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清朝没有册立“储君”传统,为何康熙立胤礽为太子?

清朝没有册立“储君”传统,为何康熙立胤礽为太子?

康熙十四年(1675年),胤礽才一岁,便被康熙立为太子,打破了清朝几十年来没有册封太子的传统。遗憾的是,胤礽命途多舛,“储君”之位成为兄弟们角逐的焦点。

一、清朝传统,没有册立“储君”

准确地说,康熙之前的清朝或者说“后金”,是有过册立“储君”,但很快就被废黜,然后不再册立。

努尔哈赤时期,册立两位“储君”,分别是褚英、代善。从能力上看,褚英、代善这两位“一母同袍”的兄弟比皇太极、多尔衮强很多,且麾下兵马也不少,却无缘继位。

1613年,褚英跟“五大臣”闹矛盾,努尔哈赤丢车保帅,将褚英囚禁,2年后处死。接着,褚英的弟弟代善成为“储君”,却也好景不长。

1620年,因萨尔浒之战立下首功,代善威望高涨。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提前跟代善“约会”,两人关系亲密,努尔哈赤脸面无光。再则,代善之前跟莽古尔泰的母亲衮代也有“约会”,努尔哈赤更加不能容忍,便废了代善。

褚英、代善先后出局,努哈尔赤从此不再册立“储君”,也就是太子。后金内部斗争激烈,贵族权力很大,彼此相互倾轧,“储君”成了高危职业。

皇太极继位、顺治继位,都不是“储君”,而是八旗内斗相互角逐,然后进行妥协的结果。贵族权力大,君主权力弱,清朝没有册立“储君”,康熙能够继位也是靠运气,因为他“出痘”,对天花有免疫力。

二、强化君权,削弱贵族,确保清朝的稳定

从努尔哈赤到康熙,清朝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却依然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君主权力弱,贵族权力大。皇位的继承,不是皇帝说了算,而是由八旗议事会来决定。没有八旗旗主的支持,皇权不会稳定,内部斗争不断。

1626年,皇太极继位,他励精图治,不断采取措施削弱贵族力量,将权力收归皇帝所有。为了对付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以及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这三兄弟,皇太极一直强调对明朝议和,腾出手来整顿贵族。

1643年,皇太极的“家天下”计划到了关键时刻,就差多尔衮、多铎这几位兄弟没搞定,却突然病逝。皇太极病逝,多尔衮跃跃欲试,想自己当皇帝,因正黄旗、镶黄旗强烈反对,只能作罢。

顺治继位,多尔衮摄政,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却也表明皇权尚未达到“专制”的高度,贵族的力量不容小觑。如此,康熙继位后,便着手强化皇权,册立太子就是关键一招。

册立太子,意味着胤礽就是“储君”,是清朝下一任皇帝。康熙此举,是向各位旗主表态,皇位的继承是皇帝说了算,不再是“八旗议事会”决定,你们服从即可,不要有意见。

一旦册立太子,康熙就可以为胤礽打造一个强大的班底,辅佐太子的人选,自然是皇帝说了算。如此,康熙顺带将官吏的选拔、任免,全部收归手中,让贵族无话可说。

三、形势所迫,康熙册立太子,稳定人心,以防不测

1675年,胤礽才一个月,尚在襁褓之中,就被册立为太子,这着实罕见。就算康熙想强化皇权,也不至于这么着急,胤礽还是个小孩子,连举办典礼都很困难。

康熙着急册立太子,是有苦衷的。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很快就席卷半壁江山,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陕西、江西、湖南、浙江的部分地区,大多落入叛军之手。

近在迟尺的察哈尔蒙古布尔尼也跃跃欲试,配合吴三桂起兵,准备突袭京师,活捉康熙皇帝。至此危难之际,八旗屡战屡败,康熙也有撤回关外的打算。

一旦撤回关外,中原地区的汉族督抚自然不会听从调遣,八旗内部的贵族也会再次起来挑战皇权。为了预防不测,康熙册立太子,明确“储君”的人选,保证内部的凝聚力。

胤礽并未一般人,他的母亲赫舍里氏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叔叔是朝廷重臣索额图。顺治、康熙能够坐稳江山,并削弱满洲贵族力量,离不开索尼家族的支持。

