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芯视野】强行抹平iPhone 14中印代差,印度有四大短板难以克服

【芯视野】强行抹平iPhone 14中印代差,印度有四大短板难以克服

集微网消息,北京时间9月8日凌晨,苹果秋季发布会正式推出iPhone 14系列新机。

产品性能大幅升级的同时,新一代iPhone,也是苹果公司供应链战略调整的里程碑。

据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透露,鸿海集团位于印度的工厂将晚于中国工厂六周左右开始iPhone 14大规模交付,较以往一季度乃至更长时间“延迟”有明显缩窄,来年iPhone 15生产更有望首次实现中印“零时差”,显而易见,印度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地位正在蹿升。

苹果公司对印度的着力“栽培”有何深意?其前景又是否能达到各方推动者的预期?

“印度制造”生意经

苹果印度布局,从商业逻辑看有其必然性,随着印度经济高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提高,该国高端智能手机消费正迅速扩大。2021年,iPhone在印度出货量大幅增长48%,达到约540万部,预计2022年出货量有望进一步攀升至750万部,但在该国智能手机市场目前也只有4.4%的份额,这是苹果新机在印度市场的内需短板。在不过,考虑到该国庞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升级趋势,印度市场对苹果公司的重要性只会与日俱增。

(印度首家实体Apple Store将在孟买Jio世界中心开业)

事实上,苹果在印度市场的投入也正不断加码,目前,苹果在印首家实体Apple Store—孟买世界中心店正在建设中,规模位居全球前列,实体门店投入运营后,苹果公司在印度的渠道能力有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外,该公司也正在联合三星、小米等企业,共同游说印度标准局(BIS)大幅精简电子产品认证测试流程,加快新产品导入印度市场节奏。

在开拓市场的同时,由于近年来印度政府为扶持本土制造业抬高关税,苹果公司要充分兑现市场潜力,避免交付能力与需求脱节,实现iPhone“印度制造”可以说势在必行,事实上,近年来小米、OPPO等中国智能机品牌也因相同的政策导向,在印度部署了较大规模产能。不过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之外,理解这一事件,也不能忽视一支“看得见的手”。

某海外知名机构分析师就向集微网表示,苹果公司提升印度供应能力,背后有美国政府在推动。随着美国对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不遗余力的妖魔化,部分产能、市场对华依赖度较高的美资企业,也不得不着手应对潜在风险,增强供应链弹性,苹果公司在印度的尝试,也不无这样的动机。

2017年,苹果公司即在纬创印度工厂投产iPhone SE,2019年又在富士康印度工厂投产iPhone X系列新机,在印度的生产体系建设整体堪称步步为营,尽管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经历了2020年纬创工厂打砸、2021年富士康工厂食物中毒事件冲击,但此次iPhone 14的准“同步”供货,仍然显示出苹果推进印度生产能力建设的“坚定”。

前述分析师认为,之所以长期以来iPhone新品都由中国地区工厂先行生产,主要原因就是新产品往往会引入新技术、新设计、新设备、新工艺和新的供应商,如此复杂精密的电子产品要达到每月数百万乃至上千万部的大批量生产并确保产品质量,在试产阶段往往需要苹果公司、代工企业、供应商大量人员在现场进行动辄数月的验证调整,并形成生产过程标准操作规范。由于“果链”在大陆地区集聚带来的协同便利,新iPhone在大陆地区先行生产也就成为惯例,通常量产已经较为稳定的旧款机型,才会转移至美国、巴西、印度等地制造,这便是iPhone生产“时差”的由来——即印度的iPhone供应链协同性短板。

该分析师预计,由于印度配套零组件供应能力不足以支持精益、准时(JIT)生产模式,目前在印度生产的iPhone14,实际上很可能是在中国大陆完成主要制造工序,以SKD乃至CKD的形式出口印度,再由当地工厂完成最终组装。

(9月6日上午,Marmik Bhatt接受了“集微访谈”的采访)

在接受集微网采访时,Efabless公司印度区负责人Marmik Bhatt也谈到,iPhone在印度生产还有大量关键零部件难以实现国内配套,而这对真正意义上的“印度制造”至关重要,他预计iPhone 14在印度的生产目前更多是着眼于满足该国国内市场需求。

