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之色变?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之色变?

1398年,70岁的朱元璋已经病入膏肓,他虚弱无力,躺在龙床上。这时有1小女孩跑了过来,伏在床边,用一双纯净乌黑的眸子,看着憔悴的朱元璋,用稚嫩的声音问:“父皇,你怎么了?”

朱元璋吃力地抬起手,爱怜地摸了摸她的头,说:“父皇病了,要走了,你以后再也见不到父皇了。”

小女孩的母亲—张美人在一旁,紧张地出了一身冷汗,虽说童言无忌,但是她无法预料自己的女儿宝庆公主会说出什么话来,一旦说不好,就会是欺君之罪,惹来杀身之祸。

就在这时,大滴大滴的泪珠从女孩的脸上滚落,她的童声带着哭腔说:“父皇不要走,,我生病的时候,也是睡一觉就好了。您睡一觉就好了,就能陪我玩了。”

小女儿的一席话,就像一缕春风拂过,垂死的朱元璋,心里荡起了久违的柔情。或许,他想起了自己颠沛流离的童年,他露出了一丝微笑。

他一转头,看见了身边的张美人,禁不住回忆起起,朱元璋晚年之际,张美人才入宫,因为姿色平庸,所以没有得到多少宠幸。

1395年,朱元璋已经68岁了,张美人却又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就是眼前这个冰雪聪明的女孩,老年的朱元璋,视为心肝宝贝,册封为宝庆公主,平时下了朝,就时常来到张美人的宫中探望,宝庆公主和他的感情颇深。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看了看身边楚楚可怜的翁妃,她刚满21岁,肤白貌美,青春可人,是自己最喜欢的妃子,他心里暗暗感叹,要是翁妃能永远陪着自己就好了。

就在这时,他缓缓地问翁妃:“爱妃,你愿意永远陪伴我吗?”

一边的翁妃不知何意,她战战兢兢地回答:“陛下,臣妾愿意。”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他摸了摸宝庆公主的头,下了人生的最后一道惊人的圣旨:赐死所有嫔妃,入皇陵殉葬,但是张美人除外,因为她还要照顾宝庆公主,陪她一起长大。

不久,朱元璋驾崩,皇宫里一片哭声。年轻貌美的翁妃,哭得死去活来!

这个哭声里,除了朱元璋的徒子徒孙和满朝文武,各怀心思,痛哭流涕外,皇宫里弥漫的。更多的是是那些妃嫔们,她们的绝望,她们撕心裂肺的哭声 但是,她们不是为朱元璋哭,她们哭的是自己,因为,她们马上就要上路了。

她们就是朝天女。朝天女这个词,在后宫里是一个让人为之胆寒的字眼,让人闻之色变,惊恐万分,可是又无可奈何。

很快,根据朱元璋的遗诏,继位的皇太孙朱允炆下达了殉葬令:朱元璋生前的嫔妃中,除了张美人之外,其余46位全部陪葬。

接下来,宫里摆好了丰盛的宴席,这是最后的晚餐了。妃嫔们一个个被盛装打扮,机械地走到桌旁。即使面对着饕餮盛宴,美酒佳肴,可是,又有谁能吃得下呢?

只听到一片惨烈的哭声,在大殿之中回荡,让人心碎。

接着,她们被带到一个屋子里,每个人都站在一个上,她们嘤嘤地哭着,把头伸进已经拴好的绳索扣中,旁边的太监随即把木床撤走。

很快,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香消玉殒。

后来,在朱元璋的明孝陵中,考古学家确实发现了大量的女性的骨头,但关于这些殉葬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方式死的,在考古界还是引起了争议。

有人认为,这些“朝天女”就是上吊自杀的。因为在古人看来,比起其他方式,悬绫自尽是最为“吉利”的死法,没有见血,留了全尸,死后才可以更好的伺候先皇。

还有另外一种更残忍的看法,殉葬者们是被灌水银而死。因为古时候人们相信,水银有让尸体永不腐朽的作用。

太监们先让嫔妃宫女喝下使她们昏迷的药水。再把她们的头顶切开,把水银注入她们的身体,最后再缝好头顶。就这样可怜的殉葬者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这些妃嫔们就是“朝天女”。

朝天女死后,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也为了安抚家人,于是对殉葬者的父兄授予官职,并且子孙可以世袭,这就是叫做“朝天女户”。

这项制度,虽然待遇优厚,死者家属更是加官晋爵,世袭罔替,可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生生扼杀,青春和生命转眼消逝,实在是太残忍太恐怖了。

就这样,灭绝人性的人殉制度,从朱元璋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时期。

朱祁镇在临终之际,曾留下遗嘱:“用人殉葬,我不忍心,从我这里开始,以后废除这项制度,再不要用人殉了。”

朱元璋的这个后代,之所以做出了如此英明的决定,有两个方面的特殊原因。

一方面,朱祁镇历经磨难,他曾遭土木之变,又被自己的弟弟景帝软禁多年,这些经历,使得他比起那些顺风顺水的皇帝,内心更柔软,更懂得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另一个方面,朱祁镇有一位皇后叫钱皇后,他俩感情深厚,因为钱皇后在他经历磨难之时,曾经整夜为他哭泣,还哭瞎了眼睛。

在朱祁镇被软禁的艰难日子,是钱皇后陪伴他左右,不离不弃。可是唯一的缺点是,钱皇后没生下儿子,因此在宫斗之中毫无竞争力可言。

朱祁镇心疼钱皇后,因此在他临终前,特意留下遗诏,不要妃嫔殉葬。

并特意交代“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他是怕自己死后,有人居心叵测,趁机逼迫钱皇后自杀殉葬。所以他就选择结束人殉制度,这样一来,不但顺应了民心,更保护了自己的女人。

不得不说,朱祁镇真的很体贴,很暖心,考虑的很细致,即使自己死后,也要护钱皇后一世的周全。

但是,无论如何,废除这项制度,顺应天理顺应人心,受到百姓万民的拥护欢迎,一众王公大臣,更是感动到涕泪横流!

后世的史学家们,对明英宗的这个举动,也是褒奖有加,说“英宗独见,罢免此举,遂破千古迷谬,视唐宗命孟才人先效死于生前者,圣愚奚啻千里”。

至此,中国历史上已经灭亡,却又死灰复燃的殉葬制度,终于彻底落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1555.html
上一篇刘邦临死之际,为何要下令杀死好兄弟樊哙?樊哙和家人后来怎样了?
下一篇宋国的十世之乱是由谁开启的,为什么他还能被君子夸赞?

为您推荐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