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为什么欧美人不炒菜,只有中国有?美国教授:我们像活在原始时代

为什么欧美人不炒菜,只有中国有?美国教授:我们像活在原始时代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民以食为天”,从古至今饮食都是人类生存中无法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造就了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这种来自文化的韵味,在各国的饮食习惯中体现了淋漓尽致。从世界范围中来看,可以分为中餐和西餐两大类别。

尽管其中包括烹饪方法,用餐习惯和主要食材等多个方面,但无疑由烹饪方法带来的口味的不同,才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点。

曾经有一位美国教授在尝过中餐后,大声感叹和中国人相比,自己像是活在原始时代的人。无疑因为不同的烹饪方式带来的新鲜口味颠覆了他的饮食观。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仅仅是“炒”这一种技法,就可以让习惯西餐的欧美人大吃一惊。

眼花缭乱的烹饪技巧

大部分的中国人在文化传统的熏陶下,基本上都可以称得上拥有成为美食家的潜力,很多人也能如数家珍的一口气报出多个经典的菜名。

不过大部分中国人可能不知道,仅中餐的烹饪方法就达到了42种之多,而掌握这些复杂的料理方式,还只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小部分。

无论是常见的“炒爆熘炸烹”,还是颇考验手法的“焗烧滑拔丝”等,甚至就连作为餐桌配角的凉菜,都有专门的“酱泡拼冻扣”一系列讲究。

技法的丰富不但代表着前人总结的,对各色食材的种类繁多的处理技巧,也是我国追求食物多样性,以及对菜肴的“色香味”等方面近乎严苛的标准。

就以排在中餐烹饪技法第一位的,同时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炒”来说。别看只有区区的一个字,可是当深入了解以后就会明白这个字并不简单。

因为光是炒就包含了不同地域常见的抓炒,清炒等技法,而根据食材使用的要求,还可以分为生炒与熟炒,根据菜肴的口味和色泽,则包含红炒和白炒等等。

比如为了保持蔬菜的水分和脆嫩口感,一般在素菜烹饪时大多采用生炒的方式。一般这种方式通常采用快速翻炒的方式,主要目的是断生即可盛出食用。

而熟炒则是针对荤菜和海鲜。由于其断生的时间要求更长,仅靠在锅中的翻炒无法达到食用的标准,而一旦炒的时间长了不但对厨师的经验要求更高,且味道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先将食材处理成半熟品,再重复生炒的过程。在出锅之前相应的菜品会呈现带汁水或薄芡的状态,会让本来菜肴中浓郁的口味更富层次。

虽然说起来繁琐,但对于如果多加练习到并不一定是难以掌握的技术,那么为什么西方国家在历史长河中,没有掌握这项烹饪技巧呢?

必先利其器

如果说西方人不会炒菜,是因为他们没有锅,可能这个观点会遭到许多人的质疑;然而对于炒菜必不可少的铁锅,却实实在在的成为了欧美人没有走上炒菜之路的主要原因。

更确切地说,西方人在我国炒菜出现的时期,并没有足够的生铁冶炼和铸造技术,让他们走上和我们一样的铁器发展道路。

我国的生铁冶炼技术大概始于公元前,并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逐渐发展。最开始是为了取代青铜作为新型武器制造材料,这项技术也在魏晋时期走向成熟。

冶炼技术的成熟也意味着,我们除了可以生产出锋利坚韧的武器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打造技巧让原本笨重的铁器,变得更加轻巧和多样化。

不要小看这样的进步,复杂化和精巧化的发展方向,决定了本来属于军用的铁器物资,逐渐走入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之中,更适合烹饪的铁锅也在此时出现。

有了更加精巧,受热更加均匀的器具,新的烹饪技术应运而生。关于炒菜的记录可以从《齐民要术》中一窥究竟,在这本数千年前的书籍中,就记载了“炒鸡蛋”的做法。

从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古人是如何烹饪鸡鸭,包括此时的百姓在生活中,已经很习惯把肉类同蔬菜炒在一起了。这种荤素搭配的营养配比方式,直到今天仍然被使用着。

