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寻找马尚德:杨靖宇将军牺牲的前前后后之——与杨司令的诀别时刻

寻找马尚德:杨靖宇将军牺牲的前前后后之——与杨司令的诀别时刻

1948年12月,一列专列从刚解放不久的长春驶出,押车的是一名解放军干部和五名战士,他们的任务是将杨靖宇和陈翰章这两位抗日烈士的头颅秘密护送到哈尔滨。中共黑龙江省委准备在松花江边建设东北烈士纪念馆,两位抗联英雄的头颅是这里最初的“馆藏”。

杨靖宇将军肖像画

在整理杨靖宇事迹的过程中,黑龙江省委却发现,这位闻名遐迩的民族英雄,名震白山黑水的抗日名将,居然连最基本的生平简介信息都凑不全。

当时在东北还有很多幸存下来的地下党员和抗联战士,很多人都曾与杨靖宇有过接触,都知道杨靖宇这个名字是从事革命工作的化名至于他的真实身份、真实姓名、出生地,大家一概不知。调查人员搜寻杨靖宇到东北前的资料,只有一张泛黄的、字迹模糊的旧履历表,上面依稀能辨认出,杨靖宇的原名叫马尚德,曾经领导过刘店暴动。刘店在安徽省境内的大别山区,因此有人提出,杨靖宇的家乡可能在安徽。

1951年夏天,黑龙江省委常委、抗联老战士陈雷亲率一个调查组前往安徽。他们很快查到了刘店暴动的领导者中确有马尚德这个人,但他是否安徽人却无法认定。这条线等于是断了。

这时又有人提供信息,1929年春,杨靖宇被党组织从关内调到东北,他曾在抚顺煤矿从事地下工作。查找的档案记载,杨靖宇当时化名张贯一。据回忆,杨靖宇说话的口音很像山东人,当时人称“山东张”。杨司令可能是山东人,然而,经过调查这个线索很快被否定。

1951年7月1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一篇题为《忆模范共产党员杨靖宇同志》的回忆文章。这篇文章提供了两条重要信息,一是杨靖宇出生地在河南,二是1927年春杨靖宇曾参加和领导过河南确山农民暴动。文章的作者叫杨易辰,是杨靖宇在南满抗战时亲密的战友之一。

陈雷立刻亲赴沈阳,找到时任中共辽宁省委负责人的杨易辰。杨易辰肯定地对陈雷说:“杨司令的老家肯定在河南省,而且就在确山县农村。1929年他从河南省下关东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子一女。他当时还以为很快就能回到河南老家的,可是没想到他这一走,从此就再也不曾回过河南了。”

盛夏的一个午后,中共黑龙江省委派出的调查组来到了河南省驻马店行署确山县李湾村,一行人走进了村东头的马家。当见到户主马从云,认识杨靖宇的老部下上下打量了一番,当场就说:“不会错,他就是杨司令的儿子!他的眼睛和杨司令一模一样!”

青年时期的杨靖宇

在确山县,调查组终于确认了杨靖宇来到东北前的生平事迹。

杨靖宇是回族,本姓马,名尚德,又名顺清,字骥生。1905年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他5岁丧父,母亲张君一手将他拉扯大。张君最多的教诲就是精忠报国。这,对杨靖宇的成长历程有深刻影响。7岁那年,依靠叔父的帮助,进入本村一所私塾读书。

1922年,马尚德和邻村的一位姑娘郭莲结婚。第二年秋天,他考入开封纺织学校。1926年秋,马尚德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确山暴动后,1927年5月5日,马尚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个时间点,国民党反动派刚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共产党员面临着随时可能降临的屠刀。马尚德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己的信仰。

1929年,24岁的马尚德奉命赴东北从事地下工作。此时,他的儿子马从云年仅1岁,女儿马锦云刚出生5天。

杨靖宇离家后,他的家被抄多次,家中物件被抢光烧毁。残忍的敌人时常对张君逼问儿子下落,不屈的母亲拒不回答,屡遭毒打。在最后一次被用刑后,她一倒不起。临终前,当这位母亲从墙缝中摸出儿子的照片时,眼角是不屈的目光和灼热的骄傲。

