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清朝的“改土归流”,对于国家统一,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清朝的“改土归流”,对于国家统一,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自秦汉以来,中央政府对于广大的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始终以册封为主。少数民族首领实际上就是割据一隅的土皇帝,中央命令无法在这些蛮荒之地得到有效执行。这给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改土归流”本质上是废除世袭的土司制度,改为中央派流官治理。“改土归流”的重要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制度的变革,还是民族观、国家观的重大转变——让边疆地区的少民们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这一点至关重要!

清朝土司

在清代,尤其是雍正、乾隆年间,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区有意识地、大规模地推行“改土归流”,最终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西南地区的民族割据问题,极大地加强了中央的权威。

一、无处不在的土司

所谓的土司制度,实质上是一种“羁縻政策”。

唐代,羁縻制度达到了顶峰,根据统计,唐代羁縻的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大约800多个,他们“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只是名义上的册封。

到了宋代,疆域急剧缩小,册封的羁縻机构就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

蒙元帝国建立后,征服了大理王国,在西南地区大量册封少数民族为宣慰司、宜扰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

它们表面上是朝廷任命,实际上是世袭,因此总称之为“土司”。

明朝建立后,继承了元朝的土司制度体系,并加以完善,将土司制度推向了成熟。

但是,这些土司在地方自成一统,不听中央号令,为非作歹、残害一方,甚至屡屡勾结外国进攻内地(如明清时代的木邦土司)。

清朝云贵总督鄂尔泰就曾指出“土蛮不耕作,专劫杀为生,边民世其茶毒。”“无事近患腹心,有事远通外国,自元迨明,代为边害。”

在经济上,很多土司采取奴隶制,例如丽江土司的奴仆就多达2300多人,可见对百姓的压迫有多重。

明代,明军曾在西南地区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战争,削弱了土司的势力。

1413年灭思州土司,设置了贵州省;

1600年灭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设置了遵义府和平越府;

1630年平定水东之乱,设置开州。

明代贵州土司分布地图

明军发起的战争为后来全面的“改土归流”打下了基础。

但是,明代的“改土归流”带有偶然性,并未成为国家大政方针。因此,直到明朝末年,西南地区的土司依然大量存在,十分复杂。

清朝建立后,力图打破传统“华夷之辨”的思想,主张“合天下为一家。”尤其是雍正皇帝,他在《大义觉迷录》中阐释了自己的思想,认为华夷只是经济社会上具有差异,并非种类上有不同,认为华夷都是中国人。

二、四川、云南的改土归流

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提出“云贵大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

鄂尔泰画像

建议在云贵地区推行“改土归流”。雍正立即批准了鄂尔泰的建议,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正式拉开帷幕。

但是这些世世代代的土司家族怎么可能把世袭特权拱手相让?于是,清军与边疆土司之间爆发了多次惨烈的战争。其频度和烈度远远超过了历朝历代。

在川南,乌蒙土府、镇雄土府、东川土司、沙马司、建昌土司、凉山土司、雷波土司、阿卢土司先后多次叛乱,兵力最多时达到了近十万。

云贵总督鄂尔泰不断动用军队镇压,最终平定了四川土司之乱。

云南方面,已经被革除的镇沅土府刁瀚“不肯献所占民田”,并纠集当地少数民族进攻镇沅府知府刘洪度,将其杀害。

清军闻讯后,立即发动了反击,平定了叛乱。随后,清军向西挺进,到达孟养土司。

明代,明军曾经出动12万大军进攻孟养,结果明军一来,这里的土司就逃到缅甸,明军撤退,他们又回到原地,让明军十分头疼,“自明以来无善策”。

鄂尔泰则带领大军“深入数千里,无险不搜。”最终彻底击溃了滇西的土司势力,实现了改土归流。

三、贵州的改土归流

贵州的情况又和云南不同,这里地形复杂,少数民族众多。由于贵州势力较大的土司都已经灭亡,出现了“土司单弱,不能管辖,故苗患更大”的局面。

苗民凶悍无比,散处各地,贵州地势又多险山。因此,贵州的“改土归流”难度最大、用兵最多、战斗最激烈。

例如,1727年,清军进入贵州雷公山一带,和这里的生苗发生了激烈的战斗,费时两年才基本让生苗归顺。

从雍正六年到雍正十一年,清军大举进攻苗岭“化外生苗”地区,经过多次惨烈的战斗,最终征服了这里的生苗,设立了古州、台拱、清江、都江、丹江、八寨六厅,合称“新疆六厅”。