1643年,索尼、鳌拜等两黄旗大臣在崇政殿部署重兵,手持宝刀,准备上前去与多尔衮决斗。两黄旗明确表态,如果不册立先帝的儿子,不惜大战一场,多尔衮只能妥协。

1660年12月,顺治奄奄一息,索尼担任“四辅政大臣”之首,辅佐年仅8岁的康熙处理军国政务。索尼临死前,授予索尔图策略,让他协助康熙,除掉专权跋扈的鳌拜,康熙才得以亲政。

索尼家族实力强大,许多朝臣纷纷投靠索尼门下,成为“索党”。康熙册立胤礽为太子,就是想向索尔图表示,有大清江山在,就少不了你们家族的荣华,从而争取他们的支持,早日平定叛乱。

综上所述,清朝没有册立“储君”的传统,但康熙为了强化皇权,争取索尔图支持以早日平定“三藩之乱”,这是他册立胤礽为太子的原因。康熙皇帝打破了传统,但“传统”并不给康熙面子,胤礽很倒霉。

褚英、代善为“储君”,兄弟们也是跃跃欲试,并联手“五大臣”与之对抗。胤礽为储君,康熙其他儿子长大后,也觊觎“储君”之位,出现“九子夺嫡”,胤礽被囚禁而死。

胤礽的结局,比褚英(被处死)好一点,却比不过代善。清朝内部的纷争,康熙也无法搞定。雍正继位后,实行“秘密立储”制,且清朝皇室因联姻问题,皇帝子嗣数量锐减,才解决了“储君之争”问题。

咸丰就载淳一个儿子,皇位没必要争;同治皇帝载淳,没有子嗣,19岁染上病毒而死,堂弟载湉继位。光绪皇帝载湉,也没有子嗣,光绪病逝后,侄子溥仪继位,是为宣统帝。溥仪是末代帝王,也没子嗣。光绪、同治、溥仪,都没生育后代,也没人抢皇位。

参考书目:《清史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0174.html
上一篇拾荒老王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12000元,专家:国家损失3个亿
下一篇安徽痴呆老人总是咕哝27、81、241,政府一查:老人是大英雄

为您推荐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饮食文化也变得多元化。但是,有些传统的美食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的11道菜,
纵横辽东近30年的李成梁,为何在努尔哈赤崛起时,被罢免长达10年

纵横辽东近30年的李成梁,为何在努尔哈赤崛起时,被罢免长达10年

很多人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努尔哈赤是清朝人,而万历皇帝是明朝人。其实努尔哈赤出生于公元1559年,正是嘉靖三十八年。而万历皇帝朱翊钧,出生于1563年,也就是嘉靖四十二年。努尔哈赤居然比明朝的万历皇帝,还要年长4岁!等于说,努尔哈赤的创业期,恰好是万历皇帝的守成时期。这就不太难理解,很多人认为明朝灭亡,实则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文|竹英天下长河大结局了,康熙终于成为了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间三藩平,黄河清,台湾收。当然这部剧最大的核心还是黄河,千百年来黄河的大难在康熙这里终于得到了最大的改进,这也是康熙这一生最大的功绩。也是他这一生的夙愿,但是这辉煌的背后是多少白骨换来的盛世。改革从来都是见血的动荡,而治理黄河的背后更是牵涉了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能力强悍,却缺乏大格局,即便没有天京事变,东王、北王、翼王、燕王也会各自独立,被清军各个击破,过程很精彩,失败也更惨烈。一、杨秀清没有“大格局”,缺乏进取心,采取内线作战模式不可否认,东王杨秀清能力强悍,也有魄力,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壮大,杨秀清功不可没。没有杨秀清的奋斗,就不会有太平天国的辉煌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一集结尾,头发花白、稀疏到几乎快扎不起辫子的康熙,来到百姓供奉的河伯庙,看到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半晌,他缓缓回头,眼神望向镜头。缓慢拉长的镜头,配上急促呼号的音乐,像是一种拷问,很难不让人去思考,那眼神究竟是什么意思?要读懂这个眼神,先要从头理顺,康熙是个什么样的人。 【百姓】很多人不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