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留一个传宗接代吧?不要紧,要上都上,八子送红军,满门忠烈

留一个传宗接代吧?不要紧,要上都上,八子送红军,满门忠烈

前言

“老杨头,你这是何苦呢?两个孩子已经走了,这几个孩子还是让他们在家吧,哪怕到时候给你养老送终都行啊!”

“我不用他们送终,他们能在部队里面好好干就很好了,哪怕牺牲在战场上,也是他们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是他们应该的!”

“哎,你啊你啊,老杨头,真不知道该说你是聪明还是愚蠢。”

这是在瑞金的一个小山村中出现的一段普通对话,这样的话每天老杨头都会听到别人和他说,他也会每天回答别人好几遍,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下,他要将儿子送上战场呢?

一、送子上战场

图|杨荣显

瑞金,江西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城市,在那里的农民一出生就面临着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面对着一年比一年高的税收,老百姓在正常情况下难以生存,而杨荣显就是其中一位普通的老百姓。

农民出身的杨荣显从小就生活在压迫之中,为地主家种稻子、收稻子,放牛、喂马,全都是他的活,可是他平时却连饭都吃不饱,一家人想要勉强糊口还得靠地主的恩赐。

可是那些地主却每天不用干活,只是依靠下面佃户每年交的粮食就足够衣食无忧,这样巨大的生活差距让杨荣显感到不公平,他何尝没有怨恨过老天。

怨他没有被托生到地主之家,怨他为何人人不平等,为什么他们不用付出劳动就能收到高回报,可是老天通过时间告诉他,怨恨是没有用的,想要改变现状只能依靠自己。

为了让自己的生活环境有所改变,杨荣显更加努力做工,地主看他做得活计多了,每年给他开的粮食也就多了一些,再加上他到外地做零工赚钱,终于他攒下了一笔小钱,这些钱足够他娶媳妇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荣显娶妻生子,过着和父辈一样的日子,唯一的区别就是头上的辫子剪掉了,可是从清朝到民国,谁都挣到钱了,似乎只有老百姓还在底层苦苦地挣扎着。杨荣显也早就没有了少年时改变一切的决心,时光啊!总是能够轻易消磨一个人的意志。

杨荣显有八个儿子,儿子健康成长需要钱,儿子娶妻生子需要钱,总之,杨荣显要更加拼命干活,更加卖力讨好地主,祈求地主今年能够少交一些租金,让家里多点余粮。

图|清末老百姓生活

就这样,杨荣显卑躬屈膝的日子一过就是二十余年,为了孩子、为了家,杨荣显可以放弃一切尊严,只要他们能够生活下去就可以。无力改变,只能被迫接受,直到红军的到来改变了瑞金的一切。

红军似乎是一支特殊的军队,他们来到瑞金后帮助老百姓推翻了地主,还将地主大量的土地按照每家每户的劳动力分到各家各户,让每一位老百姓都能有自己的田地。

除此之外,他们与之前在瑞金的国民党军队不一样,国民党军队像土匪一样抢老百姓的东西,而红军连老百姓的一针一线都不拿,或许他们真的是改变自己一生的存在。

红军来了,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结束了,有了属于自己的田地,这是杨荣显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红军对老百姓好,老百姓自然而然地也就拥戴红军,普通老百姓没上过学,也不懂得红军的“共产主义思想”,但是他们只需要知道一点,红军对老百姓好就够了。

人民当家做主,在红军的支持下,瑞金的老百姓做到了,他们没有地主的压迫,没有佃户、佃农,有的只是勤劳、肯干,为了保证红军与农民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红军派出指导员,在指导员的指挥下,农村成立了自治委员会,成员都是村里的普通农民,让他们对自己村子未来发展都进行积极参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村子要自己做主。

1931年,苏维埃政府在瑞金正式成立,中共中央的旗帜每天也早早地飘扬起来。苏维埃政府的每一位都和这里的老百姓成为好朋友。

有时候老农送给那里的干部几斤枣、几枚鸡蛋,干部们也都有所回敬,虽然东西都不贵,但就是这样家常的东西才最珍贵,互相送才是真正的邻里相处模式。

图|瑞金

随着苏维埃中央政府正式宣布成立,红军面对国民政府的威胁也就越来越严重,因此,不得不在瑞金以及各地根据地进行招兵。

就在招兵的要求在瑞金发布的时候,杨荣显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来到了招兵现场,当场报名参军。

