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为隋唐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为隋唐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族是在与周边各族人民长期的融合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的成分而发展壮大的。

魏晋时期进入中原的各少数民族,经过200年左右到北魏统一北方的时候,已经基本汉化。鲜卑拓跋部进入中原时又带进一批新的部落,开始了新的融合过程。

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的民族融合的结果,又促使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

北魏末期,由于受到汉族文化影响,较少的边镇鲜卑和受它控制的各少数民族又进入中原,并且成为东、西两方政权的支柱,因而一度出现了鲜卑化的趋势,但它只是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融合洪流中的一些小的漩涡。

到了南北朝末期,各族人民在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已经和汉族基本上一样了。

高欢的部下包括鲜卑、汉人和其他各族人。他对军士讲话时而用鲜卑语,时而又用汉语,说明当时各族人民都懂得这两种语言。

当时的鲜卑族没有文字,诏令文书都用汉字,因此各级官吏都必须要认识汉字。

一个北齐的武将不会写字,签名时写自己的名字的竖的时候从下往上写,被人嘲笑为“穿锤”。因此,他的子孙也开始学习汉族的文化。

至于拓跋贵族的上层人物,汉化程度更深。

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

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各族人民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比如说胡乐、胡舞、胡床、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夷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的民族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53265.html
上一篇作家笔下的19世纪俄国:专制统治、官僚等级、官吏奴性与人性扭曲
下一篇汪高鑫:多重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研究

为您推荐

1940年,“中原狠人”数月连杀3名日寇少将,日寇连他名字不敢提

1940年,“中原狠人”数月连杀3名日寇少将,日寇连他名字不敢提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大陆上出现过很多猛人,有人一战独自击毙日寇数十人,还有人利用地形独自消灭200余名日寇士兵。但是很少有人,能吓得日寇连他的名字不敢提,但是这样的人却真实存在。1940年,中原地区3名日寇少将级军官接连毙命,死法一个比一个惨烈,至于低一级日寇军官则更是死伤惨重。而调查显示,所有的日寇军官死亡
民间流传的隋唐十八条好汉都是谁?他们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民间流传的隋唐十八条好汉都是谁?他们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隋唐十八条好汉出自民间戏曲和评书之中,最早提出隋唐十八条好汉说法的是清朝雍正和乾隆时期民间的评书《说唐全传》,后来在近现代时期评书艺人们又在隋唐十八好汉基础上创新出了四猛四绝十三杰等英雄人物形象。其实不管是隋唐十八好汉还是四猛四绝十三杰他们的结局大多不好,不是横死就是不得善终,只有主人公秦琼等少数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