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产后抑郁和抑郁症,10%-20%的“准妈妈”都经历过

产后抑郁和抑郁症,10%-20%的“准妈妈”都经历过

成为妈妈,身份和生理的改变会带来什么?

| 生理:激素变化

雌激素和孕激素是怀孕期的主要荷尔蒙。孕期的女性,会产生比其非孕期更多的雌激素,以实现子宫和胎盘来改善血管化、传递营养物质、和支持胎儿的发育。

在生产之后,妈妈们又会迅速出现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回落,这一荷尔蒙的改变会带来情绪的波动。

| 社会心理:失去

古今中外,“母亲”总是贴在女性身上最明显的标签之一。甚至有人认为,只有成为母亲,女性的人生才是完整的,因此也就有了很多如今社会上对于选择晚育、不育的女性的恶意和刻板印象。

成为母亲,拥有一个新的社会角色,开启一段新的旅程,固然值得庆贺。但是,“生育”对女性个体而言,也必然带来了“失去”。

她们可能不再拥有生育前的“理想身材”,也可能需要暂时告别职场,或者放弃原本的社交圈……只因为社会文化总是在有形无形中提醒她们“现在你是一个妈妈了”,“你需要把孩子、家庭放在首位”……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自我认同self-identity都是独一无二的。

“生育”可能让女性获得了新的社会角色,但是那些失去的自我认同也是值得妈妈们、爸爸们和整个社会的关注的。

| 产后抑郁和产后抑郁症

英国一项研究表明,相较男性而言,女性更容易患有抑郁:平均每四位女性中,就有一位在其人生某阶段经历过抑郁症状,男性的发病率是十分之一。

而对于围产期的女性而言,高达10%-20%的“准妈妈”和“妈妈们”就经历过抑郁。

这里,我们需要区分产后抑郁和产后抑郁症的区别。

根据Merriam Webster词典,产后抑郁是女性在生产后的一个短暂时期内(通常少于两周),经历的暂时的悲伤、情绪波动、哭闹和失眠等症状。

Mayo Clinic也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映,在生产后的几天到两周内会自行消失,是不需要临床介入干预的。

而产后抑郁症指的是一种强烈的抑郁的情绪障碍,通常在产后4-8周开始发作,连续至少两周都有包括社交退缩、难以与新生儿互动建立纽带、毫无价值感和罪恶感等在内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说这样的症状多发于生产后的4-8周,但是临床中也发现了不少在孕期或者生产一年后出现如此症状的病例,所以现在我们也开始将这一症状称为“围产期抑郁”。

而目前的临床研究,也无法具体回答围产期抑郁会持续多久。

成为母亲前,先成为自己

“好母亲”的定义,没有标准答案。与其费尽心力去满足他人给我们设定的、极可能不符合我们实际条件的目标,我们更希望,妈妈们可以停下来去思考一下:

“我是谁”?我的身份认同是什么?在我的多重社会角色中,我需要如何排列优先级?

在你明确了你和自己的关系,知道了你是谁,你想要什么,你可以怎么得到它们时,你就会慢慢建立起对生活的控制感,而不是总感觉别的人或事在掌控你的生活。

同样,当你感觉到,你对生活是有一定掌控的,你就会觉得有力量,你也会更有信心去改变现状。

在成为母亲的过程中,那些“失去”的控制感也会慢慢地回来,妈妈们才有机会慢慢走向独立与自我满足。

当我们有了清楚的身份认同后,我们也能多一份安全感和归属感。

比如,我的某一身份认同是“知识分子”,那么我可能就更愿意去参加“知识分子们”的聚会,在这些社交活动中,与志同道合的人有思维的碰撞就会让我感到满足和幸福。

再或者,我是一个“妈妈”,那么妈妈们的互助小组同样也会给我支持和动力,在我有育儿方面问题时,我知道小组的伙伴们可以为我提供帮助。

心理咨询师也常常会和来访者讨论如何建立起自我关怀,并学会以此来丰富自我的心理能量。

自我关怀有很多方法,例如在忙碌一天之后,享受一会儿按摩或洗个热水澡,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和定期的运动,以及冥想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当你愿意花时间照顾和满足自己的需求时,你才会感觉到自己是被认真照顾和对待着的,因此你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都会有所改善。

