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光宗朱常洛不受父亲待见,还一人牵扯四起谜案,他的人生怎么了?

明光宗朱常洛不受父亲待见,还一人牵扯四起谜案,他的人生怎么了?

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朱常洛在位仅29天,便匆匆去世。他一生活在被算计中,一人牵扯明末四起迷案,不论身为太子,还是皇帝,他的生活从来没有安静过,而引发所有波澜的源头却是来自一个女人。

01 朱常洛“不光彩”地出生了

万历九年(1581年)的一天,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去慈宁宫给李太后请安,太后不在,他一时兴起临幸了一个小宫女,事后他却把这事儿给忘了。

原本按照宫里规矩,皇帝临幸宫女,理应赐一物件给对方,以此作为临性的凭证。但神宗觉得这事儿有点丢人,毕竟这名宫女是太后宫中的人。

所以,这名宫女什么也没得到,神宗也当没发生过这回事儿。如果这名宫女没怀龙种,也许这事儿也就过去了。

但意外的是宫女怀孕了,李太后也很快知道了。但太后不但没有埋怨宫女,反而很高兴,因为李太后自己也是宫女出身,也是偶然一次被宠幸,生下了明神宗万历。所以,她自己并不介意出身问题。

再者,神宗与皇后婚后一直没有诞下皇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皇室家族子孙的延续永远是第一位的。宫女怀孕为延续朱氏血脉又多了一次机会,万一是个皇子呢?

所以,李太后便招神宗来问询,没料到神宗却矢口否认了。不过即便宫女没有凭证,但皇帝的日常起居却是有记载的,神宗私幸宫女的事早就被记入了《内起居注》。

太后将证据拿出,神宗也难以抵赖了,只好默认,于是只好封宫女为恭妃,这名宫女就是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

李太后说,如果王恭妃生个男孩,那可是宗社的福气,母以子贵,不能计较原先的贵贱,但神宗一句也没听进去。

十月怀胎后,王恭妃果然生下了明神宗的第一个儿子--朱常洛,但她并没有母以子贵,皇长子朱常洛从出生起也陷入了一场又一场的阴谋之中。

母子俩从卑微中走来,在尝尽人间极苦之后,又穿过卑微而去。

02 国本之争

"国本"就是太子,“国本之争”历朝历代都有,但是你见过因太子之争,一气之下28年不上朝的皇帝吗?此人就是神宗万历皇帝,有人说,他一人把明朝拖入绝境,也不是没有道理。

神宗有个宠爱的妃子郑贵妃,在王恭妃诞下朱常洛四年后,郑贵妃也诞下了三子朱常洵(二子早夭)。本着立嫡立长不以贤的礼法原则,朱常洛本应被立为太子,但万历太宠爱郑贵妃,想要立朱常洵为太子。

这个想法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废长立幼历来不被看好,是封建王朝的禁忌。但神宗也很偏执,为了博得郑贵妃开心,他愣是将朱常洛晾了十多年,导致朱常洛错失了多年的太子教育。

万历十七年(1589年)十二月,申时行、大学士许国、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人联合陈请早立太子,还请求对朱常洛进行“预教”(出阁读书)。

一旦预教就等于默认了朱常洛的太子地位,这一年,朱常洛七岁。神宗在群臣的压力下,只好表态说明年就办。

结果一年后,神宗又找了一大堆借口拖延,此时传言四起,都说神宗要违背祖训,有废长立爱之意。

在此情况下,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神宗拟把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并封王,之后再从此三子中选有才能者立为太子。

谕旨一下,群臣哗然,反对“三王并立”的奏本如雪片般飞来,经过群臣反复争执,神宗才勉强答应让朱常洛于次年接受教育,1594年,朱常洛12岁。

朱常洛虽然出阁讲学了,但册封一事却又推迟了七年,直至李太后一再施压,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朱常洛才被册立为皇太子。同时,朱常洵也封了福王,藩国洛阳。

神宗与群臣15年的太子之争结束了,然而他却十分挫败,觉得自己虽贵为天子,但终究还是被群臣挟制,此后,便开始怠政,开启了他28年不上朝堂的历史。

“国本之争”加速明王朝覆灭的脚步,神宗不理政事,不处理天灾后遗症,导致流四起,社会矛盾激化。同时,对边防的疏于管理,给了后金枭雄努尔哈赤机会,他不断积蓄力量,终成为明朝大患。

朱常洛虽然被册封为皇太子,但他和母亲的生活并未得到多少改善,王恭妃不受待见,被打入了冷宫,十年后孤寂地死去,而朱常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的境遇也更加凶险了。

