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63岁的汤和告老还乡,问朱元璋要100个美女

63岁的汤和告老还乡,问朱元璋要100个美女

1388年,63岁的汤和告老还乡,朱元璋问:你想要什么赏赐呢?汤和嬉皮笑脸地说:“请陛下赐我100个美女。”满朝文武都替他捏把汗,朱元璋的脸更是瞬间阴沉,冷哼一声:“要不要咱再送你件东西。”

汤和是大明的名将,曾经是朱元璋幼时的伙伴,关系乃是莫逆之交,成年后更是成为了朱元璋的领路人,把他带到了红巾军中,这才有了朱元璋的发迹。但这样并不能保证汤和在朱皇帝手下善终,汤和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初朱元璋,在天灾人祸之下,家破人亡,被迫逃命。先当一会儿叫花子,但很快就干不下去了,因为要不到饭。怎么办?朱元璋想到了寺庙。因为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所以他们对诸如佛教、道教之类的非常看重、尊崇,扶持的力度非常之大。

朱元璋

可是荒年寺庙也没有余粮,只好裁员,而朱重八刚好就在被裁名单里面,不久就被扫地出门,恰好这时候小时候的玩伴汤和写了一封信给他,让他一起参加义军!

恰在此时,朱重八的师兄秘密告诉他,说有人知道了汤和让他去参加起义军的信,要去给元廷告密。朱元璋吓了一跳,更加没有犹豫,连夜出发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

朱元璋很快因为自己的本事出类拔萃,郭子兴知道后就把他当成心腹培养,但就这样还不足以朱元璋摇身一变,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

直到他老婆马秀英的出现,嫁给了朱元璋,这下朱元璋彻底牛了,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瞧瞧这名号多响亮。

1354年,朱元璋率军攻打和州。朱元璋的发号施令,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为什么?因为他的手下都是老资历了,凭什么听朱元璋的?

这个关键时刻,汤和站了出来,他对朱元璋的排兵布阵言听计从,这给大家好释放了一个信号,朱元璋真的行!这样一来,其他人也不得不听指挥了!

但汤和有个坏习惯,就是好喝酒,有次他驻守常州,这里是两边的交战点,非常关键!

汤和找到朱重八,提了几个建议,没想到被朱元璋拒绝了,汤和这下心里不舒服,回家之后喝了不少酒,吐槽说:“朱重八你别看人低,天下大势在我!”但事情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他很生气,就把这件事记在了小本本上,打算秋后算账!

后来,大明建立,朱元璋在论功行赏时,掏出小本本看汤和犯下的错,发现了这条,于是没有封汤和为国公,而是赐了一个中山侯!

并且把这件事记录在了给汤和的丹书铁券上面。

再之后,朱元璋对功臣们的态度都有点不对了,满朝文武怎么都看不顺眼,很多功臣因此被朱元璋收拾。

特别是,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从这以后,汤和更加小心谨慎,恭谦忍让,不敢多问不敢多说。

在一次宴会上,汤和发现朱元璋总是忧心忡忡,就觉得非常不安,这日子是一天都过不下去了,汤和心想。

然后又发现朱元璋盯着之前徐达坐的位置一直看,更想起徐达、李文忠等人已经不在世了,皇上如果要猜忌谁,或是想收拾谁,他就首当其冲了,毕竟自己手握着统军大权!

于是汤和咬了咬牙,突然出列,表示年龄已大,没有过过享福的日子,所以想告老还乡!

朱元璋一惊,心想既然你提出了,那咱就把兵权收下了!然后问汤和:“想要何赏赐!”

可是汤和出人意料地索要百名美女,“老臣想向皇上讨要100个美女,要和陛下周围的一样艳丽!”

满朝文武都替他捏把汗,朱元璋的脸更是瞬间阴沉,冷哼一声:“要不要咱再送你件东西。”

汤和也傻了,“不会自污过了头吧?”战战兢兢不敢说话。

谁知道朱元璋哈哈一笑,说:“当然是在老家的大宅子和用来花的钱了!”

当下,朱元璋下旨,让人在凤阳准备了一座大房子和宝钞五万,送给汤和!

汤和长舒一口气,连连道谢。

从此以后,汤和再不关心任何事情,只管享乐!《明史·汤和传》记载:汤和退休之后,为人更加恭敬谨慎,凡入耳之事,只字不敢泄露,沉湎声色。他越放纵,朱元璋越高兴。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汤和病逝,终年七十岁,朱元璋罢朝三日,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肖像于功臣祠,配享于太庙。

在这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再次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收拾了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等开国功臣,前后共涉及3万余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欲图谋反,大肆株连功臣名将,所涉及的人物逾1.5万人。

不得不说,汤和的大智慧啊,但凡晚一点,被牵扯进任何一桩案子,都没有好结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5530.html
上一篇为什么说《长安的荔枝》层层加码步步增量的把戏可以休矣?
下一篇“天下第二行书”这样诞生

为您推荐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