑继成枪杀。

张宗昌死后尸体被放在原地好几天,竟没人愿意为他收尸,可见人民多么痛恨这个恶人。

小结

张宗昌起于贫民,未受过良好的教育却凭着痞气闯出一片天地,在众多军阀中占据一席之地,可谓当世流氓中的枭雄。但也正是这摆脱不掉的痞气助长他的贪欲,使得他无恶不作,对人民犯下滔天罪行。试想他改变痞气,谨小慎微,或许可以在军阀的倾轧中明哲保身。

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张作霖不仅是一位目光敏锐、具有政治才能的军阀首领,也是一位谋划深远的父亲,正如世上所有的父亲一样,他在垂死之际挂念的仍然是自己孩子的未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6370.html
上一篇西方记者到平壤采访被俘美军师长,他表态:“胜利会在中朝一方”
下一篇1938年卜盛光拜托张双群,给陈再道找个对象,张双群:要不就我吧

为您推荐

带你走进东北花样豆角世界

带你走进东北花样豆角世界

东北的土地上的蔬菜都特别好吃,特别是黑龙江,不踏上这片土地,不来这亲自品尝,是无法感觉到的,夏天来东北黑龙江一定要吃当地的豆角,豆角品种非常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