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朝末年难逃的劫难

明朝末年难逃的劫难

明朝灭亡的原因虽然和女真崛起、官场腐败、流寇等原因密不可分。不过还有一个因素同样不可忽视,那就是明末时期,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小冰河时期。那急剧的气候变迁也与明朝灭亡有关吗?为什么同样时代的女真人就不受影响?

小冰期

明朝中叶以来,皇帝各个混蛋,政治混乱了很久。一般而言,权力失控会造成长期腐败,长期腐败就会导致王朝灭亡。不过这个长期是多久?长期腐败,国家依然屹立不摇的例子多的是。明朝是在崇祯时代灭亡的,但实际上明朝始亡于嘉靖,实亡于万历

1522年登基的嘉靖老道士。在他的乱搞下,明朝就已经极其腐败。不过明朝还是撑了一百多年,要不是遇到“明清小冰期”的致命一击,明朝或许还可以活更久。

17世纪的明朝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时间拉回到老道士在位期间的嘉靖朝。 在1550年,明朝的军事开支只占税收的31%左右,然而在1590年后,上升到了91%,这个比例一直维持到了明朝灭亡。

军事开支

因此在1628年,崇祯皇帝不得不缩减开支,全国1/3的驿站被裁撤。原本是驿卒的李自成因此失业,而隔年就发生了大旱灾。李自成发难的地方,陕西的延安府,有一整年没有下雨,村民连树皮都吃光了,最终演变成了人吃人的悲剧,于是给了失业的李自成,一个搞事的好机会。气候剧变开启了李自成的征战生涯。而且如果不是后来发生更大的旱灾,李自成或许早就被灭了。李自成的农民军至少有两次几乎全灭,都是大规模的天灾救了他一命。

干旱

第一次是在1633年底,李自成、张献忠的军队在山西被明军铁骑击败,逃到河南又被明军包围在黄河与太行山,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但那一年冬天异常寒冷,黄河水面完全结冻,这就给了李自成的军队越过黄河逃跑机会。

接下来1634年到1636年间,河南与周边的省份又大面积的干旱,千千万万的农民面临生存危机。谁给他们饭吃,他们就愿意跟谁,这又给了李自成大规模募兵的机会。而李志成的粮食哪来的?当然是抢来的啰!

1636年,农民军扩张到了60多万人,甚至有了推翻明王朝的实力。那一年8月,农民军的领袖闯王高迎祥被明军击败。隔年张献忠也兵败投降。

1639年,李自成被明军夹击,退入陕西山中。这时他身旁只有十七名骑兵,眼看明末的流寇之乱很有可能就此平息。不过1639年到1641年的旱灾更加严重,波及了更多省份,这又给了李自成机会。

干旱

1640年,李自成再度到河南招兵买马,他从官府中抢来了大批的钱粮,接着开仓赈民。饥民不分南北,听说李自成在发钱发粮,一呼百应地前来投靠。这一次农民军增加到了100万人,各地民变不断爆发。明朝危在旦夕。那年的旱灾持续了三年,不仅让李自成东山再起,还中断了明军的粮食供应。

1644年,农民军攻入北京,政府军无力再战,崇祯自缢,明朝灭亡。而明朝灭亡的原因不只是李自成,还有关外的女真人崛起。

17世纪的小冰河时期是全球性的,没道理东北的女真人没事,就明朝受害吧?

实际上女真人受到的冲击更大,女真人是渔猎民族,生活方式更依赖大自然,渔猎比农业、畜牧还不稳定,农耕文明都要吃人肉了,女真人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解决资源匮乏的最好方式就是抢劫。努尔哈赤、皇太极都是这么做的。努尔哈赤于灾荒年建国,为了鼓舞士气,于灾荒年发动了战争,到关内抢夺汉人的鸡鸭牛羊度过饥荒,最初的目的只是经济掠夺,防止人心瓦解。

战争

但从1618年开始,后金与明朝的武装冲突全面爆发,就真的开始动刀动枪了。此后的几十年,满洲八旗对明朝边境展开一系列的掠夺,一次就从关内带走数十万的牲畜和村民。正是因为极端的气候,才引发了女真人强烈的抢劫动机。也在八旗骑兵长期的“搬运”下,女真人不断地壮大,加剧了明朝的衰落。此外,人口往往随着资源移动,女军人不断地从明朝搬运的过程中,一些饱受天灾所苦的蒙古贵族,也选择了投靠,多出来的人口就多了张嘴吃饭,于是就需要更大规模的掠夺。

