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1951年,麦克阿瑟放言:准备20至30颗原子弹扔向中国!当天被撤职

1951年,麦克阿瑟放言:准备20至30颗原子弹扔向中国!当天被撤职

前言

在朝鲜战争中,美国越过三八线,发起战争。美国上将麦克阿瑟未经总统杜鲁门的允许,直接宣称,将要用原子弹向中国进攻。

此事一出,麦克阿瑟的言论,就遭到了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批判,并在当天就罢免了他“五星上将”职位。

在这场战役中,麦克阿瑟身为美国的一位将领,为何会有这么大的胆子,在不告知总统的情况下,便口出狂言呢?

军人家庭,天生傲气

麦克阿瑟,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一个军人家庭。他从小便跟随父母,在军营中生活。而他之所以走上军人的道路,正是取决于他的父亲亚瑟·麦克阿瑟。

亚瑟·麦克阿瑟是美国一位出色的职业军人。麦克阿瑟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便将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当做自己的目标。

亚瑟·麦克阿瑟调任后,麦克阿瑟跟随他,一起来到了西德克萨斯军事学院学习。从小就身处军营的麦克阿瑟,在来到学校之前,自身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军事知识,再加上他的聪慧与努力,让他受到了很多老师的喜爱。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麦克阿瑟便超越同龄人,直接越级来到了密尔沃基的西沿高中。在父亲的引导下,麦克阿瑟很快就接受了学校里的高强难度军事教育。

1899年,接受过强化训练的麦克阿瑟,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到美国著名的军事学校——西点军校。在这里,麦克阿瑟开始了真正的军事生涯。

在学校里,麦克阿瑟接受了大量的军事理论与军事练习。这些经历,为他后续的军事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麦克阿瑟日夜的刻苦攻读和勤加训练下,四年后,麦克阿瑟以优异的成绩,创下了学校25年以来的最高成绩记录。

几日后,麦克阿瑟在学校的推荐下,奔赴菲律宾,担任美军第三工兵营少尉。

麦克阿瑟完成学业后,在没有立下军功的情况下,便直接晋升为兵营少尉。这样的事情,在

军营里是十分少见的。

年少的麦克阿瑟,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不仅仅是因为受到父亲的引导,教师的提携,更离不开他自身在学校里的刻苦练习与钻研。

麦克阿瑟天资聪慧,再加上优越的家庭条件,让他的军事道路,一直顺风顺水。这让麦克阿瑟,从小便十分傲气。

麦克阿瑟的傲气,不仅来源于家里给予的底气,更来源于他自身对军事方面的自信与成就。

在日俄战争爆发的时候,24岁的麦克阿瑟,以美国驻东京使馆临时武官的身份,跟随父亲来到战争前线,观摩战役。

在前线,麦克阿瑟与父亲一同观察战事走向。有时,他会站在指挥官的角度,向父亲讲述,如果是他来领导战役,他会如何指导部队。

老亚瑟·麦克阿瑟听到后,对儿子的战役策略,连连称赞。

1912年,麦克阿瑟来到美国陆军总参谋部参与工作。在这里,麦克阿瑟第一次参与了制定国家大事的动员和战争计划。

1917年,麦克阿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第42步兵师参谋长身份,调动人员来到法国参与作战。战役中,麦克阿瑟的果敢与有勇有谋的策略,让部队获得多次胜利。

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总共获得七枚银星勋章和无数枚法国勋章。

麦克阿瑟是这次战役中,受到奖章最多的军官。他的战绩,不仅获得了本国的认可,更获得了法国士兵们的认可,法国士兵们对他的军事能力连连称赞。

屡获战绩,狂妄自大

麦克阿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辉煌战绩,传到了美国国内。麦克阿瑟的军事实力,受到了美国陆军部长和胡佛总统的认可。

1930年8月,麦克阿瑟收到总统让他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的消息。

麦克阿瑟出任陆军参谋长后,因为职位的提升,身上的傲气更是上涨了许多。

随后,麦克阿瑟开始反对美国国会因经济原因,而裁减陆军机构的计划。麦克阿瑟在军中肆意展开事件演讲,煽动士兵与他一起向国会反抗。

麦克阿瑟向国会抗议:“一支陆军可以缺乏口粮,可以衣着简陋,甚至可以装备破旧,但如缺少训练有素及指挥有方的军官,那么在战争时注定会被歼灭。胜利与失败的不同,全在有无干练而有效率的军官队伍。”

