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康有为逃到国外后,花重金150万买下瑞典的一座岛,如今归谁?

康有为逃到国外后,花重金150万买下瑞典的一座岛,如今归谁?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在革命尚未兴起的年代,他的一系列行动掀起变革的浪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人明知必死,毅然选择以身殉道,以血唤醒国人血性。

康有为提前意识到慈禧太后要对维新派党人下杀手,于是逃到国外,在海外华侨及各国间游走,后来他流亡到瑞典,曾花费重金购买了一座小岛。

如今,一百多年过去,康有为早已不在,且故去前,他就已经回到中国,当年被他购买的那座小岛现在归谁?

流亡多年,重金购岛

1904年,康有为游走于各国间。

此时距离戊戌变法失败,已经过去六年。

清廷对他发出通缉,悬赏高达十万两,更命人将他在广东的祖坟掘开铲平,就连他的学生梁启超都受到牵连。

康有为

多年来,康有为一直不敢回国内,辗转于日本、欧洲各国,到处奔走搞学说,不知不觉来到瑞典。

康有为在国外走动这么久,自然见过诸多异国风情,然而,瑞典却成为他心目中最美的国家。

他被这里的山水风景深深打动,曾在自己的随行笔录中夸赞瑞“典风光之美为天下之众”,尤其喜爱瑞典小镇沙丘巴登。

康有为曾书写大同书,在书中构建了一个人人平等、没有阶级划分、没有人间苦难的理想国度,却被人指为脱离现实,难以实现。

甚至,他本人辗转多年,自己也没有找到一条通往“大同世界”的道路。

所以,见到当时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康的瑞典,又游览了众多瑞典的风景名胜,康有为觉得瑞典相当接近他心中的“理想国”,于是萌生在此定居的念头。

他在海滨小镇沙丘巴登落脚,闲暇时,便去歌剧院、公园等地方散步参观,也常跟朋友一起乘船游览湖光水色,最后彻底爱上这里,决定购买房产长居。

在沙丘巴登附近有一座小岛,上面树木葱郁,风光秀美。

康有为见过这小岛的风光,于是花费高达一百五十万的价格买下了这座小岛,带着妻妾儿女搬入小岛居住。

他在小岛上建造了一座中国式的园林,取名北海草堂,当地人津津乐道,时常上去参观,并将这座岛命名为“康有为岛”

或许有朋友不禁要问,康有为被清朝通缉,流亡海外,怎么还有这么多的巨款,竟然能够买下一座小岛?

这就不得不提到他的过往经历。

开设讲堂,门生众多

俗说话:“寒门出才子”

人们提到文人学士,总会不自觉地认为他们大多出身贫苦。

但康有为绝不在此列。

康有为

他生于1858年,祖籍广东,老家在南海西櫵山印塘乡,其家是官僚地主家庭。

康有为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清朝为官,叔祖康国器官至广西巡抚,可见其家世显赫。

拥有这么好的家庭,康有为自然从小就饱读诗书,年少时就拜名师,先后研读宋明理学,孔孟学说。

与其他人不同,他读书极有一套,往往能别出心裁,提出自己的见解,且广开思路,善于学习各种学说,不拘泥于一格。

康有为

晚清年代,正是革命未起,百姓民不聊生的时代。

康有为见世间八股文章、科举盛行,读书人饱读诗书,却无一人能治这纷乱世道,遂对传统学术产生质疑。

较之同代人,他的思维可谓是极其开明。

国内学术无当下治国之道,他便去学习西方文化,由此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

康有为认识到,中国的问题其实是制度的问题,若想救国,必须改变中国的制度。

在西方学说的影响下,他逐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3年,康有为购买了《万国公报》,在上面宣扬西方文化,大谈西方声、光、化、电等教育学说、各国历史,痛斥国内诸多传统陋习,主张向西方学习。

为抨击传统,他曾书写《不裹足会草例》,呼吁解放妇女,男女平等。

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为自己主张的变法运动创作理论基础,先后著书两本——《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康有为无疑是个人精,这两本书都是在尊孔的名义下写成。

康有为

经过他的改编,原本偏向于传统保守的孔子变成了一个满怀进取精神,宣扬民主、平等思想的人。

这些学术一经问世,毫无意外地遭受到广大清廷守旧顽固派的指责,纷纷怒斥。

彼时康有为无疑是宣扬思想开放的第一人,他的学说通过万木讲堂广为流传,当时门生多达一百多人,梁启超便是其中之一,守旧派的斥责根本无法影响到康有为的名声。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惨败,晚清朝廷风雨飘摇。