新开辟的土地规模非常大,“辟地二三千里,几当贵州全省之半”。此后,清朝在黔东南驻扎了6000人,后来增加到了15000人。

在湖南和广西地区,由于经济较为发达,因而“改土归流”比较顺利。许多土司看到了时代趋势,甚至主动申请“改土归流”。

例如永顺、保靖、桑植、容美四大土司先后奏改郡县,其中永顺土司彭氏“自请献土”,后来又有15家土司联名自请改流。

清代贵州地图

四、乾隆帝的决心:改土归流不可逆转

雍正末年,改土归流的形势风云突变!

1734年,贵州黎平人包利在古州自称为“苗王出世”,以此号召苗民反清,苗民蜂拥而起,聚众2万余人。

之后,苗民攻占了凯里、黄平、余庆等地,向镇远、思州等府推进。事态发生后,雍正帝立即调动6省2万余清军进入贵州平叛。

然而,清军在贵州未能迅速平定叛乱,叛乱范围波及到了整个黔东南。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雍正帝驾崩了。

乾隆帝上台。

这是24岁的乾隆面对的第一个挑战,他将平定苗乱作为当时最重要的事情,“苗疆用兵,乃目前第一要务。”

当时,朝廷的许多大臣攻击鄂尔泰,主张停止改土归流,甚至提出放弃“苗疆”,实际上雍正晚年也有过放弃苗疆的想法。

乾隆大不以为然!

他首先将主张放弃苗疆的大臣张照拿下,表现出要平定苗疆的决心。随后,乾隆任用湖广总督张广泗总理苗疆事务,并将平叛不力的元展成、董芳、哈元生等革职拿问。

当年十二月,张广泗在凯里兵分三路挺进苗疆,总兵力达到了1.2万人。随后,三路清军以围攻的方式对清江(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发动了进攻。

清军在年底攻破了几十个较大的苗寨,苗军伤亡惨重。至1736年三月,清军已经攻破了200座苗寨,苗王包利被迫退守雷公山。

雷公山盘亘数百里,地势崎岖、森林密布。苗王包利将雷公山的道路挖断,以图据守。张广泗则扼守各个路口,四面搜剿。

到四月,包利被俘,苗民士气大落。五月,清军结束了雷公山之战。九月,清军平定了整个苗疆。

平定苗乱后,乾隆下令“永除新疆苗赋”(此处的“新疆”指黔东南苗疆)。

此外,清军还在1747和1771年,两次发起了著名的“大小金川之战”,不惜斥巨资,动用最精锐的索伦、健锐营官兵,彻底征服了川西最强大的藏族土司——大金与小金。

大小金川地区的土司碉楼

从而在中原王朝几千年的历史上第一次掌控了嘉绒藏区,为彻底征服西藏奠定了基础。大小金川东距成都不过百里,是进藏的咽喉要道。

1795年,乾隆六十年正月,贵州、湘西的苗疆再次发生大规模暴乱。以松桃石柳邓、凤凰吴天半、乾州吴八月等为首的苗民发动起义。乾隆帝派福康安率大军围剿,苗军屡战失利。苗民首领吴八月被俘。

1796年,一代名将福康安积劳成疾,病逝于军中。九月,新任清军统帅,由乾隆朝第一猛将海兰察一手带出来的索伦悍将额勒登保兵分四路,进攻平陇,经过3个月的激战,苗疆之乱被彻底平定。

题外话:乾隆帝给他儿子嘉庆留下了一批悍将,其中的额勒登保、德楞泰、勒保被称为嘉庆朝军事上的“三驾马车”。

福康安平苗图

五、雍正、乾隆“改土归流”的历史影响

根据统计,雍正、乾隆年间一共废除了上百个土司。雍正、乾隆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在中国边疆治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在政治上,大量的土司被革除,土地纳入中央的直接管辖,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在经济上,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出来,人口增加,使得西南地区的经济从蛮荒状态走向繁荣。

