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袁崇焕真用红衣大炮打死了努尔哈赤吗?

袁崇焕真用红衣大炮打死了努尔哈赤吗?

全文共2935字 | 阅读需6分钟

努尔哈赤真的被红衣大炮打死了吗?

明朝末年东北女真崛起,明清之战最终以清代明告终。虽然明军整体战力拉跨,但是从萨尔浒之战到松锦之战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特别是上了教科书的宁远之战,袁崇焕用红衣大炮打死或重伤努尔哈赤的故事非常吸引人;以至于很多人都把袁崇焕看成了唯一能够拯救明朝的那个男人。

然而事实上袁崇焕炮轰努尔哈赤根本就是子虚乌有,连袁崇焕自己都没说过这话。这是源于当时信息不畅,以及故意吹嘘战功造成的以讹传讹;也因为现代人对明清时期的战争缺乏了解,以至于到现在这一谬误仍然在网络上大行其道。

宁远之战后7个月努尔哈赤才去世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正式起兵对抗明朝。1619年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从而取得了明清战场的主动权。明朝万历皇帝和泰昌皇帝先后去世,朝政不稳,以至于辽东重镇铁岭,沈阳,辽阳先后失守。到了天启年间经过反复较量,明军艰难地防守从山海关到锦州这一片的辽西之地。再有毛文龙以皮岛为中心建立的敌后根据地,维持着战场的均势。

虽然整体实力占优,然而明朝党争不断,军队腐败透顶。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亲率8万(一说13万)军队进攻辽西,经略辽东的兵部尚书高第命明军仓促撤退,只有宁远还在坚持。宁远是“宁前兵备道”(相当于宁前军分区司令员)袁崇焕在孙承宗支持下修筑的,可以说就是想用坚城对抗野战能力更强的八旗军。

宁远之战形势图

正月二十三日,八旗军开始向宁远发动进攻,袁崇焕率1.7万官兵沉着应战。由于八旗军远道而来且天气严寒,并没有携带足够的攻城武器。袁崇焕指挥得当,士兵个个奋勇杀敌。特别是在城墙上安装的11门红衣大炮,的确给八旗兵一定的杀伤。到了二十五日见攻城不利,八旗兵主动撤围转向觉华岛,这就有了史书记载的宁远大捷。

在当时明朝人看来,八旗兵之所以撤离宁远,是因为红衣大炮的一颗炮弹命中了努尔哈赤。但是无论是袁崇焕还是高第,在奏折里都没说过这颗炮弹击中的是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在撤兵之后又发动了对蒙古之战,一直到八月十一才离世。清代官方记载说,他是死于毒疮发作。就算是有所隐瞒,也不可能是被一发炮弹击中后七个月才去世。

努尔哈赤

红衣大炮没那么神奇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在宋朝时开始用火药武器;但到了明末已经落后于西方。不过明朝后期同西方殖民者打交道,也获得了弗朗机和鸟枪等新式火器。所谓的红衣大炮,泛指当时从荷兰人那里购买的欧洲新式长身管火炮。当时明朝人蔑称荷兰人为红夷,所以原称红夷大炮。1626年时明朝只有29门,除18门在京师,其它都在宁远。

然而现在的影视剧中,过分夸大了红衣大炮的威力,经常一颗炮弹落地升起一朵蘑菇云。事实上红衣大炮只能发射直径10厘米左右的实心弹,也就是汤碗那么大的石质或铁质弹丸;采用黑火药发射,射程最多两公里左右。这样一颗炮弹只能在敌方密集队形滚出一条线,绝对不可能像某些影视剧中一炸一大片。

现在的宁远古城仍然有红衣大炮,某些旅游景点也有原版或复制品。如果只看其几百千克甚至更大的块头,的确给人以视觉冲击。但只要到了前面一比量炮口,再看到炮弹实物,就不会相信其能“一炮糜烂数十里”。

古城上的红衣大炮

事实上火药武器领先于中国的欧洲,到了拿破仑战争时期,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开花弹。拿破仑虽然是运用炮兵的王者,大炮打的也只是实弹或者是霰弹。后世分析滑铁卢之战的失败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前一天下过雨地面泥泞;导致法军大炮发射的弹丸落地之后,反弹能力不足。

既然红衣大炮没有这么大的杀伤力,那么要一炮轰死努尔哈赤,就只能希望其命中率奇高。但是只要对这种滑膛炮的性能有所了解,就会明白哪怕明军的炮手能够把炮口正好对准努尔哈赤;发射出的炮弹也未必能落到努尔哈赤身旁三米的范围之内。

