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了解历史真相,带您看看明代官员真实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了解历史真相,带您看看明代官员真实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说到古代官员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许多人认为他们一定很富有。这种想象主要受到两种文学和历史记忆的影响:一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说的朱门酒肉臭,认为一旦成为了官员,自然收入丰富,生活丰富;第二,历史记载当中提到的“田连阡陌”“雕梁画栋”得出的结论,官员必然拥有着丰富的田地和广泛的家。可是这是真的是这样吗?这可能说明了一些官员家庭生活的真实性,但很难反映历史的真实性。以明代官员为例,有热官和冷官、富官和穷官、贪官和清官,收入和生活水平也不同。让我们来看看这段明代历史,了解明代最真实的官员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在明代官员两大收入渠道,也可以将明代官员的收入构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常收入,主要是工资;另一类是额外收入,包括正常额外收入、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

明代官员的工资分为本色和折叠色。本色提取的工资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月米,大致为每位官员每月提取一块石头。这是官员每月生活的基本保证。第二种是折叠丝米,即折叠丝米。官员的工资是每年2个月提取的折叠丝米,通常是一块丝米,折叠银7元。第三种是折叠银米,即每年10个月提取的折叠银米。

洪武十三年(1380)最初确定了明代官员禄米的工资。到洪武二十五年,再次更改官禄,从正一品的年薪到米1044石,再到九品的年薪,再到一代定制。明代官薪之薄,堪称历代最高。从工资的角度来看,明代明显低于唐代和五代。据《谷山笔记》一书调查,明代宰相(即内阁大学士)的月薪达不到五代北汉的一半,与唐代相去甚远。内阁大学士的官方工资还是那么薄,下层官员的工资更低。据吕坤《呻吟语》记载,仓官的月薪只有一石;驿丞的工资一年只有七两银子。如此低的官薪,甚至不如普通衙门服役人员的工食银,难免会导致这些下层官员的生活困境。

为了维持官员的体面生活,明朝除了给官员正常的工资外,还不得不给他们一些额外的津贴。明朝虽然没有“洁白银器”之说,但这些补贴的目的是为了使地方官员“洁白”。明代官吏津贴主要包括以下三项:一是差旅津贴,包括官员上台时的“道礼费”和地方官员朝圣时的“盘存费”。“道里费”的数额和顺序约为知县50两银子,知县35两银子,县长30两银子。当地朝圣官员的“盘存费”长达100两银子,近达50-60两银子。第二,木柴和银子。这种“柴银”津贴往往高于官员的月薪。例如,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9月28日,冯碰巧在南京太学工作。那一天,他只拿到月薪1.78两。“柴银”共收2件,其中额定柴银3.6两,冬柴银加闰月柴银13两以上。三是“赠银”。例如李受命到福建时,照例每天付三块银元,每月共九两,明代官员的额外收入可分为正常额外收入和异常额外收入。就正常的额外收入而言,明代官员可以获得以下几种收入:第一,来自朝廷各种名义的馈赠,尤其是朝廷中的大臣,获得的报酬相对较多。二是给官员“省钱”,这属于官员节日期间的补贴收入。这种省钱方式也被称为“公共宴会钱”。第三,地方官员可以领取“新郎银”,类似于交通补贴。第四,公务旅行津贴相当于公务旅行津贴。第五,官员可以从朝廷获得合适的牌坊银,并在家乡树立牌坊。例如,唐在中学读书后,按惯例从地方政府获得了100两银子,明代官员的非正常额外收入有两种:一是合法的额外收入。明代官吏合法性的额外收入大多来自官场的交往馈赠。例如,来北京庆祝的各省官员需要将“云一和她的丈夫”交给整个省会、州和县,有时多达“300-500金”,即300-500银。第二,非法额外收入。明代官吏从违法活动中获得的额外收入显然相当丰厚,占明代官吏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这种额外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贿赂增加额外收入。按照明朝的惯例,在朝圣之年,地方知府和县级以上的官员“必须携带12000辆金车进京,交给衙门,并管理信使费”。据晚明臣《安雅堂草案》第十卷估计,一个百里的知县,从身份上的布衣到官吏的供奉和赠品,至少要花费数千两银子。这些无端的赤字不能由政府和县官员自己来弥补。最终,他们将通过贿赂获得补偿。二是通过入侵增加额外收入。以宜兴县为例,据唐所说,为了祭祀县官的日常生活,“百年之近百人”,即每年100两银子。第三,通过敲诈勒索和挪用公款增加额外收入。根据明朝显宗成华十五年(1479)颁布的诏书,当时掌管京城九门通州分厂的内外官员大多不守法,“所有不该征税的项目,如木柴和大米,都被随意分割,或者他们把人作为屏障分散开来,巧妙地拿走了财产”。北京就是这样,各地也不例外。以陕西涉县的客牌车、牛、骡为例,每年的客牌车数量高达三四辆,折合成银价,相当于一个县的平均银量。这些门派的银子最终落入了知府的私囊

