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1951年7个老农刨开戴笠墓,开棺后发现有烧焦的残骨、一把九龙剑

1951年7个老农刨开戴笠墓,开棺后发现有烧焦的残骨、一把九龙剑

1951年春天,中山陵的7名老农前呼后拥地拿着铁锹、铁铲等挖掘工具,来到了紫金山戴笠的坟墓前,进行开棺破墓!

然而,戴笠墓用料十分讲究,是和中山陵一样的花岗岩,由蒋介石亲自下令,沈醉督造所成。

整块墓都是严丝合缝的土石结构,并不好挖。

近半个月过去,当戴笠的棺木被打开时,现场乌压压围了一大群人,时任中山陵警卫的刘维才也在。

他回忆说:“戴笠棺木被打开后,我亲眼所见,内有戴笠烧焦的残骨,左轮手枪一支,九龙宝剑一把,还有两个皮鞋后跟。那把九龙宝剑,已经被烧变形了,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一把刺刀。”

然而刘维才不知道的是,当初正是这把“九龙宝剑”要了戴笠的命。

坠机殒命,众说纷纭

1946年,对戴笠来说注定是难熬且熬不过去的一年。这一年,蒋介石已经与戴笠生出了罅隙,甚至密电戴笠裁撤军统。

然而这份密电,与戴笠意见相左,所以戴笠一边借故外出考察拖延,一边四处游说找外援,说服蒋介石取消裁撤命令。

1946年3月16日,戴笠在北平马汉三处办完事后,便在马汉三、陈先洲等人的陪送下驱车前往了天津,准备登机飞往青岛,想要与美国司令柯克上将密晤,争取柯克的支持迫使蒋收回成命。

然而到了青岛后,才知道柯克已经动身飞往上海。

他本欲追往上海,但另一边蒋介石却不停催促其回南京,于是只能使出“拖字诀”,先拖一天观看局势。此时戴笠内心仍旧是做好了第二天(3月17日)先飞上海见柯克,再动身飞往南京的打算。

3月17日上午11点左右,戴笠按照原定计划飞往上海。

天公不作美,刚飞出没多远机组便得知,上海正是瓢泼大雨的时候,只能请示戴笠,改飞其他地方。

南京戴笠是不能去的,于是他打算先飞徐州避避雨,等雨停再动身去上海,拿下柯克后就可以飞回南京见蒋介石了。

然而,就在飞机飞往徐州,途经南京西郊的岱山时(由于当时南京也下起了大雨,并且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飞机很快失控,直勾勾撞向了不足200米高的岱山半山腰。

飞机坠毁后,马上燃起了熊熊烈火,戴笠与机组人员无一生还。

戴笠坠机后,国民党对外给出的解释是“因天气问题,飞机不幸失控坠毁!”

然而这番说辞,显然不能令群众信服。

此前蒋介石密电戴笠裁撤军统一事,不是什么不公开的秘密,早已闹得沸沸扬扬。

对于戴笠死亡之谜,有3大说法。

其一,国军高层更清楚蒋介石与戴笠早有罅隙,且矛盾已久,所以有很多人私下认为,这是蒋介石命人在戴笠的专机上安装了炸弹,对戴笠进行的密裁。

所谓“飞机失控坠机”不过是子虚乌有,掩人耳目之词。

随着戴笠坠机一事沸沸扬扬,越传越凶,又有新的戏码出炉。

其二,有人言之凿凿地说,戴笠完全是因女色而丢了性命!

原来当时有位著名的电影明星胡蝶,火得大红大紫。

相传戴笠便被此女迷得神魂颠倒,不仅为其豪掷千金买别墅,还对其百依百顺,体贴入微。两人早已经是不可公开的姘头。

戴笠原本可直接飞往南京,然而正是听到蝴蝶的电影要举行首映,这才风尘仆仆地想赶到上海为情人站台,温存一晚后再动身前往南京。

恰恰是这次去上海,耽误了时间,碰上了雷暴天气,殒命岱山。

传言并非意外,而是谋杀?