以后不管自己或者他人遇到困难,我们才有充足的能量来应对和调节。

另外,我们在鼓励“女性成为母亲之前,先成为自己”的同时,也鼓励作为“父亲”和“伴侣”的男性,更多地承担起他们的责任。

生育是两个人决定,那育儿也理应是需要爸爸们的参与的。

作为伴侣,在有小孩之后,爸爸与妈妈作为彼此伴侣的角色会弱化,而家庭生活的重心也会转向孩子。长此以往,这其实对伴侣关系也是不利的。任何一段关系,都需要双方花时间精力来维持黏性。

如果可行,心理咨询师会鼓励爸爸妈妈们把孩子交给放心的家人或者月嫂,两个人像热恋期的情侣一样,去喜欢的餐厅吃饭、去听一场音乐会,或者只是在附近的公园牵手散步,也可以提升对彼此的情感联系。

爸爸们需要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且意识到:

妈妈们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她们作为一个个体的健康,也会同时影响到她们和宝宝的纽带建立、家庭互动,以及社会互动。

成为妈妈,比起硬撑,你更需要支持

我们给你准备了详细的改变计划。你可以试着从中间挑选一个更适合你的方式,然后,再慢慢地开始“成为自己”这件事。

PLAN A:制定一个计划来缓解压力。

在明确你是谁?想变成什么样的妈妈?之后,那就找你的伴侣、其他家人一起来制订一个执行计划吧。

育儿不是妈妈一个人的工作,它需要全家、甚至社会的参与。你和你的伴侣可以分工合作,你也可以基于其他家庭成员的优势来整合资源,降低育儿对于单个人的压力。

比如,或许你不愿和你的婆婆探讨你的情绪压力,但是当你需要帮手帮忙买菜烧饭时,她或许是个不错的人选。你的闺蜜或许没有办法看小孩,但她可能会是一个不错的谈心人选。

总之,你需要认识到周围的社会资源,并在遇到困难时主动求助。

PLAN B:留一些时间给自己的身体。

不管你是自然分娩还是剖腹产,你的身体都需要时间来愈合。

适当的运动是重新建立起你和你自己身体的连接的方式,而运动同时也有助于分泌提升情绪的内啡肽。

PLAN C:将心的中心回归自己。

你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所以,花五分钟,做几个深呼吸,然后和此时此刻的你的内心对话,问问自己,你好吗?此刻的心情如何?此刻的我需要什么?我是否有能力自行满足这些需要?如果需要帮助,那么谁可以为我提供帮助?

PLAN D:将正念和自我关怀运用在生活中,关注当下。

在心理咨询中,除了帮助来访者建立起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知,心理咨询师还会建议她们将正念运用起来:关注当下发生了什么,当下自己的情绪感受,以更好地去专注解决当下对面临的问题。

PLAN E:勇敢地寻求帮助和接受帮助。

这并不意味着你不是一个坚强的人,或你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这反而会为你的孩子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在遇到困难时,我们是可以求助的,外界的帮助是为了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如果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已经无法帮助你缓解症状了,那么就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可以帮助你探索你所面临的问题的缘由、建立起正向的思维行为模式、提升社会支持系统的参与度,进而帮助你提升自我的社会功能。

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不是说一个人无坚不摧,而是说能意识到自己心里的起起落落,并且在需要帮助时愿意求助。

可能很多人都劝过你,要坚强,要撑住。但我们想说的是:比起硬撑,你更需要支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50521.html
上一篇做试管婴儿之前,最好要提前了解这些问题!
下一篇直播预告|暑期如何提高亲子阅读质量?

为您推荐

家人得了抑郁症,我该怎么办?|《丈夫得了抑郁症》

家人得了抑郁症,我该怎么办?|《丈夫得了抑郁症》

“我没办法了,我真的做不到了”、“都是我的错,“我是多余的”、“没有人在乎我”、“冬季到了,每天都想要冬眠,我该怎么办”这些想法和念头对于抑郁患者来说很熟悉。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是“情绪病”,专属“性格内向、孤僻 、小心眼、想不开、爱转牛角尖、意志脆弱”的人;而生活幸福或性格开朗的人就不会得抑郁症
抑郁症发病急剧升高!现在防治还不晚!

抑郁症发病急剧升高!现在防治还不晚!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今天你emo(抑郁情绪)了吗?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只是emo!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面对的压力日益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年轻人该如何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患病后该如何控制和治疗?今天我们来看看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
猫有九条命会不会得抑郁症

猫有九条命会不会得抑郁症

猫有没有灵性,会不会听得懂人话,自家养了一只猫,在大城市生活,它每天的工作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没有爱的爱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