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曾国藩的城府很深,他是如何养成的?家书中透露出一个训练方法

曾国藩的城府很深,他是如何养成的?家书中透露出一个训练方法

从曾国藩的为官过程,解读《曾国藩家书》系列之25:

曾国藩的城府很深,这一点,在很多关于他的书籍中,都有相关记载。在官场上,一个没有城府的人,是很难获得升迁的。作为一个官员,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一定要心中有数,不能太过于随性,否则,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我们从曾国藩的家书中,发现他刚刚进入官场的时候,并不是一个有城府的人,由于学识出众,比较自负,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和他人产生矛盾。其中,和同乡郑小珊之间产生的矛盾,就被曾国藩反复提及。

曾国藩刚刚进入京城的时候,同乡是他积累人脉的主要途径,他连和同乡之间都会产生矛盾,可见他并不是一个有城府的人。

那么,曾国藩在官场上,城府为何逐渐变得很深了呢?他的城府到底是如何养成的?

曾国藩在家书中,透露出一个训练方法。曾国藩的这个方法看起来很笨拙,但十分实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解: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十月二十六日,曾国藩给家中的弟弟们写了一封信。这封家书比较长,曾国藩向弟弟们传授了很多如何做人、读书的方法,其中一条,就和训练一个人的城府有极大关系。

这个训练方法,就是写日记,以起到日日反省的作用。

曾国藩在信中写道:

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

其意思是:每天一个闪念、一件小事,都记载下来,以便提醒自己改正过失。

正是通过记日记的方式,让曾国藩学会了慎独,即使偶尔有一些杂念,他也能及时纠正。

这种严格训练的方式,让曾国藩的城府变得越来越深。

我们从曾国藩身上发生的一件事中,就可以看出他的城府了。

这一年,是曾国藩进入官场的第二年,他在官场上的前途并不理想。

一是受到上司的压制。曾国藩的俸禄有限,加上家里并不宽裕,他在京城的生活非常艰苦,大部分时间都是靠借高利贷过日子,可是,按照当时官场上的惯例,一个刚刚进入官场的人,是要给上司送见面礼的。曾国藩没有给上司送银子,因此,上司认为他不懂规矩,对他百般压制。

二是受到同僚排挤。曾国藩无论是学识,还是书法,在翰林院里都是翘楚,遭到了很多人的嫉妒,加上不受上司喜欢,因此,同僚们见风使舵,疏远他、排挤他。

不过,这里要特别提到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

穆彰阿作为曾国藩会试时的主考官,按照科举制度规定,两人有一层师生关系。

穆彰阿嗜好收藏古字画,而曾国藩有一项特殊技能,就是善于鉴定古字画。正是如此,曾国藩才能从穆彰阿众多门徒中脱颖而出,获得他的信任。

能获得穆彰阿的赏识,是每个官员梦寐以求的事情,曾国藩却从来没有将此事提及,他既不向同事们炫耀,也不会向穆彰阿提及他在翰林院的工作情况,以及遇到上司压制的事情。

在仕途上,不要让人知道自己的靠山,也不要向靠山倾诉自己遇到的不公,这就是城府。这一切,都是曾国藩通过记日记训练后的改变。

在仕途上,一个人有没有前途,只需要看他是否有城府即可。没有城府的人,无论他的学识有多高,能力有多强,都不会成为高层人物。守不住秘密,内心藏不住事的人,是不会获得重用的,这是官场上的规矩。

曾国藩的很多为官方法,在《曾国藩心学》中有详细讲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8252.html
上一篇郑作民:尽忠报国抗日捐躯的英雄
下一篇苏联发动“八月风暴”,日本关东军战败投降,日本开拓团为何纷纷自杀?

为您推荐

挥毫泼墨古隆中,名家书画颂卧龙!

挥毫泼墨古隆中,名家书画颂卧龙!

第十一届襄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期间,各种各样的文化旅游活动精彩纷呈,即将举办的襄马也把文旅节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王太雄、周解民、韩博、李曙光、邓建立
笔底父爱深 三国西晋时期的教子家书

笔底父爱深 三国西晋时期的教子家书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三国时期,群雄逐鹿,英才辈出,彼此之间,斗智斗勇,为今人留下了生动的三国故事。在我们激赏三国人物运筹帷幄的智慧、侠肝义胆的忠勇时,容易忘记这一时代诞生了一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家训文献,正是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得以见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中三国人物内心深处的柔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仅以
这个湖南人铁面无私不输包公,连曾国藩李鸿章都敢得罪……|人物

这个湖南人铁面无私不输包公,连曾国藩李鸿章都敢得罪……|人物

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祖籍湖南衡阳县渣江镇,生于安徽安庆府(今安庆市)。人称“雪帅”,湘军水师创建者,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列晚清中兴名臣。晚清政局动荡,政坛派系繁杂。彭玉麟以其独立的姿态一步步在政坛崛起,并始终恪守“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以寒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