02/明代官吏收入的三个特点

仔细分析明代官吏的家庭收入,我们一般可以发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官吏工资又低又薄,并且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在明代,官员的薪水首先被兑换成现金大米,然后被兑换成布钱,最后被兑换成银。正是由于官俸由原来的颜色变为残缺的颜色,明代的官俸才是历代最低的。特别是在实际分配和退出过程中,由于“大量国家使用”,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官员的工资也减少了。“每一瓶都能为他们节省六到七瓶酒,而收入并没有用于他们的支出”。当然,所谓的低官方工资是相对而言的。如果与普通人相比,官员的工资收入实际上是比较丰富的。例如,一名军事部长的月薪高达60石,而一名士兵的月薪只有1石,即部长的收入是士兵的60倍

第二,由于官员的素质和地区,官员的工资有一些高低差异。官员级别高,薪水高;等级低,工资低。这就是系统。特别是一些受到皇帝宠爱的官员,因为他们的兼职工作而获得了几份薪水。如洪羲元年正月(1425年),杨除兼任少傅和内阁学士两职外,还兼任兵部大臣。根据明仁派的意愿,杨可以同时获得三份薪水。后来,由于杨坚决拒绝,他取走了两份工资。此外,明代南北都城官员的工资也体现出北高南低的基本特征。例如,南京各部门负责人每月支付3石米,而北京各部门负责人每月支付4.5石,折扣也不同。

第三,官员的额外收入明显高于基本收入。就官员收入而言,明代官薪微薄,但额外收入很高。明代官员的基本收入主要是工资,与借助贪婪获得的额外收入进行比较。正如曹玉所说,他们的工资是有限的。即使他们是官员到黄堂,他们的年薪也只有200两银子。然而,他们将原法律禁止的消费、赃罚等私人资金纳入私人资金,或借助更多的暮色资金,即许多贿赂资金,其额外收入明显远高于官方工资。据韩霖记载,一位知县致仕后,对自己的囊钱进行了检查,大致有5000两白银,再加上金色相当于1000两白银,共有6000两银的收入积余。知县的工资,即使当官10年,也只有450两银子的总收入。如果以10年工资收入为计算标准,知县6000两银子的额外收入比官方工资高出1233%,即官方工资高出1233倍。

03 / 明代官员的日常开销是多少?

明代官员的日常开支是多少?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明人李乐《见闻杂记》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具体分析的例子。李乐在任福建按察司佥事并出巡地方之时,一个月内,衙内诸如鱼、肉、蔬菜的开支,共计银子2两余。这可能不包括家庭成员的生活费用。由此可见,一个地方官员每月维持2两多银子的基本生活费,一年大概需要24多银子。这只是当地官员的生活费用。如果在北京,它被称为桂玉之地,一切都很贵。再加上各种必要的社交费用,官员的家庭消费明显会高得多。根据王世贞的记载,北京官员的消费,即使相当节俭,每年也需要近100两银子;如果不节俭,每年高达600-700两银子。根据李延的《南吴老话录》,一个普通的读者,一个八口之家,在京城谋生一年,大概要花50两银子。

