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东汉窦氏外戚的覆灭之路

东汉窦氏外戚的覆灭之路

导读:

汉章帝死后,太子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此时的刘肇只有十岁,因此,大权就落到了窦太后手里,开创了东汉王朝真正意义上的外戚专权时代。

东汉从和帝起,每个皇帝即位时都不超过16岁,有的甚至于嗷嗷待哺。幼儿皇帝当朝的时期,外戚与宦官的专权、斗争便不可避免,东汉王朝进入了永无宁日的历史阶段。

窦太后掌权后,窦太后对于封官有两个原则:一是亲戚,二是听话。

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诰命;

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

窦景、窦环均任中常将,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

为了掩人耳目,为了照顾大臣的情绪,窦太后稍微作了个包装,她任命开国元勋邓禹的后代邓彪为太傅,作为朝中重臣,其实邓彪性格老实又懦弱,实际权力还是掌握在窦家手中。

窦太后又解除盐铁之禁,迎合豪强的利益,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减少税收,壮大豪强,实际上损害了国家。

皇窦太后将政权统于自己一人之手,独断专横,强予决策,倚重她的哥哥窦宪来执掌朝政,东汉开始了外戚当政的黑暗时期。

窦家上台后,又做了些什么?

首先做的就是为自己的父亲窦勋复仇,窦勋当年因犯罪被处死,主审官是韩纡,此时的韩纡已死,窦宪就下令让门客刺杀韩纡的儿子,提着他的首级去祭祀自己的父亲。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在朝中排除异己,反对他们的大臣,纷纷遭到残酷的迫害。

窦家权倾朝野,胡作非为,一时间搞得东汉朝廷鸡飞狗跳,引起臣民议论纷纷。窦宪等人的做法就连窦太后也觉得有些太过分。窦太后觉得窦宪等人过于飞扬跋扈,为了平息朝野的不满,她想分些权力给别人。

章帝驾崩时,齐殇王的儿子刘畅来京吊丧,刘畅就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哥哥刘縯的曾孙,刘畅能说会道,很快得到窦太后的信任和欢心。

窦宪得知窦太后和刘畅来往密切,担心刘畅分夺他的权力,自己会大权旁落。窦宪那肯将自己的权力分给别人。于是,他派刺客杀死了刘畅,并把罪名推给刘畅的弟弟刘刚,说他们兄弟相互残杀。

许多大臣畏惧窦宪的权势,对此事选择沉默。然而,不管何时总有不怕死的清流,此人就是太尉——何敞。

何敞为人公正,于是主动站出来要求主持案件调查。经过认真细致的查证,抓到了刺杀刘畅的凶手,也查出窦宪才是刺杀刘畅案件的主谋。

何敞把调查情况报告给窦太后,窦太后大怒,窦宪竟然敢光天化日之下,肆无忌惮的杀死了刘畅,简直目无王法、无法无天。

何敞所查证据确凿,窦宪无法抵赖。窦太后迫于无奈,只好命令将窦宪关在宫中反省。她本来想等此时过后,事情风平浪静之后再释放窦宪出来。但是由于窦宪平日里为非作歹、作威作福,导致民愤很大,一时很难平息,朝臣们更是要求对窦宪严惩。

此时,窦宪有些慌了,上次遇到这样的情形就被汉章帝斥责。如果此事无法平息,不仅自己的前途堪忧,就连整个窦家可能也会被牵连。

如何摆脱这次的困境呢?

窦宪左思右想、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一个方法,唯一的出路就是对外征战。于是窦宪主动请命率军出征讨伐东汉最大的外患——北匈奴。

窦太后也觉得此法可行,风口浪尖的窦宪很难自保,唯有戴罪立功。

一方面立下军功,就能将功补过。

另一方面即便无法立功,随着时间推移,事情就会慢慢平息。

对于伐北匈奴,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尚书、侍御史、骑都尉、议郎等极力上谏,甚至指责太后“奈何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即便如此,也没有挡住窦太后为袒护窦宪而出兵。窦太后不顾大多数人反对,心意已决。

窦宪被任命轻骑将军,耿秉为征西将军,率军出征塞外,窦宪此次能立下战功吗?

公元89年,窦宪率大军出击北匈奴,窦宪命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等率精兵一万多,与北单于在稽落山(今蒙古境内杭爱山)作战,大破敌军。敌众溃散,单于逃走。窦宪整军追击,直到私渠比鞮海(乌布苏诺尔湖)。

首战窦宪就大败北匈奴,斩杀敌军一万三千多人,俘获马、牛、羊、驼百余万头。窦宪率大军追击,北匈奴又二十多万人投降。

窦宪、耿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一时间风光无限。窦宪的部下接连大败敌军,北匈奴无法立足被迫西迁。

自此,匈奴一蹶不振,在中国历史上很少出现北匈奴的身影,窦宪出击北匈奴以大获全胜而告终。

由于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不好,史书刻意淡化了这场战役的意义,窦宪在这次战役的功劳,并不亚于卫青、霍去病当年的胜利。客观上讲,则为推动中国版图奠定的历史进程起到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作用。

不过,匈奴从中国历史上彻底消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匈奴在漠北的活动区域,被鲜卑、丁零等少数民族占领。

凯旋而归的窦宪,一扫之前的狼狈不堪,被封为东汉第一个大将军,开启了加封大将军的先河。此后,东汉大将军也成为外戚专权的标配。

为什么是东汉第一个大将军?