1603年妖书案爆发了。

03 妖书案

所谓“妖书”其实并不是“书”,只是一篇类似于街头小广告的小文。不过这起案件先要从一本名为《闺范》的书说起。

《闺范》的原作者是明代大儒吕坤,为万历十八年所刻,书的内容记录的是历史上的“烈女”事迹。一个太监买了这本书在宫中传阅,不久郑贵妃也看到了。

她为了自抬身价,于是就叫人将此书进行了增补,将自己也写入书中,作为终篇,之后叫郑家人重新做了刊刻,书名也改成了《闺范图说》。

后来有人将两本书混为一谈,为《闺范图说》写了一篇跋文,将此书加以政治化、现实化,引到了皇太子废立一事上,从而引起轩然大波。

原书作者吕坤为澄清此事,于是就写了《忧危竑议》向皇帝辩白。他说他写的书被人恶意增改,并说明《闺范图说》为郑承恩(郑贵妃伯父)所刻,与他无关。

万历皇帝

皇帝因此事牵扯到郑贵妃,也不愿闹大,于是想方设法淡化此事,大事化小就算了。

没想到,到了万历二十六年(1603年),突然冒出一篇《续忧危竑议》,内容直指皇太子岌岌可危的处境,指责郑贵妃废太子的企图心不灭,并想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还说,神宗册立朱常洛不过是权宜之计,他随时打算以福王取代皇太子,原因就是“母爱者子贵,以郑贵妃之专擅,回天转日何难哉”。并且其中还指名道姓牵扯到了内阁成员。

此文所言并非虚言,朱常洛虽被立为太子,但所居东宫及其规制都不具备,不仅破陋不堪,而且防卫也很差,仅有一些老弱病残的侍卫,就连宫女太监也不多。反观朱常洵的居所,却堪比宫殿。

而且根据明朝祖制,所封藩王必须住在自己的封地,非奉旨不得入京。而福王仗着父母的宠爱在宫中逗留十多年不就藩。

后来,在李太后的逼迫下不得不去往封国,郑贵妃却向神宗提出要修好洛阳的藩邸,福王才能就任。

神宗拨了28万巨资为朱常洵在洛阳建藩邸,但是藩邸建好后,福王仍未就任。郑贵妃又向神宗索要庄田四万顷给福王,按明规,可划给藩王的草地牧场也不过千顷,何来如此之多?

但神宗也尽量满足,顶着群臣的反对,硬是划了两万顷庄田给福王。郑贵妃仍未满足,又向神宗索要张居正被籍没的财产及四川盐税和茶税,还要朝廷给淮盐300引,让福王在洛阳开店卖盐,以此垄断洛阳的卖盐权。

神宗统统都答应了,还给了福王大量多年来各地进献的珍宝。尽管福王得到了如此庞大的家产,到了洛阳后,依然横征暴敛,造成黄河南北、齐楚河淮骚动,河南数年大荒,人民相食。

将皇太子的境遇与皇三子一比,两人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做太子的,未来国家的继承人反而过着寄人篱下似的生活,整日惊恐于废立的恶梦中,而一个福王却整日作威作福,待遇堪比皇帝了。

万历皇帝与郑贵妃的所作所为,让人不多想都难了!

被视作妖书的《续忧危竑议》一出,一夜之间传遍了京城,上至宫门,下至街巷,一时间舆论大哗。

神宗接到奏报后,一面安抚太子朱常洛,让其放心;一面下令东厂、锦衣卫及五城巡捕衙门侦破此案,将肇事者捉拿归案,以正国法。

但是此案牵连多人,内宫和外廷均受震动,郑贵妃有点慌,首辅、次辅也被说成是郑贵妃的帮凶。

首辅、次辅为避嫌,内阁只剩沈鲤一人主持日常工作,与沈鲤有嫌隙的沈一贯,又趁机打击沈鲤。

沈一贯说“妖书”出自沈鲤的门生,于是又有人被牵扯进来,就连太子曾经的老师郭正域也受到牵连。

最终此案查来查去,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最后也只能抓了个替死鬼了结。但是它的政治后遗症却长期持续,官僚派系借此互相攻击,愈演愈烈。

