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隋炀帝跨海征流求,改变台湾地区历史走向,秘密藏在几个人名里

隋炀帝跨海征流求,改变台湾地区历史走向,秘密藏在几个人名里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洗兵大秦海上波

字数:2891,阅读时间:约6分钟

编者按:提及隋炀帝时代的战争,大家往往想到的是三征高句丽类似。其实,好大喜功的隋炀帝,不光曾经对东北用兵,更曾对吐谷浑、契丹、林邑发动过耀武扬威性质的劳师远征。而鲜为人知的,隋炀帝还曾对“流求”(现我国台湾地区),发动过跨海远征。这场远征发生于隋大业六年,此时距离隋王朝的覆灭已经不足八年。隋炀帝逞兵海疆,既没有实质占领寸土,也没有能宣扬华夏的仁德教化。殊不知,若放在整个东亚大历史角度来看,隋炀帝的这一次军事行动,既是中央帝国与东南亚王权的一次联合军事行动,又从实际上摧毁了印度教乃至印度文化在台湾地区设立的第一个殖民点,从而彻底改变了台湾地区历史。

隋大业三年,西历607年,隋羽骑尉朱宽与海师何蛮应杨广之命,入海求访异俗,到达流求,也就是今日的我国台湾地区。因言语不相通,抓住一人返回。次年,朱宽携带翻译前往流求招抚,要求流求国进入大隋的朝贡体系,孰料流求不从,只得取其布甲而还。

不像吴“大帝”孙权还要算战争的经济账对于素来好大喜功的隋炀帝来说,小小的流求居然胆敢拒绝天朝的招抚,这是不折不扣的外交侮辱,必须回报以军事惩戒——当然,如若外交上伏低做小,玩一套“辽东粪土臣元”的把戏,隋炀帝也可以随时叫停大规模军事行动,但是流求显然没有和中央天朝打交道的经验。

西历610年,武贲郎将陈稜带领一万东阳(今浙江金华)部队,沿海南下,进至义安郡(治海阳县,在今广东潮州市),与先前隋朝征伐林邑(越南南部)时获得的东南亚仆从军汇合(南方诸国人从军),从潮州出海,直驱台湾岛。

▲【中国台湾地区土著的航船】

隋朝大军在海上漂泊一月,方才抵达流求。陈棱率领部众上岸,流求人最初以为只是汉的商旅,尚与隋军中通晓流求语的“昆仑人”接洽,发现是隋军后再一次拒绝了堪称最后通牒性质的“慰谕”,并由流求王“欢斯渴刺兜”统领抵抗,旋被朝请大夫张镇周统兵击败。隋军攻克“低没檀洞”,杀流求“小王换斯老模”。

随后,天降大雨雾,历经长期航海和恶战的隋军饱受恶劣天气折磨,心生退意。陈棱杀白马祭神,恰逢云消雾散,隋军士气复振,进抵流求国都“波罗檀洞”——史称“堑栅三重,环以流水,树棘为藩”。

流求王欢斯渴刺兜背靠三重营寨和环壕,拼死一战。双方激战自辰时打到未时,流求军不支,退入营寨,陈棱趁机填平壕沟,攻破栅栏,彻底拿下“波罗檀洞”。隋军斩杀流求王欢斯渴刺兜,焚毁流求王城,俘虏流求王子“岛槌”在内的男女数千人,得胜回朝。

▲【大陆与我国台湾地区的各种交流路线】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这个故事和“印度教”有什么关系呢?这里的琉球国不就是一群盘踞海岛上的原始部落吗,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殊不知,玄机就藏在琉球那奇怪的网名、地名上。

相较于距离南海陆上数千里之遥的中原,直到秦始皇时期才大规模开拓南疆的中国,能直接通过海路抵达东南亚甚至我国南海地区的南印度,在交通和时间上就占到了先机。

再加上东南亚和我国南海地区的亚热带、热带气候,潮湿炎热的环境,并不利于周边形成稳定的大一统集权农业帝国,反而与南印度类似,容易先在沿海形成以航海、贸易为生的城邦,这样的城邦,自然更容易接受南印度各式城邦的文化模式,而非中原农业大一统帝国的思维。

于是,在生产方式和社会基础的双重作用下,印度人就在东南亚占传播他们相较于当地土著更先进的文化和政治、经济模式,其触角甚至一直延伸到了我国的台湾地区。

流求王之名“欢斯渴剌兜”、小王之名“欢斯老模”就是典型的印度语“头领”之意,而非本名。

同受印度文化影响的扶南王国,其头领先姓“混”或“混填”,其先祖建国神话就自称王族从海上来,是来自印度的正宗婆罗门,源出赫赫有名的憍陈如(Kaundinya)氏族,南梁天监二年(503),扶南遣使入贡,梁武帝诏书中就直接呼扶南王名讳为“扶南王憍陈如阇邪跋摩”。