在西汉时期,也曾设立大将军的头衔,不过在三公之下。到了东汉,刘秀取消了大将军的头衔,只任命前、后、左、右将军,地位也比大将军低得多。

那么,窦宪的大将军位置权力有多高?

窦宪大胜归来,威震朝廷,朝中一些见风使舵的大臣,纷纷上书请求将窦宪的大将军位置高于三公,窦太后当然答应。自此以后,窦太后控制内廷,窦宪控制外朝,由里到外窦氏外戚专权体制真正建立了。

一时间,窦氏家族可谓是权倾朝野,从此更加有恃无恐、嚣张跋扈,不可一世。家族中就有十个人在朝为官,控制朝中重要的职位,相互勾结,表里为奸,党同伐异,排除异己,对不肯依附的正直大臣加以残害。

一次,汉和帝从洛阳出巡长安,召窦宪觐见,一些大臣居然准备在迎接窦宪时行跪拜礼,并称窦宪为“万岁”。尚书胡棱严肃地说“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就是说没有臣子被称为万岁的规矩。众人听后,觉得惭愧,就此作罢。由此可见,窦氏权势之显赫、气焰之嚣张。

随着汉和帝渐渐成年,对于窦氏一族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既厌恶又有些恐惧,他不满于自己成为窦氏外戚的傀儡,这些也引起窦氏的疑惧。窦宪等密谋,企图杀害汉和帝。

汉和帝闻知风声,暗自盘算如何除掉窦氏一族。可是,窦氏一族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朝廷、军队都有不少是他们的党羽和亲戚,要想除掉他们并非易事。弄得不好一不小心自己的皇位和小命都难保。

由于窦太后专权,汉和帝无法接触朝廷的官员,汉和帝仔细的琢磨如今的形势,值得他信任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自家兄弟中,被废太子刘庆和自己的关系一直不错。

一种就是身边的宦官。经过再三反复思量,汉和帝选中了钩盾令郑众。

史书记载:郑众“为人谨敏有心机”。郑众为人除了忠诚可靠以外,还处事谨慎机敏机,足智多谋,不附从窦姓豪强。于是汉和帝与郑众暗中商议后,决定先下手为强。

此时,窦宪不在洛阳,驻军在凉州,窦手握兵权,此时动手,恐怕窦宪会铤而走险,局面很难控制。于是,他们建议汉和帝,下诏以匈奴已灭让窦宪回朝辅政。

窦宪奉诏回京,汉和帝命人拿着符节出城迎接,犒劳将士,一切看上去都很正常。当天夜里,汉和帝开始动手,他下诏关闭城门,封锁皇宫出入门户。逮捕并处死窦宪党羽射声校尉郭璜、侍中郭举、卫尉邓叠、步兵校尉邓磊等人。

第二天一早,派人到窦宪府邸,收回窦宪大将军的印绶,由于顾忌窦太后的面子,汉和帝并没有立即诛杀窦氏兄弟,而是封窦宪为冠军侯,责窦宪与兄弟笃、景、环都回到自己的封国去,安排酷吏作为窦家封地的长官,用意显而易见就是逼迫窦家兄弟相继自杀。窦太后也由此被软禁,不得参与政事。永元九年,窦太后忧郁而死,葬于“敬陵”。

窦家权倾一时,许多人也跟着鸡犬升天。如今窦家落得如此惨淡下场,这些人也跟着倒霉。其中就有班超的哥哥班固。班固很有才干。他的家奴冒犯过洛阳令。窦家倒台了,有人告发班固是窦氏党羽,这位洛阳令假公济私,把班固送进监狱,班固不堪忍受死在狱中。汉和帝得知此事,下令追查,将洛阳令罢官,将狱吏处死。

结语:

窦氏一族的覆灭,使得外戚专政的乌云暂时消散,但另一块乌云在此过程中正在渐渐形成就是——宦官专权。为了奖赏郑众的功绩,汉和帝升任郑众为大长秋。在赏赐臣下时,郑众往往辞让少受、谦虚谨慎,愈益得到汉和帝的信任。因此,有什么国家大事,汉和帝往往先和郑众商量,再和大臣们讨论,使得宦官接近了权力中枢,为以后的宦官专权埋下伏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1418.html
上一篇刘备本想重用赵云,谁知赵云连续做三件错事
下一篇华夏第一国相——管仲,齐桓公的霸业,成也管仲,败也管仲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