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孝穆皇后在海里向道光皇帝求救,道光:坏了!

孝穆皇后在海里向道光皇帝求救,道光:坏了!

1828年,道光帝出京打猎。夜里他梦见:已故孝穆皇后正在海中向他求救。道光帝心里咯噔一下:坏了,陵寝地宫八成渗水了。随即,他亲自到地宫查看。不料,这一看,改变了整个皇陵的布局。

道光皇帝来到陵寝地宫,发现靴底潮湿,墙角处有水涌出,心里十分复杂。

一方面道光感到惊奇,梦境果然灵验。但更多的是愤慨,想到自己寿终正寝后,又会是何种景象?漂泊在大海上,尸骨何存?

想到这里,道光怒气冲天,即刻传旨,对修建陵寝等人以及漏水原因大查特查。

随后道光帝处理了一批修建的官员,然后下旨彻底拆除了修建7年之久,耗费数百万两白银建造的宝华峪陵寝。

其实地宫渗水,并不是没办法解决,也是可以原地补救的。但此时道光找到了比宝华峪更合适的地方,就是龙泉峪。

关于迁址这件事,遭到了一群大臣的反对。

因为乾隆爷当时有谕旨,制定了“昭穆相建”制度,父子要分葬。父亲在左边,儿子就要在右边。

清东陵为“昭”,清西陵为“穆”,子孙一定要遵守,不能违背。道光皇帝的父亲嘉庆已经葬在西陵了。

那么道光就应该跟随祖父乾隆,葬在东陵,而现在他找的龙泉峪属于西陵。

实际上,地宫渗水只是道光的一个借口,他还可以选择东陵的其他位置呀。但他已经下决心把陵寝建到西陵。

为什么道光执意要在西陵选址呢?

这在道光的诗中可推测一二,重建的隆恩殿前有一块大石头,道光在上面泄露了迁陵的“秘密”。在注释中,他更为明确地写下:“予因宝华峪办理不善,规制又拂朕意,不能不改图吉壤。”

道光的其他诗中也提到此事,诗的注释中说:“兹龙泉峪在昌陵之西,子臣依恋之忱,庶符夙愿也。”

大意就是:龙泉峪毗邻昌陵,可以长倚父母膝下,达到他“子随父葬”的夙愿。

只是这一改,竟改变了整个清皇陵的格局。

大臣没办法只好遵从,开始在西陵动工。道光要求务必节俭,对施工做了具体规划。

那么实际上,是否节俭呢?

上次出了那么大的篓子,这次谁也不敢松懈。

据统计,虽然裁减了许多建筑,但这次还是耗费了240多万两白银。甚至比乾隆建造得多花了37万两,比慈禧还多了13万两呢!

道光斥巨资重建的陵寝,到底高贵在哪里呢?

首先是陵寝四周围墙的砌筑方式不同。一般的围墙,上身就是粗砖砌成,外表涂红,缝隙刷上红漆。下墙磨砖对缝,干摆灌桨。

而重建的围墙上下都是采用这种磨砖对缝、干摆灌浆的建筑方法,费时费力,还花费昂贵。且墙顶废弃了黄琉璃瓦覆盖,调整为木材底色作基调,显示出一派肃穆、朴实的氛围。

然后用一块巨石修建了3座门。门上的吻兽、斗拱、梁枋均以青白石料精心雕琢而成,技艺精湛、雕刻难度大,其花费绝非木刻所能相比。

第三,隆恩殿和东西配殿的木质构架均为珍贵的金丝楠木,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采木人有言:进山1000出500。也就是砍木的有1000人,但回来的只有500人。

雍正泰陵的隆恩殿只有门窗、梁柱用金丝楠木,其他地方也多以其他木材,就连殿内8根明柱也因为金丝楠木不够粗壮,而在其外包镶使用。

但道光的慕陵就连柱子、梁枋等都是独根楠木,这不得不令人惊叹。

道光11~15年,历时4年多,慕陵竣工。

【阳光文史阁】

道光无意中发现的事故,也让他百年后能够安寝慕陵,他迁址西陵,这在无形中把厄运转移到了他儿子头上。

1928年,孙殿英借军事演习为由,打起了清东陵的算盘,秘密盗 取了慈禧墓和乾隆墓,大量财宝被洗劫一空。

此时看来,当初道光的选择是正确的,诗中隐含的“秘密”——西陵果然是“吉壤”。

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4094.html
上一篇《三国演义》第111回 破曹兵孙刘战长江
下一篇王子今开讲司马相如:“研究他对历史学者意义深远”

为您推荐

《月升沧海》:最大的反派王延姬,为复仇双手沾满鲜血,活埋地宫

《月升沧海》:最大的反派王延姬,为复仇双手沾满鲜血,活埋地宫

作为《月升沧海》全剧中最大的反派王延姬,原本她也是个内心温柔善良,隐忍果决的女子。在楼犇为了功名利禄做出丧心病狂的事情被揭发后,虽然她嘴上说着不会再爱楼犇,会另行改嫁,将楼犇彻彻底底的忘记。但她却还是没能做到,为了给楼犇复仇双手沾满鲜血,最后落得活埋地宫的下场。少商在与楼垚定亲的时候,楼大夫人就很不
楚昭王地宫里为何陪葬半面铜镜?“老王说藩王”揭开谜底

楚昭王地宫里为何陪葬半面铜镜?“老王说藩王”揭开谜底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6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郭斌)“出土于第一代楚王朱桢的昭王寝,在1990年的昭王地宫考古发掘中一共出土了318件文物,有一件文物最为特殊。为什么说它特殊呢?因为它是一件‘残次品’——只剩一半的铜镜,另一半在地宫中无论如何都找不着。经过研究分析,发现这半面铜镜背后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