其三,按照如今各种证据与确凿记载来看,矛头还曾指向他的亲信部下——马汉三。

那么为什么说马汉三要谋杀戴笠呢?这一切还要从那把九龙宝剑说起。

1928年,孙殿英掘了清东陵,闹得举国沸腾。

在盗掘乾隆陵墓时,除了得到数之不尽的珍宝外,尤数一把刀身纹饰九条金龙,镶嵌宝石的宝剑最为珍贵。

这把剑就是乾隆皇帝曾经爱不释手的“九龙宝剑”。

九龙宝剑造工、用料十分讲究名贵,通体绽放金色光芒,刀锋寒芒乍现令人不敢直视,所过之处,削铁如泥。

然而孙殿英德不配位,因为盗墓一事惹了众怒。为了平息舆论,就把盗墓所得大量珍宝,送给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

其中慈禧凤冠上两颗最耀眼的明珠送给了宋美龄,“九龙宝剑”则托戴笠转送给蒋介石。

恰逢抗战正酣,戴笠暗托北平心腹马汉三暂为保管此剑。

刚开始马汉三并不敢惦记宝剑,可当他用这把剑一试锋芒时,马上起了据为己有之心。

马汉三发现,这把剑不仅价值连城,而且削铁如泥。贪心一起,马汉三就想着借时局混乱蒙混过关,将剑神不知鬼不觉地据为己有。

1946年3月,戴笠听说自己的心腹军统北平站站长逮捕了日本大特务川岛芳子,于是马不停蹄地赶到北平,秘密提审川岛芳子,想要利用川岛芳子的关系,扩增军统在北平的地下情报网,同时套出一些有用的情报,以向蒋介石证明军统继续存在的价值。

影视图

提审时,戴笠多了个心眼,特意让所有人回避,由他亲自和川岛芳子面谈。

在提审川岛芳子时,戴笠竟从其口中得出一个惊天内幕——军统北平站站长马汉三曾在抗战中被捕叛变。

川岛芳子表示,马汉三被日本人俘虏后,献出“九龙宝剑”以保命,后宝剑又落入了她的手上。

直到马汉三搜查川岛芳子家时,才将这把“九龙宝剑”顺了回来。

戴笠心知,“九龙宝剑”一事,除了他与马汉三外,不可能有第三者知道还在马汉三手中。

自己当初让马汉三保管九龙宝剑时千叮咛万嘱咐,命其千万不能让外界知道宝剑的所在,加上宝剑本身价值连城,马汉三本人也绝不可能随意告诉他人。

为了不打草惊蛇,戴笠又假装浑然不觉马汉三曾投敌叛变一事,临行出发至天津前,故意给马汉三写了一封信勉慰其劳,同时又说了一大堆虚情假意的客套话。

然而正是这番话,让马汉三读出了绵里藏刀,笑里藏针。

与此同时,戴笠又故作云淡风轻地从马汉三处,要回了“九龙宝剑”。

此时他已彻底察觉戴笠对他起了杀心,手中的信不过是障眼法与缓兵之计。

同时他也很清楚,只待戴笠飞抵南京之日,便是自己人头落地之时。

第三种说法称,为了保住自己的项上人头,马汉三决定先发制人,抢在戴笠抵达南京之前,神不知鬼不觉地干掉他一劳永逸。

要干掉戴笠,堂而皇之地枪杀不可能,因为戴笠身边有大量训练有素的特务警卫,除了亲信旁人丝毫亲近不得。

下药更不可能,因为戴笠对吃的喝的向来谨慎,从不假于人手。有旁人在的情况下,一个转身后对于碗中餐和杯中物都绝不再碰。

马汉三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制造掩人耳目的意外,在戴笠的飞机上安装炸弹。

为了执行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暗杀任务,马汉三又找来自己的心腹死党,时任国民党华北军统督导员的刘玉珠执行任务。