通过“改土归流”,许多土司占有的土地被重新分配给当地百姓,缓和了激烈的社会矛盾。

例如东川一带,土司占有“膏腴四百里无人敢垦”,土地分配后,“屯田东川,岁收二万石”。

国家又将美洲传来的高产作物,如玉米、甘薯等在西南推广种植,加速了土地的开发利用。

在文化上,清朝在各府州县设置学校。

康熙年间,在云南建立99所学校,而雍正年间更是建立了148所。

大规模的学校、书院设置,加速了汉文化、儒家文化在西南地区的传播,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另外,清朝还在西南地区革除陋习,禁止仇杀、抢掠人畜财物、杀牲,一些部落的原始社会习俗也被废除。

当然,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强制当地的人们剃发,禁止火葬;强制推行汉文化,强迫当地少数民族改汉姓,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民族矛盾。

但是,瑕不掩瑜,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雍正、乾隆父子大力推行的“改土归流”国策还是名副其实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可谓利在千秋之举!(作者:高天流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16811.html
上一篇张仁亶:巧修受降城、固边二百年的盛唐名将
下一篇1943年,鬼子伪装成八路军,袭击村庄,民兵如何识破日军?

为您推荐

换个视角重看《雍正王朝》(1)

换个视角重看《雍正王朝》(1)

这些天,有网友给我提出了建议:      鉴于我迄今为止已经写了很多和《雍正王朝》有关的文章,而且深挖了不少剧中的内容和细节,何不按照电视剧既有的剧情,再结合这些细节,重新把这部电视剧再进行一个全方.
《雍正王朝》VS《狂飙》:雍正和高启强的相似之处(纯属玩笑贴)

《雍正王朝》VS《狂飙》:雍正和高启强的相似之处(纯属玩笑贴)

这些天,电视剧《狂飙》正在热播,几乎是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这是继《人民的名义》以来,又一部可以引起所有人广泛共鸣的电视剧。就连向来不怎么看电视剧的笔者,也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不断在追剧。众所周知,笔者创作了很多和电视剧《雍正王朝》有关的文章,对《雍正王朝》的电视剧情早已烂熟于心。今天,偶然的机会,发
雍正的奏折为何最有趣?暖到心窝,骂道骨头,评语至今堪称字字珠玑

雍正的奏折为何最有趣?暖到心窝,骂道骨头,评语至今堪称字字珠玑

文|赵梦得康熙登基后,非常重视其父顺治留下的密奏制度,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人不能欺朕,亦不敢欺朕”。此后他规范了在密奏时的一些程序和规范:“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这就是是重要的话说四遍了。影视画面现存康熙朝的密奏三千余件,由百余人所写,虽然较顺治时期大有增加,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能力强悍,却缺乏大格局,即便没有天京事变,东王、北王、翼王、燕王也会各自独立,被清军各个击破,过程很精彩,失败也更惨烈。一、杨秀清没有“大格局”,缺乏进取心,采取内线作战模式不可否认,东王杨秀清能力强悍,也有魄力,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壮大,杨秀清功不可没。没有杨秀清的奋斗,就不会有太平天国的辉煌
他是雍正即位最大的威胁,被软禁十数年,但始终未发动兵变逼宫

他是雍正即位最大的威胁,被软禁十数年,但始终未发动兵变逼宫

雍正关于雍正篡改圣旨登基的故事,已经在很多小说和影视剧中上演,而其实这种传言早在雍正年间便已传播于民间社会。就当时有机会成为皇帝的几个阿哥来看,人们很少认为康熙皇帝会传位于所谓的“贤王”八阿哥,反而都认为康熙会传位于十四阿哥胤禵,因此才出现了雍正篡改圣旨,将传位十四阿哥中的“十”字改为“于”,进而成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个重头戏,便是胤禛奉康熙之命,追比国库欠款。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八阿哥管理下的国库,已经造成了一千多万两银子的亏空,而且拖欠人员形形色色,既有王公贵族、也有文武大臣,想在短时间内完成追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胤禛原计划希望十三阿哥能够和他一起参与办理此项重任,却被康熙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西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早在古代就有各种部落和政权存在。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西藏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明朝时期,西藏属于中国领土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