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较真丨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后,中国将新增2.43亿患者,为什么要这么调?

较真丨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后,中国将新增2.43亿患者,为什么要这么调?

较真要点:

  • 1高血压诊断新标准实施后,中国将新增2.43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主要基于现有的多项包括中国人群最新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结果:在18岁及以上成人中,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人群的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相对风险升高30%~90%,对这些人群进行降压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相对风险和卒中复发风险。
  • 2除了诊断标准的下调外,新版指南还提到了高血压分级、血压测量、非药物治疗、降压药服用等问题,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很好的指导。虽然高血压患者数量激增,但新增加的大部分患者并不需要立即开启药物治疗。公众需要提高对高血压的预防意识、高血压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查证者:张海澄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从11月13日开始,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从140/90 mmHg下调为130/80mmHg的消息在医疗圈内和公众引起了广泛热议。很多人来问我:是真的么?为什么改?与国际标准接轨么?如何理解新标准?普通人应当如何面对?

首先要说,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确实是真的,各大媒体也都进行了报道。标准的调整来自《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是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至于为什么修改?修改后会产生哪些影响?下面我一一说明

一、为什么要修改高血压诊断标准?

纵观全球,高血压诊断标准一直在与时俱进。世界卫生组织1977年提出的SBP(收缩压)≥160 mmHg和/或DBP(舒张压)≥95 mmHg这一标准在全球使用了二十年,直到1997年才修改为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并在全球一直沿用至今。

这次修改新标准,我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者。早在5年前,2017版美国高血压指南就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下调至130/80mmHg这一水平。当时这一调整在全球引起了轩然大波。鉴于按照新指南会新增大批高血压患者,以及考虑到由此带来的医疗支出、社会、经济负担,欧洲指南2018版并没有跟随这一下调。2020年国际高血压学会(ISH)的“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和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成人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以及除美国外的各国(包括我国)高血压指南也均维持二十年来一直未再变的原诊断标准(140/80mmHg)。

2022年5月,中国台湾地区心脏病学会(TSOC)和台湾高血压学会(THS)联合发表《2022年台湾高血压指南》,把高血压的140/90 mmHg的诊断标准下调至130/80mmHg,并打破既往一直依赖诊室测量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教条,提出家庭自测血压超过130/80 mmHg即可诊断高血压。如果能够做到自动化诊室血压测量,也可以作为诊断高血压的依据。我国台湾地区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分级也简化为2级,家庭自测血压大于140/90mmHg即可诊断为2级高血压。

中国大陆地区为什么现在修改标准?主要是基于现有的多项包括中国人群最新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结果。在18岁及以上成人中,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人群的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相对风险升高30%~90%,对这些人群进行降压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相对风险和卒中复发风险。

二、如何理解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新的诊断将会使得我国高血压人群大幅度提升。根据全国调查数据,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符合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的人群约为2.43亿,这意味着我国高血压总人数将翻一番逼近5亿。

根据最新指南推荐的降压药物治疗启动标准,按照新标准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中约五分之一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约四千万)。鉴于我国采用药物集中采购政策之后,高血压药物已经非常便宜(例如最常用的某地平片从集采前的每片药几元降到现在每个月只需不到2元),对这部分人群新诊断高血压,采取非药物治疗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后,势必将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病风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很突出。

除此之外,新的指南还有如下要点值得关注。

1.高血压分级简化

新指南参照我国台湾地区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的分级进行了简化,把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1级(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和2级(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2.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简化

高危患者:(1)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者;(2)SBP130~139 mmHg和/或DBP80~89 mmHg伴临床合并症、靶器官损害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

非高危患者:SBP130~139 mmHg和/或DBP 80~89 mmHg且未达到上述高危标准者。

3.如何选取血压计?

新指南推荐成人采用经过标准化方案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因为水银血压计会导致汞污染,我国也响应汞公约组织的倡议,不再推荐水银血压计。腕部动脉细小,对电子血压计要求较高,也不推荐其用于诊断,除非上臂围>42 cm者可选择腕式电子血压计测量。

4.如何规范测量血压?

测量血压前30 分钟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吸烟,测前安静休息3~5 min,坐在有靠背的椅上,双足平放于地面,两腿勿交叉,上臂平放于桌面,血压计袖带中心保持与心脏相同水平,上臂应充分暴露或只覆盖单层衣物(勿挽袖子),袖带下缘置于肘窝上方2~3 cm。建议每次测2次,每次间隔1~2 min,若两次相差大于10 mmHg,建议测量第3次,取后2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首次测量血压时应测量双上臂血压,以血压高的一侧为准。心房颤动患者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建议每次测量至少3次取平均值。

5.多久测一次血压为好?