在麦克阿瑟的宣讲下,许多战士们为了避免自己被除名,站到了麦克阿瑟的一方。

麦克阿瑟在得到了许多陆军士兵的支持后,带领众多士兵与将领,向陆军部长发出抗议。在麦克阿瑟的辩护下,成功驳回了国会削减陆军军额的议案。

1941年,麦克阿瑟以美国远东军总司令身份,指挥美国军队在西南太平洋作战,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麦克阿瑟在战役中体现出的军事才能,受到杜鲁门总统的赏识。杜鲁门总统任命麦克阿瑟为驻日盟军最高总司令,负责对日军军事占领后的重建工作。

麦克阿瑟在战役中的辉煌成就,受到了美国人民的喜爱与信赖。

在人民的欢呼声中,获得嘉奖后的麦克阿瑟,逐渐变得狂妄,开始逾越职权。逐步干涉政治领域,试图参与政治方面的决策。

朝鲜战争,是东西方国家冲突最大的一次战役,杜鲁门看重麦克阿瑟在军事上的才能,于是派遣麦克阿瑟来领导这场战役。

然而,麦克阿瑟在这场战役中,在战略上与杜鲁门总统发生了许多分歧。但狂妄的他,丝毫不畏惧总统的职权,他以“联合国”总指挥的身份来向杜鲁门发出抵抗。

参与战役,产生分歧

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在对当前局势分析后,决定援助李承晚,向北朝鲜开战。

起初,美国考虑到北朝鲜与苏联结盟的关系,略微有些避战心态。

然而美国在分析当前局势后,因为恐惧共产主义势力,担心这场战役胜利过后,苏联与北朝鲜的势力会得到增加,威胁到美国的地位。

几日后,美国决定参与这场战役。“先下手为强”,阻止共产主义势力的增大。

在参与战役前,杜鲁门叫来了麦克阿瑟,与他一同商讨战役中的相关事项。

当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代表杜鲁门向麦克阿瑟通电告知消息的时候,麦克阿瑟只是沉默不语,没有明确表示自己对这场战役的态度。等到布莱德雷再次重复杜鲁门的决策声明时,麦克阿瑟才开口说话。

麦克阿瑟向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提出,在朝鲜战役中,不能限制他的职权与言论自由。

面对麦克阿瑟提出的要求,美国参谋长联席会、国务院和国防部,立即召开会议进行讨论。

麦克阿瑟的要求,分明就是在公然“挑衅”,他无非就是希望在这次战役中,能够有充分的发言权、决策权,甚至是决定权。

面对战事的紧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在会议结束后,便同意麦克阿瑟的要求。同时,也向他提出要求提:只要麦克阿瑟与政府的立场保持一致,便可以答应他的要求。

在双方协商过后,麦克阿瑟来到朝鲜战场。

朝鲜战争初期,美国明确参与作战的目的,是让北朝鲜退回三八线以北,恢复以往界限。

美国自身对于这个三八线,十分重视。因为一旦越过三八线,必然会让苏联与中国参与到这场战役,那么这起战役将会造成大量伤亡,也就偏离了美国最初参加战役的目的。

关于这场战役,美国特别注重苏联的反应。美国艾奇逊曾询过问斯大林。当时斯大林表示,这是一场国家的内战,他无权干涉他国内战,所以没有表示要参与这场战役。

对于中国,当时美方给予的回答是,中国在刚建立新政权后,首要的目的便是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无力干涉这场战役。

再者,美国以其自身的角度认为,中国与苏联结盟后,便丢失了本国的决定权,处处听命于苏联的决定,依照苏联的朝向进行。所以他们断定,在苏联不出兵的情况下,中国绝不会贸然出兵。

杜鲁门在听取艾奇逊的讲述后,心中还是有疑虑,他找到麦克阿瑟,询问关于苏联与中国参战的可能性。麦克阿瑟表示:朝鲜战争,中国出兵干预的几率非常小,如果中国在前两个月便参与了战斗,那还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中国没有参与,所以无需担心。

