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盛唐不再大宋继起:历史转瞬间民族性格千年不变

盛唐不再大宋继起:历史转瞬间民族性格千年不变

什么是盛唐精神?就是民族自信下的开放、学习、自强,对于外敌则是“你欺负我,我就灭你”。然而,唐朝的两个半世纪里,仍然无法抵挡住“时间风雨的侵染,人性中的恶仍然会袭来”。那么这个人性的恶就在于:每个人都有好逸恶劳之心,都有希望自己的利益独大之心,都有享乐之心,都有爱听奉承之心。

人性如此,当统治者的人性的恶爆发后,其破坏力将是个人的几万倍、几十万倍。当统治阶层被人性的恶笼罩后,那么,亡国不远了。

盛唐精神的流逝在于:人性中的恶爆发

唐朝到了天宝年间,由于皇帝开始堕落、世家大族残余的影响,边关大权落入安禄山等人手中。

其实,这没什么关系,只要皇帝明白事儿、大臣兢兢业业也行。但问题是,李林甫、杨国忠搞权力斗争可以,但是治国却不行。终于导致“统治阶层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安史之乱形式”出现。

本来安史之乱也没那么危险,但仍然是唐玄宗瞎指挥致使封常清、高仙芝等名将被杀,哥舒翰等名将无奈战败,其后又有宦官们瞎指挥,无形中把“安史之乱”延续下去、扩大化了。叛乱平定前后,唐朝的皇帝们就开始对武将进行抑制。

唐朝皇帝的昏聩就在于:人家抑制武将都是从“不能信赖”的人开始,安史之乱平定前后却是从诸如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对唐朝比较忠心的人下刀。

昏昏沉沉的原因是什么?就在于重新身边的宦官,宦官要想掌握权力,首先要打倒的反而是皇帝的亲信,其次才是远在“天边”的心怀二心的武将。

这样,唐朝中央权力、军事力量下降,藩镇势力上升。即使如此,“藩镇割据”同样可以荡平,包括唐宣宗、武宗等好几位帝王其实都有机会解决这一问题,但仍然是身边的宦官捣乱。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消灭了藩镇,自己还有价值吗?

由此,藩镇割据、宦官专政往往是“一体”的。唐朝中后期的皇帝们的昏聩就在这个问题上。但藩镇割据虽然“割据”但仍然奉皇帝为“共主”,所以,“藩镇割据”不是天下割据的案例。

真正“天下割据”的开始是从黄巢起义开始,黄巢起义后“天下共主”任人宰割,皇帝的话连身边的人都管不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唐朝在884年(黄巢起义被剿灭)就已经灭亡了。

汉唐时期的“你打我我灭你”的强悍民族精神在“藩镇割据”中逐渐弱化,历经五代十国再到北宋,彻底,变成“你打我,我忍了。你杀我,我拼了”的精神状态。

拉起了封建社会又一个四百年分裂的时代

从东汉黄巾起义到隋唐,盛唐精神出现历经406年;

从唐朝黄巢起义到北宋,宋朝精神出现历经101年。为什么同样是乱世,隋唐能有盛唐,北宋却选择了走向下流?在微头条“汉唐民族精神何以消失?406年与101年的不同,宋朝却选择下流”我们就已经有了介绍。

那么,北宋其实也是分裂时期,只不过辽宋夏、夏金宋正如“三国演义”时期那样,给人以较为和平的样子儿。在中华大地上相应“割据政权”并非少数。从这意义上说,从黄巢起义到元朝统一也有四百多年。

我对于北宋的批评主要是三点:

其一:以物质收买忠心,对宗亲、文臣武将甚至知识分子、地痞流氓,然后以大量部队看押民间大部分底层。

其二:忘记历史责任,放弃收复中原政权故土。

其三:以文治国确实比以武治国要更对政权、百姓好,但是如果“以文治国”搞不好就会像北宋那样看着就窝囊、实际上更窝囊。

宋朝的经济确实比较发达,但即使如此,也只是少部分人的繁荣,大部分仍然是在“活命”之中。但是这种“经济繁荣”却是把边关大片领土扔出去,如果这样的话,政权哪个地方经济不好就抛弃,那经济自然就好了。