真实情况应该是明军炮弹碰巧击毙或重伤八旗军中的一个军官,而努尔哈赤又在同年去世。于是一些野史,或者是对历史研究不认真的人,就想当然的认为努尔哈赤是在宁远城下一炮轰死,或者是先受重伤后死亡。

红衣大炮

掩盖真正问题

原始资料中袁崇焕没说过一炮打死努尔哈赤,为何这种说法会流传甚广?其实这和所谓的宁远大捷大有关系。从明清公开材料来看,宁远之战只进行了三天,八旗军损失了五六百人。虽然其伤亡要大于之前的任何一场攻城战,但也没有达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重要的是以当时后金战略态势,其进攻辽西主要目的在于掠夺而不在于攻城。对于当时的努尔哈赤来说,能够攻下宁远掠夺城中的粮草兵器当然最好,攻不下来也没有多大损失。

明朝朝野之所以大力宣传宁远大捷,甚至自欺欺人一炮轰死努尔哈赤,其实是为了掩盖所谓大捷背后,明军在其它方向的惨重损失。

虽然宁远之战明军没有战败,但却承受了巨大的粮食损失。其中宁前右屯30万石粮食全部被八旗军掠走,简直就是个超级大礼包。虽然一般认为是由于撤退组织不当,但更合理的说法是这些粮草是夏天用船运过去的;到了冬季无法行船,又没有足够的士兵搬运以至于白白损失。

宁前右屯只是粮草损失,而觉华岛就是一场惨剧。由于当时是冬天,岛上的七八千明军和同等数量的平民无法乘船离开,于是就掘开冰面作为堑壕。不想由于天气寒冷,一些堑壕又被重新冻住。觉华岛失守,岛上的军民几乎全部战死,同时粮草8万余石,船只2000余艘都被焚烧。这样惨重的损失,却被所谓的宁远大捷所掩盖。

热兵器救不了晚明

到今天许多历史迷或军迷仍然相信袁崇焕能够一炮打死努尔哈赤,实际上是基于两个假设。明清之际正是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时期,所以有人就会想如果明朝多一些大炮火枪,是不是就能彻底打败以骑射见长的八旗军,明朝是不是就不会亡?还有人过分迷信袁崇焕的能力或同情其最后被杀,于是认为如果袁崇焕能够一直坚守辽土,能够改变战局。

但事实上,明末无论是明军、清军还是农民军,都处在冷热兵器共存的状态。热兵器虽然已经展示了自己的价值,但还不足以完全挑大梁。更重要的是即使明军有更多的大炮,其装备优势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因为再好的兵器也架不住贪官克扣经费导致的粗制滥造,也解决不了士兵因惧怕炸膛而缺乏的训练。

袁崇焕最后因“反间计”被崇祯所杀,虽然一直存在争议,但崇祯元年袁崇焕向皇帝夸下“五年平辽”的海口,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以崇祯的性格杀他是早晚的事情。即使有了更多红衣大炮的加成,明军在松锦大战中依然一败涂地,而当清军也装备了红衣大炮后,则发挥了其威力,明朝的灭亡已经不可逆转。

明朝实际上不是亡于外敌而亡于其自身腐朽。别忘了李自成曾经是明朝一个驿卒,努尔哈赤也曾经是明朝一个军官。如果不是当时明朝已经腐朽透顶,积重难返,他俩绝对不可能撼动大明基业。或者说即使当时袁崇焕真的能一炮轰死努尔哈赤,也只不过是让皇太极早上位几个月而已。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20622.html
上一篇掖县历史上有位很年轻的知县,上任时仅二十出头,后官至知府
下一篇硕塞:清朝名将,17岁横扫漠北,与霍去病相比如何

为您推荐

纵横辽东近30年的李成梁,为何在努尔哈赤崛起时,被罢免长达10年

纵横辽东近30年的李成梁,为何在努尔哈赤崛起时,被罢免长达10年

很多人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努尔哈赤是清朝人,而万历皇帝是明朝人。其实努尔哈赤出生于公元1559年,正是嘉靖三十八年。而万历皇帝朱翊钧,出生于1563年,也就是嘉靖四十二年。努尔哈赤居然比明朝的万历皇帝,还要年长4岁!等于说,努尔哈赤的创业期,恰好是万历皇帝的守成时期。这就不太难理解,很多人认为明朝灭亡,实则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西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早在古代就有各种部落和政权存在。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西藏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明朝时期,西藏属于中国领土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