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韩国国旗上的太极是哪来的?和我们有关吗

韩国国旗上的太极是哪来的?和我们有关吗

朝鲜半岛属中华文化圈,韩国深受到太极文化熏陶,韩国国旗上的“太极”是怎么来的呢?

朝鲜半岛三面环海,北边连着亚洲陆地。朝鲜半岛上有两个国家,北边的朝鲜面积约12.3万平方千米,与福建省相当;南边的韩国面积约10.33万平方千米,与浙江省或江苏省相当。

1392年,我国明朝初年,李成桂发动兵变,改国号高丽为朝鲜,定都开京(今开城市),三年后迁都汉城(今首尔),朝鲜成为明朝藩属国。

明朝倭寇泛滥,为了保护朝鲜这个藩属国,朝廷下了血本。李如松等名将亲自挂帅,先后投入十多万兵力,为朝鲜收复平壤、汉城等大部分领土,将日本倭寇打回大海。

朝鲜在抗倭的过程中,产生了他们民族史上最著名的英雄李舜臣。实际上若非明朝大军抗日援朝,朝鲜会提前200多年被日本灭亡。

朝鲜半岛的李氏朝鲜,时间是1392年-1882年,有一面国王御旗,四周有明显的八卦图案,也就是八组图案。八卦来自中国的《周易》,代表各种自然现象或动态,分别为: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卦名则称:乾、坤、坎、离、震、巽、艮、兑。

清朝时期,朝鲜依旧是藩属国,成为清朝万国来朝中的一国。当日寇肆虐的时候,清朝像明朝一样,肩负起宗主国的责任,帮助朝鲜抗击倭寇。

只是结局不同,明朝把倭寇赶回大海,清朝在甲午海战中一败涂地,痛失朝鲜。

1876年,《江华条约》签订,朝鲜打开国门,也开始设计国旗。当时清朝的国旗是龙旗,希望朝鲜效仿,也采用龙旗,与不丹一样。

不丹最早曾是吐蕃王朝的属地,受藏汉文化的影响很深,自诩“神龙之国”。不丹国歌是《神龙王国》,国旗是龙旗,国徽则是两条相向的金龙,龙的前爪托着光明之火,周边则是雷电霹雳。

当时的朝鲜面对江河日下的清朝,不想追随宗主国,而是继续在李氏朝鲜国王御旗的基础上,新设计了一面国旗。1883年,朝鲜国旗出炉,八卦改成四卦,中间的几个圆形改成太极,也就是太极四卦旗。后来经过多次修改,现在的韩国国旗,与当时的太极四卦旗大同小异。

当时担心八卦太复杂,怕各国把朝鲜国旗画错,便从八卦简化为四卦,用了乾、坤、坎、离四个卦象。即便如此,今天的韩国国旗,还经常被画错,四个角上的这四个图案,确实容易混淆。

1910年至1945年,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二战后日本从朝鲜半岛撤兵,美国和苏联军队进驻朝鲜半岛南北部。朝鲜半岛回归高丽时代以前,也就是中国宋朝之前的南北格局,北边是朝鲜,南边是韩国。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二战后的1946年-1948年,虽然朝鲜与韩国分家,但两国的国旗大同小异,都是太极四卦旗。不过朝鲜在1948年彻底改掉国旗,1992年修订了一次,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4891.html
上一篇英国继任国王被称为“国王查尔斯三世”,是英国历史上最长储君
下一篇旷世奇才戴梓:火器专家,如果康熙让他活,晚清能赶走列强国

为您推荐

聋哑老人连续5年国庆在家升国旗、放鞭炮为祖国庆生

聋哑老人连续5年国庆在家升国旗、放鞭炮为祖国庆生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徐婷婷 实习记者杨晓露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唤醒了清晨寂静的村庄,一面五星红旗赫然而立,让这个小院子多了一丝国庆的气氛。这是听力一级残疾的五保户张永伟连续第五年用自己的方.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能力强悍,却缺乏大格局,即便没有天京事变,东王、北王、翼王、燕王也会各自独立,被清军各个击破,过程很精彩,失败也更惨烈。一、杨秀清没有“大格局”,缺乏进取心,采取内线作战模式不可否认,东王杨秀清能力强悍,也有魄力,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壮大,杨秀清功不可没。没有杨秀清的奋斗,就不会有太平天国的辉煌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