尽管业内人士均提及iPhone 14“印度制造”成色有限,但这样的动向,依然值得中国产业界关注与警惕。

“轻敌”心态不可取

目前看,苹果公司在印度的iPhone生产布局,更多着眼于规避关税成本等短期商业原因,实现完整产业配套尚待时日。

受访的海外知名机构分析师就表示,iPhone等精密电子产品在印度生产面临一系列商业环境与社会文化的挑战,例如印度政府的政策稳定性就颇遭企业诟病,朝令夕改,乃至“关门打狗”的案例层出不穷,iPhone主要代工企业富士康在印度投资,就经历了数年的漫长谈判,以获得更可信的优惠政策保证——这是印度的顶层设计短板。

而在劳动力供给上,尽管印度、越南等国家宏观人口数据看似“红利”十足,但该位分析师也指出,尽管当地电子制造业已有多年发展,形成了用工市场,但一方面电子制造业往往季节性特征明显,淡旺季用工需求差别巨大,当地劳动力能否接受适应这样的雇佣模式是个问题,另一方面,从2017年倒班制度引发纬创工厂恶性事件看,印度工人素质与现代电子制造业要求之间可能还有不小的落差——这是印度的劳动力素质短板。

目前,印度人口城镇化率仅约35%,与中国2000年水平相当,农村转移劳动力看似丰沛,但由于基础教育体系,特别是农村教育系统运行质量低下,辍学率高企,在校生培养质量也令人怀疑。

2009年,印度两个地方邦学校参加了三年一度的PISA测试,得分排名仅略高于吉尔吉斯斯坦,较经合国家平均水平低200分(两个标准差),不但与长期位居榜首的中国差距悬殊,即便一众东南亚国家表现也远强于印度。

尽管有这种种对竞争对手的不利因素,但中国产业界,也绝不应有“高枕无忧”的心态。

时下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大陆坐拥全球最齐全的工业门类和最完整的产业配套,供应链、产业链转移风险只是“杞人忧天”。

诚然,现有供应链格局的“引力”和重构供应链所带来的诸多挑战“斥力”,使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依然稳固,绝大多数企业对于所谓产业链“脱钩”,仍然更多抱以观望和怀疑。

但从上文梳理的苹果公司布局动作就可以发现,居于产业链“链主”位置的海外巨头们,近年来仍然克服各种阻力,持续在陌生国度“探路”,一旦这样的“探路”摸索出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最佳实践”,就可能使潜在的观望者们争相模仿。

苹果公司供应链布局,近期就显示出加速变动的迹象,在印度近乎同步生产iPhone 14,即便采用CKD方式,也不能不说是一个有标志性意义的进步。

据外媒报道,富士康位于印度钦奈的组装厂周边,已经有不少中国供应商建设了配套能力,包括富士康在内的中资企业,还通过近年来在印度设厂的经验教训,形成了多用女工、固定排班等适应当地社会条件的用工做法。富士康母公司鸿海,还在印度洽谈合资建设晶圆和面板制造工厂,这一总投资规模可能高达200亿美元的大项目如果落地,将进一步带动印度电子信息制造业升级。

除了在印度的iPhone 14生产,郭明錤近期还爆料称,新一代Apple Watch从越南出货的比例将会大幅提升至60-70%,这样的产能转移,也离不开大量中资供应商在越南当地形成的本土配套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当局近期还传出将针对电子元器件产品推出国产替代一揽子政策,吸引海外供应商在印度本土建厂,这样的做法,或将进一步加快印度产业链补齐配套短板,做好承接需求转移的准备。

结语

总体而言,iPhone 14在中印两国生产的准“同步”,显示出苹果公司供应链重布局已取得相当进展。

印度、越南等国借鉴产业政策“中国模式”大步追赶,也对中国产业界提出了如何更好稳定产业链、如何进一步向高价值环节攀升的紧迫课题。

(校对/武守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4_114452.html
上一篇穆长春:隐私与安全的平衡之道——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下一篇血管介入会是手术机器人赛道中的下一匹黑马吗?|行业观察

为您推荐

这个苹果水真的很管用

这个苹果水真的很管用

这个苹果水真的很宝藏!然后呢身体就比较xu,有一点气x不足,啤wei也有一点点差!这次在家过年,跟奶奶说了一下,奶奶就让我喝这个苹果水!
坚持喝了一个月苹果水,超舒服。

坚持喝了一个月苹果水,超舒服。

这个苹果水,我坚持喝了一个月!感觉自己脸色红润润的,整个人都可舒服了!尤其是天气冷的时候喝最好了,暖暖的,再搭配其他食材更是锦上添花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