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探店记丨红桥平价超市:51年留住怀旧时光

探店记丨红桥平价超市:51年留住怀旧时光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余梦凡

1972年至今,从国营门市部到民营平价超市,红桥平价超市走过了半个世纪光景。高粱饴、牛轧糖、顶针、老式手帕、纱巾、铁盒友谊雪花膏,棒棒油、桂花头油、紫罗兰牌沉香粉、海鸥洗发水、宫灯杏仁露……7月25日,记者走进位于乌鲁木齐市新医路的红桥平价超市,仿佛拧动了怀旧时光大门的钥匙。

67岁的路风在琳琅满目的百货世界盘点货物。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余梦凡 摄

所有货架摆得满满当当,超市货架间上方拉起的绳子挂满了服饰,货架脚下密密挨着盛装货物的纸箱。从上到下,目之所及都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不乏多款价廉物美的老款商品和浓浓怀旧风的老牌国货。和其他超市自行选购不同,红桥平价超市至今保持着手写价签以及营业员热情导购的风格。

“同志,有没有老式缝纫机皮带?我在别的地方都买不到,听说你们这里有很多市面上很难买到的老商品,专门坐车过来看看。”年过七旬的顾客李连珍在营业员路风的引导下穿过一排货架,接过寻找很久的缝纫机皮带,开心得像个如获至宝的孩子。

路风是超市10名营业员中年龄最大的,67岁的她头上架着老花镜,大脑里对上万件货品的位置有着精准定位。李连珍的一声“同志”,唤醒了她和红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青华的记忆。

82岁的张青华时不时来店里看看,和51年前一样迎来送往顾客。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余梦凡 摄

1972年,张青华成为原乌鲁木齐市蔬菜副食品总公司第二分公司十三门市部的一名营业员。从营业员一路干到分公司经理,在门市部上班的时光是她最难忘的经历。虽已82岁高龄,她还会时不时到超市帮忙、检查工作。

蓝大褂、白帽子,见到顾客要道一声“同志您好”作礼貌问候。遥想起自己年轻时的工作场景,张青华娓娓道来,“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很多东西要凭票购买。那时候没有塑料袋,学习用牛皮纸打包点心、用纸绳子捆扎瓶装白酒,是成为门市部营业员后的第一门功课。”

红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返聘员工牛慧君细数超市一路走来的变迁:2000年,国营的第二分公司改制为民营红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14个门市部里,只保留了十三门市部改制为红桥平价商场。鞋帽服饰、鱼肉蛋奶、蔬菜水果、五金用品、烟花爆竹、鲜花礼物、针头线脑……700余平方米的商场面积见证了几万件商品种类流通的辉煌。2003年,商场从原址搬至向西40米开外的门店,更名为红桥平价超市。

红桥平价超市在售的部分老商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余梦凡 摄

营业面积缩小,为节省空间,早期的玻璃柜台彻底退居二线,但货品种类丰富度以及坚持销售老牌商品的特点始终没变,很多顾客在这里购物都有一种“寻宝”的感觉。

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老顾客冯玉梅从琳琅满目的商品中一眼就看见了皮筋和沙包,儿时跳皮筋的童谣闪过脑海,“我们小时候跳皮筋有各种各样的童谣,买一个回去给我孙女,让她了解一下我们童年的快乐。”

60岁的张桂娟是原门市部退休返聘的老员工,现在负责超市的调料区,时而搬运货物,时而为顾客称重。直到10年前,她还一直使用着手工台秤和提秤。身上那件深蓝色涤卡大褂,是1979年在门市部上班时的工装,穿到现在。

60岁的张桂娟至今穿着1979年在门市部上班时发的蓝大褂。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余梦凡 摄

“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中老年客户群体不熟悉网购,喜欢面对面聊天这种有温度的购物方式。有的老街坊说,就算不买东西,进来逛逛都能感觉到安心,因为这里是对半个世纪间时代发展的见证。”红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乔新说,不断引进新品的同时,超市坚持不放弃老牌商品的供销,四处寻找货源,尽量让种类齐全,“我们计划再开两家怀旧风格商超,将超市做成留住怀旧时光的百年老店,方便更多人买到老牌商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9_180446.html
上一篇曾火爆全国的过桥米线,为何大家不爱吃了?本地人:换我也不吃
下一篇奶茶行业须从食安问题困境中突围 | 特评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