妻子郭莲独撑门户。她捡破烂,也讨过饭,带着儿女艰难度日,却不肯为丈夫写封信诉苦。她觉得自己能咬牙挺过来,不想令丈夫分心。在女儿穿的破棉袄里,她缝上丈夫的相片。1944年,鬼子汉奸将她拉去严刑拷打,头上被打出一个血坑大的洞,她依然坚强不屈。又被抛入粪坑浸泡,天热生出蛆来,最终无钱医治,而告别人世。

到东北后,马尚德最先化名为张贯一,以从母姓,牢记慈母培育之恩,一以贯之地坚持革命。组织抗联时改名为杨靖宇:“靖”意为清扫;“宇”意为宇宙。“靖宇”就是荡平朗朗乾坤之下的敌寇。

“九一八事变”后,处于国破家亡境地的东北人民,在白山黑水之间燃起了民族自卫的抗日烽火,各地义勇军、游击队、红枪会、大刀会、山林队等抗日武装犹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由于没有坚强的领导,数目众多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群龙无首、各自为战,遭到日本关东军残酷的镇压,或被消灭,或被打散,或流亡苏联辗转回国,或退入关内。

面对国土沦丧,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国民党不抗日,领导东北抗日的历史重担落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肩头。从1932年起,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先后组织了十余支抗日游击队,在此基础上发展起了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最壮大时,共有11个军,人数有4万人,极大地牵制了侵华日军。

深山密林中的抗联战士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底,随着武汉、广州的相继沦陷,日军的攻势也到了顶点,呈现出强弩之末的态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寇短期内灭亡中国的图谋未能得逞,遂转过手来肃清巩固占领区,在华北的八路军根据地进入了最严酷的反扫荡阶段,在东北的抗联更是在坚持抗战的第八个年头遭遇了极端的艰难困苦。

白山黑水,茫茫雪原,东北是日本在中国战场的绝对大后方,部署了日本最精锐最强大的战略集团关东军,东北抗联面临的围剿情况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是抗战最艰苦最危险的地区。

1939年下半年,日伪开始全面实施残酷的“治安肃正”计划。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1939年冬,东北抗联损失惨重。

参与围剿杨靖宇的日伪军指挥官

杨靖宇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是日寇的“眼中钉”,调集守备队、森林警察、铁路警护队等十余万人,在长白山地区进行“梳篦式”的大“拉网”。经历了一系列战斗后,抗联第一路军由三四千人锐减到数百人,而日军的清剿仍在步步紧逼。一些意志不坚定者选择了开小差,也有的选择了投降日伪。

日军残忍地刺杀抗联战士

我有我的信念,我不能投降。”杨靖宇将军的信念源于他对革命理想的一种顽强的坚守,源于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杨将军的思想韧度,深受母亲精忠报国的教诲和母亲不屈意志的影响,他的这种韧度,亦教给妻子不屈不挠。

奋战在白山黑水的抗联战士

1939年12月时,杨靖宇身边尚有400余人的抗联部队。面对严酷的敌情,杨靖宇决定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待机重新集结。

近卫排长张秀峰,15岁起就被杨靖宇带到抗联队伍里,杨靖宇不仅是他的领路人和领导,对他更如父兄一般地关爱,曾经对他说:“你是孤儿,没有爹妈,我也没有儿女,你就和我儿子一样。”

张秀峰一直紧随在杨靖宇身边,转战南北,出生入死。但是当抗联第一路军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杨靖宇身边只有几十名近卫排战士时,张秀峰被绝望击垮。他选择了背叛苟活。1940年2月1日,张秀峰携带4支手枪、弹药、机密文件和抗联的财产9000块大洋,逃离队伍,向日军投降。