必须澄清的是,一旦进入仕途,就能致富发财。事实并非如此。在明代官员中,贫富分化也开始出现。明代官员的贫富分化显然取决于官品的崇卑,即大官和小官之间的生活条件大不相同。由此而来的是明代官员家庭生计的两极分化:一是家庭富裕。据何良军《四友斋丛说》记载,在松江府官员中,如宋恺、御史苏恩、主任蒋凯、外郎陶吉、主任吴哲等,全家累计10多万。家资高达10万两银子,显然相当富裕。即使是新中的进士,或者因为家本素封,或者因为迎合官场的奢华之风,纷纷过去 过着奢华的生活。这些官员大多认为,奢华的生活可以通过未来的官场生涯来维持。换句话说,官员的身份可以换取富裕的生计。二是家计清贫。在明朝的官员中,确实有很多人谋生,仍然处于贫困状态。明代官员家庭生计,并非一概是“朱门酒肉臭”的景象。据谈迁《北游记》记载,崇祯朝内阁大学士薛国观堪称大臣之极,但当他被抄家时,他没有钱,但600金,即600两银。另外,薛国观住的房子,客厅只有三间,客厅只有四间,而且都是私产,即祖先上传的房产。另一个例子是,东林党人魏大中在江南官方账户普遍接受富家诡寄的氛围下,从未接受过他人的奉献和诡寄。甚至掌垣,家里只有25亩田。至于那些作为官员典范的清官,都是家计清贫,比如俯瞰。

值得注意的是,自明代中期以来,许多初任官员都陷入了困境,甚至导致了京债的盛行。以观政进士为例,根据万历三十二年(1604)李廷机的上述,他们在观政候选时,生计相当空虚,甚至不得不向他人称贷。至于那些在北京候选最后一份工作的官员,他们更穷,许多人甚至依靠裁缝。为偿还债务,官员上任后,除剥下外,只能借库银以偿。明代官员贪贿,甚至盘剥百姓。毫无疑问,明代官员的家庭生计,无论是穷官、冷官还是清官,都只能称之为贫困,其实和普通人的贫困有很大的不同。换句话说,官员的贫困是一种相对贫困的习惯,有时甚至文人喜欢哭穷。随之而来的是明代官员幸福精神的内在分化:有的官员依然坚持孔颜之乐,不以贫贱为主,不以财富为主,可以安穷乐道;另一些官员转向基于不满的富乐,甚至为了及时行乐而放弃了官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31410.html
上一篇嘉庆着急杀掉和珅,是因为金钱纠纷?
下一篇中国历史四大美男之一,兰陵王高长恭,帅得让自己感到自卑!

为您推荐

唐代人中进士,要吃“曲奇饼干”?

唐代人中进士,要吃“曲奇饼干”?

本 文 约 3600 字阅 读 需 要 10 min无论是什么时代,大考结束、成绩公布后都应该有一顿美食犒赏自己。对古代考中科举、即将入仕的士子而言,这一点更加适用。在唐代,士子登第、官员升迁,都会吃一种“烧尾宴”。那得是什么样的美食,才能配上这份鱼跃龙门的激动和喜庆?翻开史书记载的唐人食谱,千年前与千年后的餐桌,
唐代宫廷家具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宫廷家具设计美学初探

通过祭祀活动来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从上至君王,下到普通黎民百姓的普遍愿望。比如说榻 、床、 凳 、桌 、椅 、案 、几 、屏风 、箱 、柜
孟宪实:唐代于阗的四个历史时期

孟宪实:唐代于阗的四个历史时期

作者:孟宪实来源:“西域研究”微信公众号原文刊载于《西域研究》2022年第3期于阗王李圣天供养像  敦煌莫高窟第98窟东壁南侧  10世纪前中期(图源:“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微信公众号)于阗坐落在昆仑山下的和田绿洲之上,位于丝绸之路的南道,以产美玉著称于世。商朝妇好墓中出土大量和田玉,可能是转手贸易的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西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早在古代就有各种部落和政权存在。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西藏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明朝时期,西藏属于中国领土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