如果进入过西方人的厨房,就会发现他们不适用我国传统的半圆形铁锅以外,西餐菜肴大多是使用平底锅制作出来的。

这种器型的来源,大致是从烤架或者铁板进化而来。而这种器型的特点,也决定了使用平底锅只能对食材进行煎,焖,炸等处理。

平底锅的底部由于最贴近火焰,所以温度是最高的,而锅壁则相对温度较低。这样受热不均匀的器具,也就决定了无法对食材进行快速的翻动,炒菜也就无从谈起了。

或许这与欧美人的生活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大部分的欧美文明,并没有经历过农耕时期,这种传承过程也在烹饪技法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化差异带来的饮食差别

关于欧美文明旧有形态的定义,一直有着诸多说法,有的观点认为欧美文明是从游猎文明转化为工业文明的,也有人认为欧美文明其实根植于海洋,旧时以劫掠和殖民为主。

不管哪种观点更接近真相,可以确定的是欧美人的祖先,大多过着相对颠沛流离的生活,并不能靠着改变环境而真正植根在某一处进行发展和繁衍。

这样的历史也造成了饮食习惯上的差异:大部分欧美人会尽量减少食物的烹饪过程,除非无法生吃的肉类等食材,对于奶制品和蔬菜则是能生吃尽量生吃。

他们把粮食加工成面粉,使用对环境和器具要求更小的烤,煎等方式,将主食加工成更易携带的面包。而且在用餐的过程中,采用更加直接,也更便于处理大块食物的刀叉。

这一点从西方人的肉食原材料中可以发现端倪,欧美人常吃的牛排等食物,不但以体积大,分量足著称,而且通常不会带什么骨头。

在中国人餐桌上经常出现的全鸡等食材,因为包含过多的骨头,不利于使用刀叉分割的欧美人用餐习惯,所以也被西餐所抛弃。

另外一个体现在饮食习惯方面的,可以衬托出农耕文明与非农耕文明差别的方面,则是分餐制与聚餐制之间的差异。

在农耕文明里,由于大部分的生产过程需要协作完成,这样一来就逐渐形成了以家族或大家庭为单位的,定居式的生活方式。

由于耕作不易,生产产品无论是农作物还是其他收成,都需要精打细算物尽其用,所以中国人对于食物可食用部分的开发,可谓是做到了极致。

而且在烹饪过程中,使用复杂的刀工和其他手法,让食物成为了更容易入口的小块,便于使用筷子取食,保留食材整体的利用方式也可以为更多的生产力提供食物来源。

非农耕文明中个体的地位更为重要,而不够稳定的食物来源,也造成了大部分欧美人习惯的以个人为单位的用餐方式,成为了社会的主流。

其实使用刀叉切割食物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烹调过程的延续。人们在牛排等大块食物端上餐桌以后,仍然需要进行简单的处理,才可以开始享用美食。

仅仅依靠从烹饪到用餐的过程,显然无法判断哪一个方式更好,不过对于哪一种烹饪方式制作出来的食物,对人体更有益的方面,目前欧美饮食习惯更受追捧。

大部分观点认为,简单的烹饪过程可以最大化的保留食物内部的营养成分,这样的食物进入人体也会提供更多的养分,让人们的身体保持健康。

不过结合之前美国教授的说法,显然一部分美国人意识到,他们的烹饪方式并不完善,甚至在吃东西的时候难免给人一种过于粗鲁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欧美传统人群眼中,因为“过度烹饪”而不够健康的中国菜,如今已经随着我国的崛起,跟随中国文化开始被许多西方人接受。

在网络社交平台和媒体报道中,除了欧美地区早已存在的唐人街中餐馆外,一些西方年轻人还专门到中国学习,原汁原味的中式烹饪技巧。

如今在欧洲的德国,奥地利等地区,街头已经出现了许多快餐车。里面金发碧眼的年轻人可以熟练的使用炒锅和炒菜勺,三下五除二就能够完成一份香气扑鼻的炒饭或炒面。

结语

随着世界各国间了解的不断加深,中国人在受到西方文化熏陶的同时,中国文化同样也在影响着欧美人。或许餐饮文化互相取长补短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新的世界文化的产生,其中必然包含着中西方文化交杂的影子。

参考资料

1《铸铁锅生产技术规范》

2《铸铁锅挤压铸造技术》

3《从主要烹饪工艺流程看中餐与西餐》

4《从中餐、西餐的“普世性”谈起》  


本文由“脑洞馆长”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9_187625.html
上一篇肺强百病消!肺部最爱的4种食物,老少要多吃,清肺热,补水润燥
下一篇农村吃席直接上预制罐头 摆盘都省了:罐子都不带拆的!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