之后,艾奇逊再次说道:如果中国真的在后续参与了战役,那中国必将面临一场“腥风血雨”。

两人的话,让杜鲁门信心大增,决定全力参与这场战役。

随着战役的持续,朝鲜战争的战线来到了三八线附近。面对这个界限,双方都不敢轻易触碰,与此同时,美方与朝鲜的战场打到三八线的消息传到了美国国内。

在战争的僵持下,美国国内和联盟国呼吁和平解决战役,退出三八线。面对国内群众的呼吁,美国政府也逐渐动摇,决定放弃“以武力统一朝鲜”的意图。

麦克阿瑟得知,美国政府将要草拟和平解决朝鲜战役的时候,立马向杜鲁门发出电报,反对他的决策。

杜鲁门从麦克阿瑟的电报中,看出了麦克阿瑟的意图。麦克阿瑟想让美国越过三八线,继续攻打。这也是杜鲁门的想法,但考虑到美国国内人们的呼喊,为了避免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他放弃了武力,决定和平解决。

麦克阿瑟不甘于战役就这样结束,他在杜鲁门发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之前,找到了蒋介石。并在美国军中肆意鼓舞战士们的士气,强调这场战役对美国制海权和制空权的影响,决定挑起战争。

杜鲁门知道后,非常生气。他在蒋介石出兵前,就赶到了台湾,找到麦克阿瑟,再次告知他,决不能卷入中国内部事件。

蒋介石一开始就不愿意涉及这次战役,只是见到麦克阿瑟以盟友的身份前来求援,在犹豫后勉为其难的答应。因此,蒋介石在看到杜鲁门与麦克阿瑟的分歧后,正好找个台阶,站在杜鲁门的一方,推脱了麦克阿瑟的援助。

但杜鲁门万万没有想到,在他阻止蒋介石的介入后,麦克阿瑟又惹出了一个“大麻烦”。

矛盾增大,逾越职权

麦克阿瑟本是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却试图参与国家政治方面的事务,他本身就不具备政治才能,却想凭借自身的力量,来遏制社会主义。麦克阿瑟狂妄自大的个性,让他逐渐迷失立场,陷入了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漩涡中。

在美国宪法中,为了防止拥有大量兵权的将领,逾越职权,攫取政府实力。美国宪法赋予总统巨大全力,坚持“文职政府控制军人”原则。必要时刻,杜鲁门可以撤掉麦克阿瑟的所有职位。

总统权力“神圣且不可侵犯”,即便麦克阿瑟曾为美国立下许多战功,但都不可以试图干预总统职务和政府的决定。

仁川战役,美军登陆成功后,杜鲁门便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在麦克阿瑟的煽动下,杜鲁门还是越过了三八线。之后,朝鲜战争已经不再是朝鲜内部的战争,而是属于美国发起的一场侵略战争。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来到战场守卫疆土,将美国侵略者击退到三八线以南。

这场战役,给美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中国志愿军共歼灭敌人三万四千人。其中,美军就有两万一千多人。这是美军自珍珠港事件之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

麦克阿瑟与杜鲁门在得到消息后,两人互相责怪。一向傲气的麦克阿瑟将他失败的原因全然怪罪到杜鲁门身上,杜鲁门知晓后更加愤怒,但出于目前战事的考虑,并没有当场掀起风波。

1950年12月,英美首脑在华盛顿会谈时,英国首相艾德礼直接对杜鲁门说:朝鲜战役,绝对不能向中国轰炸,要避免与中国进行大战。如果此时再扩大战役,那对西方国家来说必将是一场“血雨腥风”。

杜鲁门听从了英国首相的建议,的确,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已经处于“休养生息”的状态,如果美国此时带头进行轰炸,引来的必定是各国的嘲讽与孤立。

但麦克阿瑟并不会顾及到这些,他一向处于战争前线,在经过多次战役的胜利后,他的胜负心与虚荣,绝不容许他在现在结束战争,更不允许自己昔日辉煌的战绩,丢失在中国的手中。

麦克阿瑟决意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迎来的短暂和平。不久后,麦克阿瑟的演讲,掀起了一场风波。

麦克阿瑟认为:“中国是西方的宿敌,而且是亚洲前途的巨大威胁;挽救的办法就是采取强有力的军事行动。”

1951年3月20日,麦克阿瑟接到杜鲁门的声明,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不再扩大战争范围,力图找寻和平方式解决战争。