04 梃击案

梃击案是发生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这是一场关于太子朱常洛被刺杀的政治事件。

一个中年男子手持木棍打入太子居所--慈宁宫,没有人能拦住他。大汉见人就打,一直往里闯,眼看快要闯进太子房间时,卫士们才将其制服,之后被关押到牢房。

有人敢闯太子宫,这还了得,神宗很重视,下令要彻查。结果查来查去,这名汉子供出的指使者,九拐十八弯地最后都暗暗指向了一个女人,便是郑贵妃。

于是,人们纷纷猜测此事系郑贵妃所为,她一心想要谋杀太子,以扶福王上位。消息传开,太子和郑贵妃都跑到了神宗面前,双方一时剑拔弩张。

神宗见状,让郑贵妃向太子求情,碍于皇帝面子,太子只好表态,此事只要那名大汉承担责任,不便扩大。神宗听了,很满意。

一场梃击案就这样不了了之了。那么此案的幕后主使者到底是谁?也有人认为,可能并不是郑贵妃,而是太子自导自演的“苦肉计”。

真相究竟如何,无人知晓,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被称为晚明三大迷案。

05 红丸案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明神宗万历皇帝病逝。太子朱常洛终于如愿当上了皇帝,改年号为泰昌,史称泰昌帝,也就是明光宗。但谁也没料到,光宗上任仅一月便一命呜呼了。

登基大典十天后,光宗帝一病不起,生病后,他不听太医院医官的建议,却让内侍崔文升给他开了一个方子,结果他按此方服药后大泻不止,一夜如厕三四十次,并陷入昏迷。

皇帝昏迷,太医们也束手无策,内廷乱作一团。内阁首辅方从哲问询了领班御医,老御医说不好办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皇帝损精过重,以往太医们一向用固精建中之类的药物,但这类药效果慢,皇帝埋怨服之无效,而滥用泻药,以致之前的调治之功毁于一旦。

皇帝病危,想进药的人也不少,都想表现一把,万一治好了呢?鸿胪寺的李可灼就是其中之一,他曾上本说有仙方可治皇帝的病。

朱常洛

但内阁诸臣均认为不可信,所以将李可灼斥退了。但谁知光宗却非试不可,从嘉靖帝起,求食仙丹的妖风便在后宫蔓延开来,朱常洛也没逃过。

于是,在皇帝的执意要求下,李可灼手持丹药入宫了。光宗在服用了红色的小药丸之后,他的病似乎一下好了一大半,不仅能坐在龙案前养神,还能到殿外走两步了。这可不是“神药”么?

然而大臣们却惴惴不安,认为这都是心理作用,未必是药效。于是不少人劝方从哲不要再让李可灼进药了。

但朱常洛怎么可能放弃吃仙丹呢?他一再派人催药,并发下圣谕,谁敢阻拦进药,就以抗旨欺君论处。

于是,方从哲只好让李可灼再次进宫献药。可是这一次出大事了,光宗朱常洛在服用了第二粒仙丹之后,在夜里突然去世了。

方从哲慌了,他知道天一亮便会有无数指责他的奏本飞进宫,为了自保,他思来想去,只有利用拟遗诏的机会,在其中申明服用红丸是皇帝自己的意愿,把责任全转嫁到大行皇帝身上。

按明朝旧例,皇帝驾崩,遗照需由内阁首辅代拟,方从哲的操作也符合规矩。但他的举动如同此地无银三百两。

第二天,果然如方从哲所料,要求调查皇帝死因的奏本高达数百件。并且有人公开指出要问责开泻药方给皇帝的崔文升。说崔文升动机不纯,因为他曾在郑贵妃属下任职,后来也是由郑贵妃推荐给光宗的,这背后指使人是谁?似乎又暗中指向郑贵妃。

方从哲借着批斗崔文升之风,在部分阁臣的支持下,颁布了由他代笔的遗诏。在遗诏中,他以大行皇帝的口吻夸奖了李可灼,并诏赐银币。

遗诏一出,朝臣们便知遗诏出自方从哲首辅之手,无形之中,不自觉地都把方从哲与“红丸案”联系了起来。

礼部尚书和左都御史都认为,方从哲纵然无弑君之心,但却有弑君之罪,“欲辞弑之名,难免弑之实。”

方从哲看形势发展迅速,写了一道长长的奏本,一面为自己辩解,一面提出了隐退的请求。

就这样,方从哲离开了京城,但要求严查红丸案的奏折还是不断。后来,方从哲只好又上了一道奏本,说自己年老愚昧,未能阻止庸官进药,罪不容诛。为谢罪,他愿削去官阶,以耄耋之身远流边疆,以平朝臣之怨。

