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论秦始皇与其子扶苏

论秦始皇与其子扶苏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父子亦是如此。然而虎毒不食子,和秦始皇集团尿不到一壶终会受其害,所以做为父亲的嬴政只能参考春秋时申伸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的教训,把扶苏送去边关。一则历练二则眼不见为静。所有英明的领导人首先考虑的是内部的团结然后才能建功立业于外,自古未有内部不和而将在外能有所为之事。嬴政刚统一六国正是要不断夯实基础稳定统一之局面,自己的儿子与自己思路不同臣下就不能一心按照既定方针办事,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此则嬴政所建立之功业则有累卵之危。

汉武帝儿子与其父意见相左,成年后每与其父争执。武帝后期便不能对仇国匈奴继续追击使其完全屈服。最终刘据逼得汉武帝集团反击,父子喋血长安街头,汉室蒙羞。刘据其孙汉宣帝登基后亦为之汗颜终不能改其祖父“戾太子”的谥号。唐太宗之子李承乾也是与其父思路不同,硬要在大环境都向汉文明崛起之路狂奔之时搞鲜卑化,致使贞观之治险些功败垂成,唐太宗也不得不废太子以稳定天下人心。以最疼爱子孙著称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在其子朱标成年后与其子意见相左,其后终不见明军开国时锐气屡次折戟沙漠,数次丧师败北于蒙古。搞得老朱大兴冤狱,把和他一起建功立业的功臣能将几乎赶尽杀绝。综上所述就可以理解,秦始皇嬴政之对其子扶苏之作为是多么英明神武空前绝后的,也可以明白为何都说:百代皆行秦政法了。因为秦始皇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于事业上,其事业万古长存也是理所当然的!

秦始皇赢政送扶苏去边关,即全了父子之情,又免了其子与秦始皇身边之人起冲突而像汉武帝父子一样喋血街头,更避免了唐太宗与朱元璋的麻烦,让自己与自己所奋斗的事业奋斗至人生最后一刻。让自己与事业万古长存生生不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64739.html
上一篇刺杀希特勒的“瓦尔基里”行动
下一篇李隆国:查理曼帝号与中古早期欧洲权势变迁(下)

为您推荐

李世民为何就那么在乎自己的《起居注》?

李世民为何就那么在乎自己的《起居注》?

撰文:赵立波“不要人夸好颜色,但留清气满乾坤。”翻开厚重的历史可以看到无数个人物最终黯然凋落成几片文字,而他们生前无不想以昂扬的正面角色出现在史书之上,以此让自己的色彩穿越历史受人仰慕。无疑大唐的李世民对于身后名做了最为全面的保护,​因此如同一个高超的时间设计者,最终让他的身上披满了光环,事情发生在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