建议每天早、晚各测1次血压。早上建议在服药前、早餐前、排空膀胱后测量血压。晚上建议在晚餐前测量血压,条件不允许时建议在睡前1 h内测量。初诊或血压未控制的患者,推荐每周至少连续3天家庭自测血压,如果血压控制良好,则每周进行1~2天的家庭测量即可。建议记录测量时间及血压、脉搏值,供就诊时医生参考。

6.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重要吗?

非常重要!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均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减压干预、减重干预、戒烟限酒和综合生活方式干预。

7.高血压患者如何限盐?

新指南推荐高血压患者使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建议每天钠摄入量减少至2000毫克(氯化钠5克)以下。

8.高血压患者如何运动?

推荐将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以内的患者,每周进行5~7天、每次30~60分钟的中等或高强度有氧运动,且每周进行2~3次抗阻力量练习。如果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完成上述运动,也应根据自身情况尽可能地增加各种力所能及的身体活动。

9.何时开始服用降压药?

如果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推荐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如果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伴临床合并症、靶器官损害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请遵医嘱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对于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的患者,如果心血管危险因素≤2个,可先进行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如血压仍≥130/80 mmHg,再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男55岁以上、女65岁以上)、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

10.血压降到多少为好?

(1)无临床合并症、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房颤、心衰、急性出血性卒中的患者;65~79岁的老年高血压;均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

(2)对≥8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建议首先将SBP降至<140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30mmHg。

(3)对于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如未进行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建议收缩压≥220mmHg和/或舒张压≥120mmHg时启动降压治疗,拟进行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建议在治疗前控制血压≤185/110mmHg。

(4)对于高血压合并病情稳定的卒中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以预防卒中复发。

(5)对于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如尿蛋白<300mg/d则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20mmHg;如尿蛋白≤300mg/d的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40/90mm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至130mmHg。

11.高血压患者多长时间随访一次?

对于无临床合并症、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在4周内实现血压达标;建议进行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在刚开始服药或调整药物后2~4周(根据病情)进行随访,至血压达标;经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达标的患者可考虑每3个月随访1次。

四、新标准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应对方法

1.家庭自测血压亟需规范

既往诊断高血压主要依靠诊室血压,有些人一到诊室血压就飙升(所谓的“白大衣高血压”)是诊室血压最大的问题。现在家庭自测血压可以作为高血压的诊断,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家用电子血压计的校准、更新问题,家用血压计良莠不齐,测量方法也亟待规范。既往标准中家庭自测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均比诊室血压低5mmHg的规定突然作废如何理解等等。新指南改为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家庭自测血压这3种都可作为高血压诊断与评估的依据,但诊断高血压建议优先选择“动态血压监测”,而疗效评估与随访则优先选择“家庭自测血压”。三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有待于在临床诊疗中不断适应、优化。

2.不要因新标准带来恐慌和焦虑

诊断高血压新标准的推行势必将我国不少成年人划归到高血压患者的队伍中,但新增加的大部分患者并不需要立即开启药物治疗,而是将控制高血压的防线前移,希望能让公众更清楚地认识高血压,重视高血压带来的心脑肾眼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预防意识、高血压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大程度减少高血压对人体的伤害,降低全社会的慢病整体负担。

3.仍需进行大规模人群研究

既往基于研究并被公认的家庭自测血压、动态监测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一直是公认的135/85 mmHg,新指南基于诊室血压测量在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中获取的130/80mmHg和140/90mmHg两个血压数值,作为建立在家庭血压测量基础上的血压分级和目标血压,有待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撑。

除此之外,我国高血压人口倍增对于基层慢病防控以及各级医疗机构的压力、医疗卫生支出与获益的卫生经济学分析、被新诊断高血压之后带来的精神心理应激及由此可能带来的问题等等,均需要进一步大规模人群研究。

参考资料: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https://rs.yiigle.com/yufabiao/1432110.htm

本文编辑:yhxi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较真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6_150993.html
上一篇美国“长新冠”患者躺在白宫外抗议:“大流行并未结束”
下一篇疫情防控期间,警惕这几种新型涉疫骗局

为您推荐

男子测出高血压没在意,次年竟成脑梗……别把高血压不当回事!

男子测出高血压没在意,次年竟成脑梗……别把高血压不当回事!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的患病人数达2.45亿而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46.9%还不到一半不要觉得“没个头疼、乏力的症状”就没事殊不知高血压并发症常常是隐匿发生的检出时可能已经严重了△视频南京的卢先生一年前体检时测出高压达到了180。不过由于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