当杨荣显得知军队需要士兵的时候,他急忙将大儿子巨额二儿子叫到身边,和他们说:“咱们家现在不愁吃喝,这样的好日子是共产党带来的,现在他们遇到危险,要招兵了,你们两个去当兵吧!就算是我们家为共产党尽一份力。”

听到父亲这样说,两个儿子也是感恩的人,于是就同意了父亲的请求。在两人各自回屋将即将参军的消息告诉妻子后,第二天一早,他们拿着妻子准备的衣物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了招兵现场。

在报名后,杨荣显对着两个儿子说:“进了部队,要听党指挥,一切都听领导的,爹不指望你们建功立业,也不指望你们光宗耀祖,只希望你们可以为共产党的事业尽一份力。”

杨荣显看着两个儿子缓步走进了军营之中,他没有丝毫的落寞之情,有的只是儿子当兵的激动与愉悦,面对他这样的表情,自家老伴自然是不愿意的。

毕竟大儿子已经有了孩子,让两个儿子抛下妻儿去当兵,在战场上活着回来还好,如果出现危险,那岂不是让两个儿媳没有丈夫,孙子没有父亲吗?

因此,在两个儿子当兵后,杨荣显的老伴与丈夫渐渐产生隔阂,好在两个儿媳都是明理的人,自己丈夫也都给她们解释清楚。就这样,杨荣显一家继续平淡地生活着。

图|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要图

可是战争是无情的。1931年,国民党蒋介石已经将共产党视为“头号敌人”,开始对共产党进行多次围剿,面对共产党的小股部队,国民党军开始各种形式的围追堵截。

可惜,还是让共产党多次逃脱,只不过逃脱并不意味着没有牺牲,在国民党军的枪口之下,无数红军将士牺牲,其中就包括杨荣显的两个儿子。

哪怕两个儿媳日夜祈祷自己的丈夫在战场之上能够平安,但还是敌不过国民党的子弹射击。杨荣显的两个儿子刚刚入伍三个月的时间就传来噩耗,这让已经年过七旬的老人家心力交瘁,他没有想到自己送儿子参军的那一刻竟然是永别。

两个儿子走了,家中还有孙子,孙儿身体健康,儿子的血脉有所承继,这已经是目前最好的情况。

随着家里面失去了两个主要劳动力,为了不使田地荒芜,杨荣显只能拖着年迈的身体做更多的劳动,他要支撑起这个家,这个已经即将破碎的家。

可是他却丝毫不后悔当初将两个儿子送上战场,哪怕老妻、儿媳各个在暗中埋怨,但是他依然不后悔。

二、前赴后继

战争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死亡而停止,1932年,蒋介石再次组织兵力对红军进行毁灭性的打压,但是在国会上却惹出非议,蒋介石被迫下野,对于红军的作战任务也就被迫停止。

三个月后,蒋介石复出,并且成为真正掌握住国民党的军队,有了军权之后的蒋介石成为国民党的实际、也是唯一的领导者。而他对于红军的“剿杀”也开始了。

1932年6月,蒋介石切实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治主张,将围剿共产党作为目前国民政府的阶段性任务,对于日本侵略者暂时并不抵抗。

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要面临国民政府的围剿,另一方面还要抵御日本侵略者的威胁,在这种双面夹击的状况下,红军的状况并不乐观。红军为了缩小与两方之间的差距,也加大自己的政治成本,于是再次号召苏区百姓“扩红支前”。

面对着红军“积极参军”的号召,杨荣显得知这个消息后开始犹豫了。

杨荣显明白,自己目前耕种的土地上流满了红军战士的鲜血,他们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哪一个不是丈夫,谁又不是儿子,为了这些土地、为了老百姓的平等、为了心中的理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可是自己的两个儿子上战场刚刚三个月,在残酷的战争下两个孩子就这样殒命,连个囫囵尸首都没有,自己只能给两个儿子竖起衣冠冢,让他们的灵魂有所寄托。

两个儿子的牺牲,让杨荣显认识了战争的残酷和失去亲人的痛苦,可是参军是义不容辞的,到底该如何选择呢?