变法失败,逃亡海外

甲午中日战争使得日本侵略者大为嚣张,逼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陷入被瓜分的危机。

消息传来,举国震荡,爱国志士无不痛斥清政府腐朽无能,视为国耻。

康有为联合十八省诸多应试举人,发起“公车上书”

书中提出富国强兵之法,希望光绪帝能从富国、养民、教民三个方面施行变法改革,每一方面他都做了详细规划。

如富国方面,可以改革钞法,设官银行;建筑铁路,维护权益;制造轮船机器,大力发展工商民营企业等等。

若是能够采纳,无疑能在教育、商业、国防等多个方面加强清政府的实力。

这次上书,其实是康有为的第二次上书,此前上书并没有被转交。

这一次上书,同样也没有让光绪帝过目。

不过康有为并未气馁,得中进士时,他再次上书。

这一回,由都察院呈上,终于让光绪帝见到。

光绪帝特别召见,与他商议国策,奈何碍于守旧派,还找不到合适的变法时机。

同时,康有为成立强学会,使得自己的改良派与帝党派结合,借此抗衡守旧派。

康有为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引起清廷恐慌,康有为趁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

为此他甚至借鉴日本的明治维新,写下《日本书目志》、《日本变政考》两本书。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得书籍内容适合当时中国国情,他擅自对明治维新的史实作出改动,后与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

光绪帝有感列强虎视眈眈,最终召见康有为,接受其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就此发起。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大刀阔斧,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作出诸多改变。

如禁止妇女缠足等此类传统陋习,废除八股取士,保护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操练海陆军,加强国家军事实力……

可以看出,康有为确实深受西方君主立宪制度的影响,意图把中国打造成一个无需改变封建制度的立宪国家。

然而,中国的国情岂会与外国等同?

康有为的变法思想在历史进程上起到了启发性的作用,但却有很大的缺陷和局限性,注定无法成功。

百日维新期间,清朝新旧两派的斗争极其激烈。

后党人士(拥护慈溪太后的守旧派)视康有为如仇敌,称其“妖言惑众”,把保国会贬低为“聚众匪类”。

慈禧太后

后党把持军事大权,光绪帝只有起草上谕的权力,诸多大事还要起草过后,上呈给慈禧过目才能施行。

为了让戊戌变法顺利进行,康有为试图寻找力量对抗后党的军事大权,这又是一招臭棋。

变法期间,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来华访问。

为寻力量对抗后党,康有为竟在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建议下,试图与日本方合作,还要搞什么“中美英日合邦”,此举无疑是荒唐至极。

李提摩太

这里就能看出,康有为虽然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熏陶,但本质上,仍是个顽固的封建文人。

在他看来,只要保住光绪帝,“保皇立宪”便是正统。

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在保住皇帝的情况下施行变法,壮大国家,“合邦”也无所谓。

这荒唐的做法引得慈禧震怒,垂帘听政,后又软禁光绪帝,“百日维新”变法运动就此破灭。

反对革命,归来复辟

康有为是个人精,慈禧太后的雷霆手段一经施展,他就知道自己定有杀身之祸,提前登上东渡日本的游轮,逃过一劫。

而与他一同发起变法的谭嗣同等六人就显得极有骨气,明知必死,仍然无惧,最终六人被慈禧下令斩首。

这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以自身鲜血,唤醒千万国人的血性,可敬!

戊戌六君子

与这六人相比,康有为后来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人不耻,甚至是沉沦。

他逃到日本,宣称自己身负“密诏”,肩负“拯救圣上”的大任,借此从诸多海外华侨手中募捐到了大笔钱财。

他还到各国间走动,开讲演说,利用自己“肩负救皇”重任的身份,吸引诸多外国势力与他接触,商谈合作,借此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赚钱并不可耻。

可问题是,康有为以“救皇救国”为名义收集来的钱财却不用于革命,他甚至是反对革命。

康有为

当初他逃到日本时,孙中山深知他影响力大,想邀请他一起搞革命。

然而康有为严词拒绝,称他是深受皇恩,而孙中山的革命是要推翻皇朝,他不能苟同。

甚至,他还勒令自己的诸多学生门人如梁启超等不得参与革命,一直做着“保皇立宪”、以君主立宪维持皇权的美梦。

既然不参与革命,那他聚拢的钱财都用在哪些方面上呢?

