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奇事:诗谜

古代奇事:诗谜

清代权臣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安溪县人。

李光地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侍郎、直隶巡抚,后来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李光地在任期间为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他在理学方面著述颇多,又被称为理学名臣。

李光地年轻未获取功名前,曾到九龙潭庙去焚香祈梦,希望上天能对自己的前程有所启示,后来竟真的在梦中得到一联诗:

“富贵无心想,功名两不成。”

李光地醒后,一琢磨,这不就是预示自己,富贵功名都不用想了吗!因此心里感觉非常晦气。

康熙庚戌年(1670年)李光地中进士。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李光地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成为当时朝廷事实上的宰相。

康熙戊戌年(1718年),李光地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文贞”,后期被加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

李光地过世后,人们才明白李光地当时祈梦所得诗的内涵。

富贵无心想:其中“想”字无“心”恰成“相”,应该是预示他可富贵为相。

功名两不成:“戊戌”两字皆似“成”字而非“成”字,应该是预示其一世功名终于戊戌年。

在清朝历史上李光地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康熙帝和雍正帝对其评价颇高。

康熙帝:“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

雍正帝:“一代完人。”

这件事记载在清代袁枚所著《子不语》,从记载来看,就是如李光地这样的人物,在得到启示后都无法理解其中玄机,只有事情过去了,人们回头一看才恍然大悟,可见世事玄妙,懂之不易,难道冥冥之中真的有人类无法揣测的天意存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7413.html
上一篇道县红色印记㉔丨红色故事:一棵冬青见忠诚
下一篇左宗棠之死: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了!

为您推荐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饮食文化也变得多元化。但是,有些传统的美食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的11道菜,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文|竹英天下长河大结局了,康熙终于成为了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间三藩平,黄河清,台湾收。当然这部剧最大的核心还是黄河,千百年来黄河的大难在康熙这里终于得到了最大的改进,这也是康熙这一生最大的功绩。也是他这一生的夙愿,但是这辉煌的背后是多少白骨换来的盛世。改革从来都是见血的动荡,而治理黄河的背后更是牵涉了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能力强悍,却缺乏大格局,即便没有天京事变,东王、北王、翼王、燕王也会各自独立,被清军各个击破,过程很精彩,失败也更惨烈。一、杨秀清没有“大格局”,缺乏进取心,采取内线作战模式不可否认,东王杨秀清能力强悍,也有魄力,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壮大,杨秀清功不可没。没有杨秀清的奋斗,就不会有太平天国的辉煌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一集结尾,头发花白、稀疏到几乎快扎不起辫子的康熙,来到百姓供奉的河伯庙,看到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半晌,他缓缓回头,眼神望向镜头。缓慢拉长的镜头,配上急促呼号的音乐,像是一种拷问,很难不让人去思考,那眼神究竟是什么意思?要读懂这个眼神,先要从头理顺,康熙是个什么样的人。 【百姓】很多人不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个重头戏,便是胤禛奉康熙之命,追比国库欠款。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八阿哥管理下的国库,已经造成了一千多万两银子的亏空,而且拖欠人员形形色色,既有王公贵族、也有文武大臣,想在短时间内完成追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胤禛原计划希望十三阿哥能够和他一起参与办理此项重任,却被康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