在杨荣显思索的这几天中,他每天闲暇时都会在两个孩子的灵位前闲坐,终于有一天,他想明白了,将剩下的六个孩子都叫到自己身边,叫到了两个儿子的灵位前。

老人看着屋里站着的六个儿子,也都不小了,欣慰地点了点头。

儿子们看着父亲的沉默式点头已经明白父亲的想法。

身为兄长的老三说:“爹,我们兄弟知道您是什么意思,我们去参军,我们给两个哥哥报仇,我们帮其他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其余兄弟听着三哥的话都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上战场是必须的,这件事不仅杨荣显知道,兄弟六个也知道,毕竟现在的安稳生活都是共产党给的,如果共产党的这片根据地被敌人侵占,那么自己来之不易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图|八子参军油画

虽然六个孩子上战场有了父亲的支持,但是母亲依旧对于认为上战场就相当于送死,自己的两个儿子就是这样死的,他不希望剩下的六个儿子也牺牲在战场上。

面对老母亲的不情愿,儿子们只好细声安慰,和母亲摆事实、讲道理,最终获得了同意。

马上要送六个孩子去上战场了,一年前是两个,现在是六个,可是在上战场前,杨家还要办一件大喜事,那就是把老三的媳妇娶进门。

对于杨家老三即将要参军的事情,女方家中也知晓,杨老三勇敢参军让已经订婚的妻子更想赶紧嫁过来,万一杨老三有什么不测,作为三儿媳还能帮衬一下家里。

面对未来儿媳的好意,杨家只能接受,就在杨家六个孩子参军前一天,杨老三结婚了。

第二天清早,依旧是在杨荣显的陪同下,杨家六个孩子都去参军,那个刚刚度过新婚夜的杨老三妻子也开始了对丈夫的思念。

当年送两个儿子当兵的时候,杨荣显喜上眉梢,可是现在他的内心却十分忧虑,不知道孩子们这一去还能不能回来,于是,在填写申请表的时候,杨荣显对着几个孩子是看了又看,生怕像前两个孩子一样再也见不到。

表格填完之后却出现插曲,原来杨家老七、老八年龄尚小,不够入伍年龄,所以他们两个人被刷下来,其余四名则进入军营。

被刷下来的老七老八也不气馁,在这里是因为乡里乡亲的都认识,没办法在年龄上作假,可一旦距离这里远一点,再偏僻一点,找一个谁也不认识的村子里,两个人也就可以参军。打定主意后,兄弟两人离开父亲,赶往二十里外的小山村中,果然成功报名参军。

三、英勇牺牲

图|苏区百姓

战争的残酷难以想象,蒋介石在掌握国民党全部权力后,对共产党发起了接二连三的打击,在国共军事装备差距悬殊的情况下,许多战士英勇牺牲。

在战场上,目之所及都是倒下战士的尸体,而这些尸体是无法被送回家乡的,只能就地安葬,或者全部进行焚化后安葬骨灰。在战场上,谁也不知道身边的战友来自何方,只知道在生死一线的时候我可以将后背交给你。

战场上每多一具尸体,背后就多一个破碎的家庭,他们都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的顶梁柱,现在牺牲在战场之上,更能激励身边的战士奋勇拼搏。

而其中就包括杨荣显的四个儿子,一起入伍的老三、老四、老五、老六。老三入伍前一天刚刚结婚,妻子每天还盼望着他回来,家中的老母正盼着儿子回来呢,没想到等来的还是一封讣告。

这上面写着四个孩子的名字,没有写牺牲的时间和地点,只写了四个孩子在战场上牺牲。

家族墓地的衣冠冢又多了四座,主屋中的灵牌又多了四个,杨家又多了一位寡妇。

就这样,原本热热闹闹的杨家十余口人,现在只剩下两个老两口,一个嗷嗷待哺的孙儿,三个丧夫的儿媳,已经在战场上生死未卜的两个小儿子。

杨荣显亲自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战场的事情很快在军队里面传得沸沸扬扬,甚至在瑞金的苏维埃机关报也将这个家庭的事迹刊登在报纸上。