人们一般认为,张秀峰的叛变是导致杨靖宇牺牲的关键一环。他对杨靖宇极为熟悉,叛变时就是从杨靖宇身边出逃,知道杨靖宇的位置、行军路线和行动特点。不过,张秀峰到底向日军提供了多少杨靖宇的情报,并没有实际证据能够佐证。

杨靖宇将军的警卫员黄生发回忆:“到1940年1月底,杨司令身边仅剩下我们二十几个人。2月(注:2月2日),他带领我们这二十几个人,准备越过濛江的东泊子去联系部队,找抗联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伊俊山,中途因叛徒告密,陷入日伪军的重重包围。在漾江西泊子的大东沟,杨司令带着我们左冲右突,日夜拼杀,但始终没有甩掉敌人。

“我们来到一个砬子下边的山沟里,这里树高林密,不易被敌人发现。 在后来的几天里,杨司令患重感冒发高烧,我把一条狗皮褥子铺在地上的树枝上,又找了截木头当枕头,他躺下用力翻翻身,把身子下的树枝压平坦了。杨司令说:‘还不坏,很舒服。你们也抓紧时间睡一会儿,养足了精神,准备跟敌人斗。’”

”等我醒来,见杨司令正坐在火堆旁,一边烤鞋一边看自己的棉裤。我忙过去一看,真糟糕,原来是我给他弄的那堆火,烧着了他身下的松枝,把他的棉裤烧了两个碗口大的洞。我再看看他那双不像样子的鞋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杨司令脚大,穿鞋需要特大号的,现在根据地被破坏,被服厂也没了,我只好用破布条子替他编打成朝鲜式样的布条鞋,凑合着穿。

我又忙脱下自己的破棉袄,撕下一块白色里子布。比着棉裤的那两个洞,刚要准备补修,杨靖宇一看不高兴地说:‘你怎么撕棉袄?’我站起来指着棉袄说:‘你看,缺一块儿是不大好看,可是还有棉裤腰挡风呢,不碍事,补上吧!’

缝缝补补杨司令也不外行,一会儿工夫我俩就把棉裤补好了。他用手摸着缝补的地方,微笑着说:‘你看,我的本领还不错吧!’”

这个时间点,距离杨靖宇将军殉国不到二十天。杨司令这个时候身患重感冒,脚上是用破布条编的鞋子,穿的是破了洞的棉衣棉裤。

“有天中午,我忙着搞吃的时候,杨司令跟从二路军来的交通员(一个团级干部)谈话,他拿着铅笔聚精会神地往小本上记着,有时还停下来问一问,有时用树枝在雪地上画着,打手势,发出爽朗的笑声。”

“这时,岗上突然响了一枪,发现敌情。杨司令站起来看看,挥着手向我们说:‘快进林子。’”

“这次我和警卫班副班长朱文范在后边掩护,等我俩跟上来时,杨司令一见面就问:‘后边还有人没有?’我说:‘别人没见,只见二路军的交通员,他的胯骨被打伤了,我们要背他走,他不干,叫我们不要管他,快找你去。’杨司令一听,责备我们说:‘这就不对了,快去把他找回来!’于是,派朱文范、聂东华两个人去找交通员,我砍树枝生火取暖。

一天没吃东西了,实在饿得不行,我从背篼里拿出一块苞米干粮,这是给杨司令留的。我递给杨司令,叫他烤烤吃。他两手放在火堆上,看了我一眼说:‘就这一点,怎么能让我一个人吃,你把它搞碎煮汤大家喝吧!’“

“我们十多个人,围着火堆,用一只小勺轮着喝那点苞米干粮煮的稀汤。......这时交通员向杨司令说:‘为了整个部队,你们不要再带我了,我的伤很重,把我留下吧。’起初杨司令不肯,最后见他实在不走,情况又紧急,就决定把他暂时留下,在一隐蔽处用树枝搭一个小棚,把他安置好,再给他设法搞些吃的。然后,杨司令对交通员说:‘同志,你安心在这里隐蔽几天,等我们联系着部队,马上就派人来接你。’交通员紧紧地握住杨司令的手,说:‘司令,你走吧,祝你们联系上部队,早日取得胜利!’”