明朝军队

照理说,女真大军来犯时,一个正常的大帝国应该派出军队全力痛击才对。可是女真军队却犹入无人之境,把关内当作自己家后院一样,来去自如,甚至几度兵临北京城下。而这正是因为明朝军队缺乏粮草,无法养出精锐的骑兵出击。人都吃不够了,何况养马。因此明军是以步兵为主,步兵却难以对骑兵为主的八旗造成威胁。并且明末官兵欠发薪水严重,经常吃不饱穿不暖,第一线的官兵都如此了,何况其他军队。

17世纪普遍的危机

在17世纪,不只是大明帝国,其他地方也处在一个粮食减产、社会混乱频繁的年代,学界称为“17世纪普遍的危机”。当时全球可能有1/3的人口,在战乱与饥荒中消失。而这种全球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就是气候变迁。

外国饥荒

整个17世纪,剧烈的气候变迁不止让明朝崩溃,同时代的西方国家也是哀鸿遍野。光是1635年到1660年,这25年间,法国人就起义了156次。英格兰则处在内战之中,国力大幅衰退。北欧国家更惨,1669年的饥荒让芬兰全国人口消失了1/3,隔壁的日本也没有好到哪去。1642年的宽永大饥荒还引发了岛原之乱。

17世纪的气候远比今天还要寒冷,尤其是在17世纪中叶,太阳的活动明显减弱,严寒引起了全球一系列的动荡危机。西元1621年春天,长江中下游以南,竟然下了40多天的雪,洞庭湖也随之冰封。1637年,四季如夏的度假胜地海南岛,竟然也下了三天的雪。

严寒的气候

学者推估,17世纪中叶的平均气温,可能比今天低个两度左右。或许有人觉得两度没什么,寒流来的时候,气温从18度降到8度都有,2度能影响多大?不过不要小看这平均1~2度。如果在10年里,有一年的温度比其他9年低个10度,那么平均下来10年也不过低了1度。 100年里有10年温度低了10度,也只是平均温度低了1度而已。所以这1~2度的影响其实很大。

举一个现代例子,2008年的中国雪灾,中原 20个省份遭受风雪的袭击,受灾人口超过1亿,损坏房屋达200万栋,经济损失超过150亿人民币。如此重大的雪灾,那一年的平均温度低了多少呢?

以受灾严重的武汉来说好了,就低了0.3度而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从来就没有哪个朝代像明朝末年那么冷过。古代农作物的产量低,也不稳定,气候一旦不稳,那么就有可能造成雪崩式的影响。

天灾伴随着瘟疫

剧烈的气候变迁,除了严重的饥荒和战乱外,随之而来的还有瘟疫。或许你有个疑问,气候变迁引起瘟疫的逻辑在哪里?

因为17世纪中叶,交通不发达,明朝百姓长期生活在一个封闭的范围内,对局部的微生物都产生了适应性,自然不容易生病。而当旱灾、蝗灾肆虐某个区域后,人们不得不逃往其他的区域,人口大量移动就会搅乱各地微生物的平衡,成为传染病扩散的最佳条件。

病毒传播

而且当粮食欠收时,人们不得不吃些平常不会吃的东西,比如一些野味。其中染病的动物更容易被捕捉和捡食。原本因为饥饿而免疫力下降的人,再吃了这些被病菌污染的动物,就很容易感染奇怪的病。说到底就是没东西吃。因此传染病伴随着天灾出现,是有因果性的。

崇祯末年,山东、安徽等地除了深陷饥荒,还有过半的民众死于瘟疫。而李自成的军队也是瘟疫的传播者,凡是他们经过的地方,全都爆发了严重的瘟疫。以现在的观点来看,当时的瘟疫正是鼠疫。

据推测,明清之际,华北三省死于鼠疫的人数不低于 500 万人。一般来说鼠疫的宿主——啮齿类动物和它们身上的寄生虫,往往距离人类生活区域较远,如东北一些荒漠草原地带。鼠疫也只会在这些荒郊野外传播。然而随着农民压力增大,粮食越来越匮乏,有一些人就会被挤压到新的环境里开荒,无意间就会被传染,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鼠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27602.html
上一篇杨遇春:大小战斗数百场,头盔多次破碎,却未曾受伤
下一篇围城900天?带您了解历史上真是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为您推荐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西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早在古代就有各种部落和政权存在。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西藏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明朝时期,西藏属于中国领土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