一方面,他利用手中钱财建立“保皇军”,招募人手。

虽然像模像样,但他却没胆子带人返回清廷救出光绪帝,反而利用“保皇军”的名头,又拉拢到不少人投资。

另一方面,他挥霍着聚拢来的金钱维持自身奢华的生活。

靠着聚拢来的财富,康有为虽然流亡多年,却过得有滋有味,跟贫苦一点都不沾边。

而且他的作风也有问题,自诩进步人士,又曾公开呼吁解放妇女,男女平等,偏偏自己又不止一个老婆。

最荒唐的是,晚年时候,康有为还硬扛着家人的反对,迎娶了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女子,即使家人抵制他也义无反顾。

而最惊讶的事情,则是康有为在瑞典购买小岛一事。

他辗转到瑞典时,生出安居的念头,竟耗费一百五十万元购买了一座小岛,打算在小岛上安度晚年,当地人称这座岛为“康有为岛”

康有为在这座岛上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国内形势发生改变,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抹去封建制度。

如此一来,清朝对康有为的通缉自然消失,加上其母病逝,他要回去奔丧,这才离开了这座风景宜人的小岛,返回国内居住。

此后,康有为不曾返回瑞典。

然而回到国内时,他却为人所诟病。

此时清朝已经覆灭,国内风气已变,人们再也不愿意相信封建王朝那一套。

偏偏他还认不清现实,还在宣扬“保皇”那一套,与一群称呼他为“康圣人”的守旧人物宣扬孔子学说。

但这时候的孔子学说与他过去提倡的又不一样。

戊戌变法前,康有为把孔子树立为“维新革变”的形象,现在,又把孔子塑造为封建势力的代表,如此反复无常,怎能不让人诟病?

无怪乎后来章太炎书写一副对联讽刺他——国之将亡必有(妖),老而不死是为(贼)

对联中故意少了妖、贼二字,便是暗指康有为是妖、贼!

1917年,康有为支持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护溥仪重新登基。

此举引发国内无数人反对声讨,后北洋政府出兵讨伐,复辟运动惨遭失败,康有为沦为笑柄。

张勋

康有为逃到上海,后去青岛隐居,再也不参与政治。

那可能有人要问,康有为一生都没回过瑞典,当初那座花费一百五十万买的小岛呢?

康有为终究还是有点读书人气节,虽然政治上一败涂地,但不愿连最后的底线也失去,故此他不愿再离开国家,最后病逝于国内。

而那座小岛因为无人管理,渐渐荒芜,后来被瑞典政府收归国有,已经是瑞典政府的资产。

小岛被改名为“饭店岛”,只是当地人依然喜欢称之为“康有为岛”

康有为

该岛后来成为一处旅游地点,只是随着时间流逝,小岛却不怎么吸引人,逐渐被人遗忘。

结语:

总而言之,康有为无疑是一个缺点很大,充满旧时代气息的文人,终其一生,都谈不上是什么革命家。

与其说,他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给后来人以启发。

不如说,他是意识到历史的进程,顺着进程在其中行走,顺便为自己夹带几分私货。

康有为前半生致力改革,虽不是全对,但引发了改革风潮,有一定历史意义。

可惜,后半生他逐渐沉沦,加之自身问题颇多,注定没法名留青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65435.html
上一篇井延坡工作室丨为什么我们被人民称作“自己的军队”
下一篇08·02-历史的今天

为您推荐

慈禧最喜欢吃的十道菜

慈禧最喜欢吃的十道菜

主要食材和烹饪方法:清炖肥鸭的主要食材是老鸭,经过拔毛去脏器后进行腌制,然后放入磁罐中蒸煮长达七十二小时。在蒸煮过程中需要持续观察,直到鸭肉变得
晚清老照片:慈禧太后出游前呼后拥,丐帮帮主衣衫破烂

晚清老照片:慈禧太后出游前呼后拥,丐帮帮主衣衫破烂

晚清的大事小事、大人物小人物早已化作烟尘,只有那些流传至今的老照片,能让我们直观感受彼时的社会图景。清军士兵,站姿端正。这位清军士兵站姿端正笔挺,显然受过严格的训练。他的装束带有新旧交织的特点,是晚清朝廷学习西方、编练新军的结果。端方(左)和陈启泰。这张照片拍摄于1908年,当时端方任两江总督,陈启泰任
连载丨非遗传承•联圣钟云舫民间故事(30):钟秀才鼓吹变法

连载丨非遗传承•联圣钟云舫民间故事(30):钟秀才鼓吹变法

非遗传承•联圣钟云舫民间故事(30)钟秀才鼓吹变法收集整理 庞国翔清光绪十六年,钟云舫所撰《足邑教案论》在四川引起强烈反响。他揭露了帝国主义荼毒我百姓的滔天罪行,提出“西人之衅,万不可开;西人之来,万不可止;西人之教,万不可灭”。他支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向学生讲授自然科学知识。他还将儿子送到外国留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