这次战斗后,杨靖宇身边只剩下了八名战士。大家的心情很沉重,杨靖宇对战士们说:“你们看见过海吗?革命就好比海潮,有时高,有时低。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就‘围剿’我们的红军,可是红军越‘剿’越多。敌人是搞不过我们的。”他略微提高了点声音说:“就是我们这九个人牺牲了,还有人继承革命事业。革命总是要成功的!”

抗联历史上危害最大的叛徒程斌叛变后,带领日本人捣毁了杨靖宇苦心经营多年的700个密营,使得抗联部队失去了补给,这是抗联损失惨重最终不得不退往苏联的最主要原因

抗联的密营

密营被破坏,没有了食物补充,几天后,杨靖宇一行人都饿得难以走路。林海雪原里有日本的伐木队,杨靖宇派吴永福和孙九号去伐木队搞粮食。二人搞到了几麻袋粮食,但是由于贪多,用爬犁往回拉时耽搁了时间,被日军的森警发现,吴永福被抓,孙九号空手跑回。之后又派朱文范和孙九号两个人搞来了一匹马和一匹骡子。为迷惑敌人,当晚把马放了,骡子杀来饥。

吴永福被俘后,杨靖宇带着战士们从大青沟转移到大北山下,在一棵粗大的松树处隐蔽了两三天。夜里外号叫狗狗的战士逃跑了。

2月15日拂晓,杨靖宇率领六个战土(朱文范、聂东华、好赛贝、孙九号、刘福太、黄生发)迅速转移。

据日军档案记载,这一天早晨,杨靖宇和他身边的战士在濛江县(今靖宇县)五斤顶子西北方的一个山坳里被发现。日军随即进行追击。杨靖宇带领战士边打边退,向西南方向且战且走,敌人也紧追不放,战斗十分激烈。

黄生发回忆:“我们从大北山顺山冈往下走,在太阳升起很高的时候,我们在五斤顶子西北方向一个山坳里被敌人发现,敌机侦察、扫射、投弹,日军“讨伐队”从后面追击,离我们约有几百米远。敌人一面追,一面喊叫:“投降吧!”“投降有精米的吃”,等等。“

这个时间是下午3点左右,敌我相距只有300米左右。敌队副伊藤向着杨靖宇等喊话:“你们跑不了啦,快投降吧!”杨靖宇将计就计,答道:“你们不要打了,我马上投降。但在投降以前,我有话要说,请你一个人过来一下。”

伊藤以为杨靖宇真的要投降,非常高兴,连忙喊道:“好,我马上就去!”说完站起身来。“啪!啪!啪!”杨靖宇枪响三声,伊藤应声倒地。

”杨司令率领我们利用有利地形向敌人猛烈射击,我和朱文范用双手交替着用匣子枪向敌开火,并叫杨司令赶快撤离,我们俩见杨司令员转移,趁敌人一缩脑袋工夫,就一个滚子向山下滚去。

山下伐木工人听到枪响,就乱了套,把东西全都丢了,我顺手拾了块苞米饼子揣在衣兜里,滚到山下,我才觉得左胯不好受,伸手一摸裤里湿乎乎的,才知道负了伤。朱文范扶着我顺山沟走,走到前边遇上了好赛贝,是杨司令留下他等我们的。

杨司令见我负伤,疼得直哆嗦,叫聂东华掰了块大烟给我吃上用来止痛。这时,敌人又叫喊:“抓活的。”当敌人快到跟前时,我就扔过去一颗手榴弹,打了一阵子后,我们乘机钻进了林子里。

战斗从日出一直打到天黑,刘福太左手掌穿了个洞,朱文范左胳膊被打伤,孙九号被打断了一根拇指,我的大腿受伤,杨司令还在感冒发烧。”

这一仗,日军讨伐队队副伊藤被击毙,伪警察大队长崔胄峰被打断了大腿,另有5名敌人被击伤。趁着敌人的混乱和夜色的掩护,杨靖宇带着战士们暂时脱身。这一仗,也是杨靖宇将军指挥的最后一场战斗。

