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雍正帝的智慧:不用锦衣卫,如何掌控大清帝国

雍正帝的智慧:不用锦衣卫,如何掌控大清帝国

在监察治国方面,明清的皇帝明显策略不同。

明朝说实话,弄得过于血腥,刀刀见肉,除了三司法,朱元璋弄出了锦衣卫,朱棣弄出了东厂,后代整了西厂、内行厂,更是把锦衣卫还细化出镇抚司、西司房。

清朝的主旋律表面是文字狱,正规的司法手段,但本质却是搭建间谍体系,内核是不太起眼的奏折制度。把这一制度做到极致的,当属雍正帝,甚至可以说,奏折制度,是雍正帝治国监察的核心。

很多人以为奏折制度很早就有,其实并不是。奏折可不是汉唐宋明上朝时拿的簪笏,而是起于清朝,大部分人认为起于清顺治帝的一种密折制度。通俗地讲,就是皇帝选一部分可信之人,定期给皇帝打小报告。

之所以说奏折制度做得最好的当属雍正帝,是因为他搭建了整体奏折制度的体系,让自己可以足不出户的监察分布于帝国各地的官员,甚至民间的动向,以达到以少数人或民族维护整个帝国的目的。

封建王朝普遍有一个毛病,政令难到府县,帝王难知百姓。因为层层上报或级级下传,让信息很快就变了味道。

而奏折则优势明显,可越过层层审批,上奏之人能将信息直接递到皇帝的案头。

顺治帝刚设立奏折制度之时,只有少数高官才能真正地将奏折送到皇帝手中,毕竟帝王精力有限。

“向来科道及在京官满汉各官奏折,俱先送内院,今后悉照部例送宫陈奏。其外省送通政司题本及在京各官本章,仍照旧送通政使司转内院。”

等到康熙帝时,建立南书房,皇帝有了核心秘书团队,处理政务的效率大大提高,可以上奏折的官员范围也进行了扩大。

在京官员各部院堂官、副都统、翰林院授日讲居官及以上官员均可以上奏;地方官员按察使、总兵及以上官员均可以上奏,另新疆北路大臣、特派地方官员也享有此权力。

不过,此时的范围仍然很小,京官基本都是各单位一、二把手,地方官大多为封疆大吏及副手。

等到雍正帝时,将南书房进行了升级,成立军机处,像和珅等人就是军机大臣。皇帝团队处理政务的能力飞速提高,再加上雍正帝本人又酷爱工作,可以上奏的人数更是大大提高。

首先,雍正帝要求监察人员(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每天上奏,充分发挥监察系统的作用。

这些监察人员可以说是HR中的HR,把雍正朝的官员背景摸了个一清二楚。

后来,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他建议雍正迅速扩大上奏之人的范围,争取覆盖大清帝国各个角落,上奏的内容也不应该只是官员是否贪腐、谋反这些,还应该包括各地风土人情、民生动态、文人动向等多维度内容,以便皇权可以最大限度地掌控全局。

雍正欣然采纳,建立了体系化的奏折制度,加固皇权。

而这个建议之人,就是金庸先生的祖上查嗣庭,当然后来结局很惨,所以金庸先生也不至于那么讨厌清朝,桥段里经常出现“反清复明”。

一说查嗣庭出题“维民所止”,“维”和“止”是把“雍正”二字砍了头,被文字狱了;另一说查嗣庭为隆科多朋党,受其牵连被害到家破人亡。

说回雍正,这次扩大奏折范围,主要是增加了藩臬两司、知府、道员、副将、参将等官员,另增加特派人员。

比如江南地区的织造(曹雪芹家就干过这个),可不只是个裁缝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定期给雍正帝上折,汇报江南文人的思想动向。

而意义更深远的是,增加了大量知府一级的官员,有效地防止了督抚联合造反,且还能监测政令是否执行到知府一级,这一级离百姓更近了一步。

经后人统计,雍正帝一生批阅奏折数万件,可谓是清朝帝王中最勤劳的一个。而雍正帝的奏折体系,也让他足不出户,却能监测整个大清帝国的一举一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6159.html
上一篇宋朝重文轻武的思想有多严重?文官杀人,武将不敢说话
下一篇德国战败后,希特勒明明能坐飞机逃走,为何要选择自杀?

为您推荐

换个视角重看《雍正王朝》(1)

换个视角重看《雍正王朝》(1)

这些天,有网友给我提出了建议:      鉴于我迄今为止已经写了很多和《雍正王朝》有关的文章,而且深挖了不少剧中的内容和细节,何不按照电视剧既有的剧情,再结合这些细节,重新把这部电视剧再进行一个全方.
《雍正王朝》VS《狂飙》:雍正和高启强的相似之处(纯属玩笑贴)

《雍正王朝》VS《狂飙》:雍正和高启强的相似之处(纯属玩笑贴)

这些天,电视剧《狂飙》正在热播,几乎是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这是继《人民的名义》以来,又一部可以引起所有人广泛共鸣的电视剧。就连向来不怎么看电视剧的笔者,也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不断在追剧。众所周知,笔者创作了很多和电视剧《雍正王朝》有关的文章,对《雍正王朝》的电视剧情早已烂熟于心。今天,偶然的机会,发
雍正的奏折为何最有趣?暖到心窝,骂道骨头,评语至今堪称字字珠玑

雍正的奏折为何最有趣?暖到心窝,骂道骨头,评语至今堪称字字珠玑

文|赵梦得康熙登基后,非常重视其父顺治留下的密奏制度,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人不能欺朕,亦不敢欺朕”。此后他规范了在密奏时的一些程序和规范:“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这就是是重要的话说四遍了。影视画面现存康熙朝的密奏三千余件,由百余人所写,虽然较顺治时期大有增加,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能力强悍,却缺乏大格局,即便没有天京事变,东王、北王、翼王、燕王也会各自独立,被清军各个击破,过程很精彩,失败也更惨烈。一、杨秀清没有“大格局”,缺乏进取心,采取内线作战模式不可否认,东王杨秀清能力强悍,也有魄力,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壮大,杨秀清功不可没。没有杨秀清的奋斗,就不会有太平天国的辉煌
他是雍正即位最大的威胁,被软禁十数年,但始终未发动兵变逼宫

他是雍正即位最大的威胁,被软禁十数年,但始终未发动兵变逼宫

雍正关于雍正篡改圣旨登基的故事,已经在很多小说和影视剧中上演,而其实这种传言早在雍正年间便已传播于民间社会。就当时有机会成为皇帝的几个阿哥来看,人们很少认为康熙皇帝会传位于所谓的“贤王”八阿哥,反而都认为康熙会传位于十四阿哥胤禵,因此才出现了雍正篡改圣旨,将传位十四阿哥中的“十”字改为“于”,进而成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个重头戏,便是胤禛奉康熙之命,追比国库欠款。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八阿哥管理下的国库,已经造成了一千多万两银子的亏空,而且拖欠人员形形色色,既有王公贵族、也有文武大臣,想在短时间内完成追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胤禛原计划希望十三阿哥能够和他一起参与办理此项重任,却被康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