方从哲的这道奏疏一上,确实有人开始对他同情了,新上任的朱由校天启皇帝,由于真相未明,也不好下结论。

这时,阁臣韩爌(kuàng)站出来说话了。他说,“红丸”一案纠缠了一年多,而真正置先皇于死地的崔文升和李可灼却一直没有被处置,这两人虽奉旨给药,但确实造成先帝死亡的结果。因此,韩爌认为,可以适当惩处此二人,但红丸案不宜再深究下去了。

韩爌在万历年间是个有名的老成之臣,为官十多年处事公正,很受群臣景仰,更何况他也是陪同方从哲进药的见证者,他说的话,大家都信了。

所以,他的奏折上报后,很快一场风波平息了下来。天启帝下旨问责崔、李二人,崔文升发遣南京,李可灼被发配边疆。

红丸案尘埃落定,但真相仍旧未明,究竟谁是幕后主使者,也成了迷。

但是,也有后人给出了答案。故事是这样的:

朱常洛虽然在成长的道路上吃了很多苦,但却没有成为有为青年。在富贵加身时,他日渐沉迷于女色,以求解脱。

郑贵妃投其所好,一次送给他八名美女,朱常洛很是受用。此事在《先拔志始》中也有记载。

朱常洛登基十日便一病不起,崔文升又开出虎狼之药大黄,此药是一剂药效猛烈的泻药,根本不适合身体虚弱的人。

此后,皇帝又服用了所谓的红丸仙丹,这种红铅金丹由红铅、秋石、人乳、辰砂等炮制而成,其性热,而大黄则性寒,两者同时用于纵欲过度之人,其结果只能是一命呜呼。

皇帝登基一个月来怪事频出,朱常洛虽然身体羸弱,但如果没有郑贵妃的八名美女,没有崔文升的虎狼之药,没有李可灼的红丸,断然不至于到了要命的地步。

如果从源头上追溯,郑贵妃的嫌疑还真大。朱常洛死后,随着“移宫案”的发生,郑贵妃的动机就更加明显了。

那么“移宫案”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06 移宫案

宫廷斗争并没有因为朱常洛的病逝而结束,红丸案余波未消,宫中又发生了另一桩离奇的大案--移宫案。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朱常洛即位后,其宠妃李选侍也住进了乾清宫,理由是要照顾皇长子朱由校。

在朱常洛死后,本应让朱由校尽快即位,因为朱由校是万历指定的皇太孙,李选侍也要马上腾地儿。但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李选侍她懒在乾清宫不走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她闹这一出全是为了要名分。

在朱常洛临死之前,李选侍与郑贵妃便勾结在一起了。由于朱常洛的嫡妻郭氏早逝,后宫被李选侍与郑贵妃控制。

李选侍想当皇后,郑贵妃想当皇太后,在朱常洛濒死之前,李选侍为了身份问题没有少叨扰朱常洛。

朱常洛只答应封李选侍为皇贵妃,并告诉皇长子朱由校要视李如生母,但还没来得及册封,朱常洛就去世了。

朱常洛突然离世,李选侍和郑贵妃又做起了双重垂帘听政的美梦,懒在了乾清宫,并扣押了朱由校,此事也是郑贵妃唆使而为。

乾清宫在明朝是皇帝皇后住的居所,李选侍既不是皇后,也没有别的名分,自然不可以在此居住。

面对这种情况,给事中杨涟、御史刘光斗等人入宫,在太监王安的帮助下,才将朱由校带到文华殿,先接受群臣的朝见,之后入住了慈庆宫。

之后,朱由校登基,改当年八月之后的年号为泰昌,次年为天启,是为明熹宗。李选侍在群臣的压力下,最后只好移驾新的住所仁寿殿。不过她心眼坏,却是一个长寿者,一直活到康熙十三年,八十多岁才去世,到她死时距离明朝灭亡,已经过去整整三十年了。

皇帝即位,李选侍也移宫了,但他们之间的纠葛并未结束,没过多久,宫廷斗争又起,此事一直持续到天启朝结束。

总结:

朱常洛生来不被重视,死时也痛苦无比。如果没有他,这几起案件便不会发生,即便郑贵妃当不上皇后,朱常洵也会如愿当上皇帝,历史也会改写。

但历史没有如果,如果一定要寻找一个罪人,那还是要神宗万历皇帝要顶着,不听祖训,梦想废长立爱,终酿成大祸,误国误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15664.html
上一篇汉朝公主远嫁波斯却在途中怀孕,生子后就地建国,故地已归属中国
下一篇三国奇女子辛宪英,预测曹魏国运不长,预测钟会叛乱

为您推荐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西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早在古代就有各种部落和政权存在。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西藏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明朝时期,西藏属于中国领土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