马汉三得知戴笠要先飞青岛见美军司令柯克,遂密授刘玉珠先陪戴笠抵达青岛。

3月17日,刘玉珠获悉戴笠抵达青岛后,将于上午11:00起飞前往上海。

由于戴笠特意在青岛磨了一晚,因此刘玉珠便赶在戴笠登机前一小时抵达机场,以军统督导员的身份登机检查安全隐患。

机场警卫不敢阻拦,更不敢搜身,遂让刘玉珠堂而皇之地在飞机上安装了一颗定时炸弹。

原本炸弹的爆炸时间是定在戴笠飞抵上海空域时,所以当马汉三听说戴笠提前登机时,着实吓了一跳。

因为如果抵达上海,戴笠下飞机后炸弹才引爆,那死的就是他马汉三和刘玉珠了。

这个变故一度让马汉三脖颈发凉,感觉大限将至,然而没想到戴笠时运不济,飞机刚起飞没多久上海就下起了大雨,只能备降其他地方。

戴笠的打算是不去南京,备降徐州,等天气好了再去上海。

没想到一来一回间反而耽误了大量时间,最终导致飞机在经过南京西郊江宁县时爆炸,坠毁岱山。

九龙宝剑何去何从?

据说马汉三在整个暗杀事件中留下了大量痕迹,很快就被新官上任的毛人凤锁定,揪了出来。

王蒲臣时任军统局平津总督察兼肃奸委员会督察组组长,他对马汉三早有察觉,在戴笠巡视平津期间,也早早察觉了马汉三的异常之处。

戴笠飞机失事后,王蒲臣第一时间便断定是马汉三暗杀了戴笠,故在毛人凤走马上任彻查戴笠坠机一案后密电毛人凤:“戴笠去青岛时,马汉三亲信死党刘玉珠也随戴前往青岛,且一直在戴笠前后转悠,形迹可疑,需彻查!”

毛人凤马上调查当日青岛戴笠专机的警卫,果然发现刘玉珠先于戴笠上过飞机。

不久王蒲臣又传来消息——“马汉三在抗战期间曾叛国投敌,后又以帮李宗仁拉选票为筹码,借李宗仁之手处死了知情人川岛芳子。”

毛人凤收到密电后大惊,当即向蒋介石请示,蒋回复:速捕马汉三等归案!

很快,马汉三等参与暗杀戴笠之人便锒铛入狱,经毛人凤亲自提审,马汉三对自己暗杀戴笠一事供认不讳,于1948年9月27日被枪决

至此,戴笠坠机案告一段落,但戴笠的死亡原因至今都没有一个定论。

可话又说回来,那把九龙宝剑哪去了呢?

据沈醉回忆,当初他负责去岱山为戴笠收敛尸体,找到戴笠时,已经被烧得只剩下一具焦骨,而那把所谓的九龙宝剑更是被烧得只剩下一条铁皮,刀鞘刀柄早就化灰不见。

按沈醉的说法,他当时把那条铁片(九龙宝剑刀身)与戴笠尸骸一起收敛装棺,后来通通埋在紫金山戴笠墓了。

刘维才是中山陵的工作人员,沈醉这一说法在他那得到了证实。

据刘维才回忆,当时佃户们打开棺材后,把棺材里的戴笠尸骨和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包括那块铁片,一起通通倒进了坟墓前池塘里掩埋。

谁也没有想到,戴笠至死落了个尸骨无存。真是天道有轮回,报应不爽!

参考资料:

九龙宝剑与戴笠之死《期刊.警谍风云》2009年第7期

戴笠之死有他说《期刊.文史天地》2004.04

一把九龙宝剑揭开戴笠之死真相《期刊.史海钩沉》2010.04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5348.html
上一篇顾命大臣不慎打碎水杯,年幼的皇帝大怒,命人擒拿大臣并判处死罪
下一篇岳飞和秦桧的后人,后来的状况是怎样的?

为您推荐

黄维唯一一次违抗蒋介石命令,空军副司令飞往制止,黄维心意已决

黄维唯一一次违抗蒋介石命令,空军副司令飞往制止,黄维心意已决

1948年12月,正在解放军发起猛攻的时候,蒋介石给黄维和他手下各军长们写了亲笔信,签署了给十二兵团全体官兵的“嘉奖令”,连同早已准备好的毒气弹说明书空投到他的阵地上。然而,黄维兵团的官兵却把蒋介石的“嘉奖令”看成是“催命符”,一见这道“催命符”就知道快完了。仔细琢磨,却不无道理,蒋介石一到部队危急的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