夜半时分,杨靖宇一行人摸到山坡的一个架子房,刚休息了一会儿,又听见了一声枪响,他们迅速从山冈往下移动,来到了朝(阳镇)抚(松)公路大北山不远处隐蔽起来。不久,敌人又追了上来,他们躲进公路边的木堆中隐蔽,敌人搜索了一番一无所获,向远处追去。

周围到处是敌人,而6名战士中几乎人人带伤。杨靖宇决定由自己引开敌人,掩护负伤的战士突围。

黄生发回忆:“杨司令把我叫到跟前,掏出他的小本子撕了一页,匆匆写了字交给我说:“小黄,你带着刘福太、好赛贝、孙九号顺来的路往回走(因这时敌人已经往前走了,我们找个空子就能钻出去),到烂泥沟子去给陈政委送信,告诉他这边的情况,请他采取措施派人来营救。我带朱文范、聂东华两同志,设法吸引敌人,继续前进。”他想了想,又叮嘱我们说:“回走时,记着去找交通员,一定要把他带走。你们联系到部队后,叫他们到旗杆顶子会合,联系暗号为‘敲树三下’”。

说完从衣兜里掏出一块大烟,放在我手里说:“带着这个,你们伤口疼的时候好吃。”我一听这话立刻感到眼圈一阵热,恨不得扑到杨司令怀里大哭一场。可是情势极端严峻,为了执行送信任务和联系部队,也只得服从命令。

要离开杨司令了,不知这一别还能不能再见。泪水在我眼眶里直打转,我把捡来的那块苞米饼子交给朱文范,让他好好照顾司令员。杨司令最后又嘱咐我们:“为了革命,你们要坚持到底,就是死,也不能屈服敌人,要坚定、机智,想办法完成任务,最后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杨司令和我们四人一一握手告别,当时真没想到,这成了我们与杨司令的最后一别

我们四个人在大雪覆盖的森林里转了四五天,快要走到烂泥沟子时,遇见了陈政委派来的交通员姜平文等两个同志,他们把我们四个人带到陈政委处。我们向陈政委报告了情况,陈政委立即派人去旗杆顶子找杨司令,人没找到,后来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杨司令坚定不屈,以身殉国。”

在东北抗联教导旅的黄生发,最后职务是吉林省建设厅副厅长

杨靖宇的身边只留下朱文范、聂东华两名战士,向着伤员转移的相反方向走去,以引开敌人追兵。

2月18日,朱文范和聂东华在濛江县大东沟购买粮食时,被敌人发现。激战半小时后,朱文范、聂东华牺牲。敌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手枪、现金、表、钢笔、口琴和杨靖宇的印鉴,断定杨靖宇就在附近,于是增派兵力展开围捕,并派出了飞机从空中侦察支援。

至此,杨靖宇孤身一人与日军展开了最后五天的战斗

打回东北的抗联战士

鲁迅先生说,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日本人也许就是吃准了这一条,才敢肆无忌惮地挑战身边的庞然大物,启动侵略的野心。

日本人想不通,弹尽粮绝的杨靖宇将军为什么能在这漫长的五天五夜之中坚持下来。当看到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给日本人带来的是震撼和绝望!

村民赵延喜在山上碰到了杨靖宇,遂劝杨司令投降可保得性命。杨靖宇沉默一会儿,说了这句话:“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中国,只要还有一位像杨靖宇将军这样的英雄在,中国不会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8545.html
上一篇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明交融印迹
下一篇固伦和静公主是令妃的第一个女儿,为何20岁就死了?

为您推荐

带你走进东北花样豆角世界

带你走进东北花样豆角世界

东北的土地上的蔬菜都特别好吃,特别是黑龙江,不踏上这片土地,不来这亲自品尝,是无法感觉到的,夏天来东北黑龙江一定要吃当地的豆角,豆角品种非常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