另一边,王号“扶南王”则是受梵文影响的柬埔寨语“kurungbnam”的汉文音译,即“山大王”。

▲扶南王国

流求王姓之“欢斯”,大抵可以断言,很可能就是“混”、“混填”、“憍陈如”的另一种汉译写法,至于“渴剌兜”则是“某王”(kurung)的音译。按《隋书》记载,台湾地区土著呼流求王为“可老羊”,又说宴会时,“执酒者必待呼名而后饮。上王酒者,亦呼王名”,足见这“欢斯渴刺兜”并非流求王的真实名字,而是他自己的尊号“憍陈如王朝某某大王”。

小王“欢斯老模”的“老模”则是梵文“留陀跋摩”(Rudravarman)的音译,多用作庶子、王弟的称号,也是扶南国史书有记的最后一代国王,杀嫡兄弟篡位的憍陈如·留陀跋摩的名讳。

被俘的流求王子“岛槌”同样也是一个印度风很重的名字,与《隋书·真腊传》里的真腊国王“刹利氏,名质多斯那”相近。流求王欢斯渴剌兜之妻“多拔荼”或者就是“陀跋摩(Darvarman)”的土人发音,亦是一个印度教尊号。

至于流求的两座村寨般的“城市”,它们也有一个响亮的印度名字:小王所居的“低没檀”正是扶南王国的旧都“特牧城”或“毗耶陀补罗”的别译,意为“猎人城”,大王所居的“波罗檀”则源出印度佛经《大智度论》,意为“渡布施河得到彼岸”。

▲【扶南国的印度教寺庙遗址】

▲【出土的扶南国石碑】

▲【扶南王国鼎盛期】

▲【真腊王国鼎盛期】

但隋朝的流求与印度教乃至和东南亚局势的联系并不仅仅是几个名字而已,更可能是扶南王国的航海者建立的殖民点——这类事在东南亚史上层出不穷,王族的一部分航海去别的岛屿封邦建国之事屡见不鲜,连中国的高僧西天取经,返国时也夺取海路,许多时候就是乘坐印度、东南亚政权或商人的海船。

而以武汉大学历史教授鲁西奇所论,当隋征林邑时,真腊一并扶南而拥有其大部分疆土,隋军为远征流求所招募的海师、南国之人很有可能有一部分来自新兴的真腊国。时任的真腊王摩醯因陀罗跋摩(Mahendravarman)还没有能够完全消灭扶南旧王族的残余势力,他可能就想到借助摧毁了林邑王国,已经与真腊接壤的大隋帝国之手去摧毁。提议隋朝远航的海师何蛮以及加入隋军的部分“昆仑人”,很可能就是他委派或指示的。

只是凭借台湾海峡复杂的水文,以及并不利于大陆移民横渡的洋流,而试图在台湾地区抢先立足的欢斯/憍陈如王族,并没有能给我国台湾地区的高山族土著带去更先进的军事技术,《隋书》中记载流求军队虽然悍勇,但是没有纪律,更没有战争意识,“国人好相攻击,人皆骁健善走,难死而耐创。诸洞各为部队,不相救助。两阵相当,勇者三五人出前跳操,交言相骂,因相击射。如其不胜,一军皆走”,同时装备也差,只有一些“人皆薄小,多以骨角辅助之”的兵刃,十分符合台湾地区土著先民的装备水平和组织度。

▲【中国台湾地区高山族的军事武备】

▲【中国台湾地区高山族的盾牌及护甲】

隋炀帝攻伐“流求”的行动,看似只是重复了孙权数百年前航海夷洲的行为,是大隋好大喜功的又一证据,却“误打误撞”地摧毁了台湾地区第一个印度教的殖民点,从而也就改变了台湾地区的历史走向。

参考文献:

《隋书》

《亚洲古兵器图说》

《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

《流求王欢斯渴刺兜:台湾历史上的“印度化时代”》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洗兵大秦海上波,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83418.html
上一篇史林探秘:从上甘岭硝烟中走出来的特等功臣们之三
下一篇中国白酒起源与历史,这是个悲伤的故事?你知道吗?

为您推荐

唉,一只可怜的台湾鸽子

唉,一只可怜的台湾鸽子

真有点哭笑不得,但这真是一只可怜的台湾鸽子。一大早,我看到一张新闻照片,一位印度兽医,默默地注视着一只振翅的鸽子,鸽子的眼睛好像在说话:Byeb
台湾的街头广告文案,牛的!

台湾的街头广告文案,牛的!

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去看看台湾的街头广告。倒不是因为他们写的有多么“伟正好”,而是其美丽的精神状态,简直是我等打工人的楷模。
台湾女生到哈尔滨旅游被疯狂投喂

台湾女生到哈尔滨旅游被疯狂投喂

当三名台湾女生来到哈尔滨,他们没有想到会遇到一位热情好客的东北大姐。第一站:哈尔滨的灯光秀 第一晚,三名女生来到了哈尔滨市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