当这篇文章经过党组成员一致阅读后都十分重视杨荣显家中的状况。

当年分田地的时候,杨荣显与八个儿子都是主要劳动力,家中所分得的土地数量肯定不少,八个儿子牺牲六个,再加上杨荣显的身体状况并不好,种地只是强撑着身体在劳动。

那个时代机器并不发达,在地里面的主要劳动力还得是男人,可是杨荣显家中的主要劳动全都压在三位妇女身上,他们要代替丈夫照顾父母。

1931年毛泽东在瑞金

杨荣显的事迹除了感动中央领导外,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深受感动,毕竟不是哪一家都有那样高的觉悟,能够将自己所有的儿子都送到战场上去。

为了让杨荣显老人能够有儿子在身边养老送终,为了让他家能够正常生活,中央领导邓小平亲自登门,向杨荣显送八子上战场的事情提出感谢,并向杨荣显承诺“一定会找到杨家老七老八,把他们安全送回到您身边。”

邓小平虽然是这样说,可是到处都是战争,杨家的两个孩子被分配到哪个军营中尚且不知道,谈何容易找到,老天不负有心人,在邓小平的积极组织人手寻找的情况下,杨家老七老八还活着,当时他们正在广昌战场进行战斗。

当杨家两兄弟听到六位哥哥都牺牲的消息后泪流满面,可是“我既是一个儿子,也是一名战士,作为儿子,我们不能不孝顺,作为战士,不能背弃战友、背弃军队,但是家中父亲有三位嫂子帮忙照顾,可是军队中的战友只有我们彼此。”

看着杨家老七坚定地说着那番话,邓小平也被感动到了说:“你们安心在前线打仗,家里我们给照顾,记得要好好回来,好好回家,你们爸妈在家里等着你们。”

原本杨家老七老八可以等到战局有优势的情况下回家看看,可是没想到,一场激烈的战役让兄弟两人都没能回家,广昌战场,杨家最后的两个孩子牺牲在那里。

杨荣显第三次接到讣告。孩子都牺牲了,一个也没有剩下,他们都走了。

这时候的杨荣显后悔了,他不该让所有的孩子都上战场,最后自己身边连个送终的人都没有,可是他又是不后悔的,孩子们战死沙场是他们的荣幸,为共产党做牺牲是他们应该尽的义务。

图|广昌战役(油画)

就这样,拿着讣告,杨荣显一下子就倒在地上,这次他没能再爬起来,躺在床上的他再也没有往日的精气神,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临死的时候都抓着大儿子小时候穿的肚兜,想必作为父亲的他有太多话想对儿子们说,说不完的说。

结语

在战场上,每一位牺牲的士兵背后都有一个坚持他们革命的家庭,他们的牺牲让家人们饱含悲痛,可是正是这些战士们在战场之上毫不退缩,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保证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能够获得更好地生活。

杨荣显将八个儿子都送上战场,八个儿子全部牺牲,这对于他的打击是巨大的,可哪怕是这样,他都未曾真正后悔过,因为英雄无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70606.html
上一篇184耿恭:“十三壮士归玉门”的男主角,你知道他的结局是什么样子吗?
下一篇53年,刚到哈尔滨就遭遇交警拦车,陈赓:把车开到政府办公大楼

为您推荐

黄维唯一一次违抗蒋介石命令,空军副司令飞往制止,黄维心意已决

黄维唯一一次违抗蒋介石命令,空军副司令飞往制止,黄维心意已决

1948年12月,正在解放军发起猛攻的时候,蒋介石给黄维和他手下各军长们写了亲笔信,签署了给十二兵团全体官兵的“嘉奖令”,连同早已准备好的毒气弹说明书空投到他的阵地上。然而,黄维兵团的官兵却把蒋介石的“嘉奖令”看成是“催命符”,一见这道“催命符”就知道快完了。仔细琢磨,却不无道理,蒋介石一到部队危急的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