南宋人均肯定比北宋高很多,很显然北方没有南方经济发展好,你把北方放弃了经济自然就好了。但问题是,这种做法是有责任感的政权应该有的。

北宋最大的问题就是:为了自己的位置儿,甘愿抛弃自己的历史责任。结果,后世子孙也把你抛弃了。

北宋的民族精神是什么?你打我,我投降,给你钱、你退兵;你不退,称兄弟;再不退,让领土。

最后再说一遍北宋的评价问题

如果从历史角度看,我们可以将宋朝也就是北宋作为统一的朝代,但前面必须加一个“准”。也就是包括燕云十六州、陕西部分地区等这些中原政权早在周朝就属于统治区域的地方并没有在其统辖内。因此,它只能算基本统一的朝代。

南宋没有资格和北宋相比。这和东晋无法和西晋比一样,南宋、东晋只是割据政权。这和东西周、东西汉的性质完全不同。

一些人总以“都是宋”为题目,反对区分什么南宋、北宋,为什么不区分?就是警醒某些人,不要以为自己忘了历史责任,后世就没有给他定性的可能。

北宋是宋朝、南宋只能被称呼为宋政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4982.html
上一篇他被司马懿灭3族,百年后用1招完美复仇,把自己写进历史课本里
下一篇《天下长河》的背后 是古人与黄河的相爱相杀

为您推荐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在“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之后,宋朝便就此失去了京师汴梁。实际上,从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期间,京师汴梁曾先后两次重归南宋。那么,南宋是如何两次收复汴梁,又是如何丢失的呢?金军北上撤出中原后,汴梁落入伪楚政权手中“靖康之变”中,金军虽然攻破了宋朝都城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袁春希/访并文北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北宋历史中的政争与权力的交叉,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还有来自理想世界与道德观念的交锋。北宋在政治与军事上的积贫积弱,作为一种背景,也凸显了这种交锋的激烈。然而这种交锋势必借助于最高权力的选择。这使得当时的士大夫有了“得君行道”与“以天下为己任”的幻想,也
宋朝过大年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宋朝过大年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宋朝压岁钱称为“随年钱”(选自《过一场风雅的宋朝生活》)         木版年画《神荼郁垒》         手擀面在南宋时期传入日本,沿用了“馎饦”这种古称    如果把历史的指针往回拨一千年,我们将抵达宋朝,接触到另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在那里,人们过年未必返乡;年夜饭的主食既不是饺子,更不是汤圆;大年初一凌晨,人们
改变了唐朝命运的香积寺之战,为何在史书中寂寂无名?

改变了唐朝命运的香积寺之战,为何在史书中寂寂无名?

在军迷圈中流传着一句“黑话”,叫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给老子炸。这说的是以前的人民军队装备差、火力不足,想战胜敌人就必须多动脑子,甘冒风险和损失以达到以巧破力、以弱胜强的战术目的。现在国家富强了、军队强大了,打起仗来似乎就简单多了,只需要火力开路、狂轰滥炸过去,一切顽敌都得灰飞烟灭。兔子和鹰酱这对老冤家
唐朝最特殊的藩镇将领:放弃割据归顺朝廷,帮助唐宪宗中兴

唐朝最特殊的藩镇将领:放弃割据归顺朝廷,帮助唐宪宗中兴

安史之乱后,河北地区形成藩镇割据的情况,其中以“河朔三镇”最为强悍,他们表面上臣服于唐朝朝廷,但实际上拒绝向朝廷缴纳赋税,并且自行任命官员,节度使的职务甚至可以传给兄弟子侄,唐朝皇帝对于这些情况也无可奈何。可是后来,藩镇中出现了一位特殊的将领,他主动放弃割据,助唐宪宗实现中兴!那么,这位将领到底是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