但麦克阿瑟固执己见,歪曲了声明事实,他在杜鲁门发表声明之前,再次抢下机会,公然告知:将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本土。

4月11日,麦克阿瑟在准备对东北进行攻击时,说:“用20至30颗核弹扔向中国”。

杜鲁门听到麦克阿瑟即将发射核弹攻击中国的时候,心中甚是害怕。他惧怕这一举动,会引发苏联参与这场战役,到时,美国的局面会更加危险。

于是,杜鲁门立马要求麦克阿瑟,停止攻击中国的行动。

但麦克阿瑟并没有听从杜鲁门的命令,在公然反抗杜鲁门之后,派遣侦察机飞入中国领土,刺探军情。

杜鲁门知晓后,勃然大怒,在麦克阿瑟说出用核弹攻击中国的当天,便召开了记者会,在会议中正式宣布,罢免麦克阿瑟职位。

杜鲁门表示:“我深感遗憾地得出结论,陆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有关正式职守的问题上,不能够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国政府的政策和联合国的决策。鉴于美国宪法赋予我的特殊责任,以及联合国特别委托我的责任,我已决定更换远东统帅。因此我免去麦克阿瑟的各项指挥权,并已任命李奇微中将接替他的职务。”

而麦克阿瑟在家听到广播中他被撤职的消息的一小时后,麦克阿瑟收到了正式被罢免的命令。

纵然在这之后,美国国内出现了许多为麦克阿瑟“义愤填膺”的人群,但却始终挽回不了他被罢免的事实。气愤不已的麦克阿瑟,在告别演说中,发表了《老兵不死》的演讲,以此表达不公。

麦克阿瑟的罢免,轰动了朝鲜战争中战役的双方。

4月15日,《人民日报》评论关于麦克阿瑟被罢免的事情:“麦克阿瑟的下台,是中朝人民抗美斗争的新胜利,也是世界人民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一个胜利……很显然,麦克阿瑟是在中朝两国人民的抗美斗争的铁拳打击下倒台的;它标志着美国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失败,世界人民反对美国侵略保卫世界和平的胜利。”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禁发问,为什么麦克阿瑟多次对抗杜鲁门的决定,并擅自向军中随意发出命令的同时,杜鲁门一直没有罢免他。而是等到麦克阿瑟声称,要用核弹攻击中国的时候,就立刻罢免了麦克阿瑟呢?

其实,对于美国总统杜鲁门来说,麦克阿瑟确实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军事将才。同时麦克阿瑟为美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出了许多贡献,于美国人民而言,麦克阿瑟是护国的英雄。

从军事将领来说,他也是非常优秀的军事领导者,再加上他父亲在军中的名号和战绩,更是让美国军队对他敬重几分。只可惜,一向傲气的麦克阿瑟在经历多次胜利后,太过猖狂。丝毫不畏惧总统的职权,一味的做出反抗。

在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没有站在美国政治立场上去细想。一向只懂得军事谋略的他,在不懂任何政治与国际事务的情况下,肆意决定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开战。

但是,从麦克阿瑟的身上,可以显示出当初美方的真实意图与野心。麦克阿瑟不像杜鲁门那样,拥有相应的政治才略,所以他毫无顾忌的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暴露他的野心,也就是当时美方的野心。

麦克阿瑟就是当时美方皮囊下,所掩盖的真实面貌,他们的意图就是越过三分线,侵入中国与朝鲜。

一匹恶狼,即便是身披一件绵羊的“外纱”,也丝毫掩盖不了内心中邪恶的意图与称霸世界的野心。

对于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役中的作战态度与指挥战略,大家在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39709.html
上一篇有意为之?南京玄奘寺供奉日本侵华战犯3年,是谁在进行文化渗透
下一篇《星汉灿烂》中君姑、女君、姒妇、娣妇等名称,你知道是何意吗?

为您推荐

令日本投降的不是原子弹,是“绝望”

令日本投降的不是原子弹,是“绝望”

1945年8月9号,苏联对日本宣战。9号上午的10点半,日本最高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才首次讨论无条件投降的问题。此前,日本领导层没有认真考虑过投降这件事,9号上午11点,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爆炸。但消息传到“最高会议”,几乎没有引起议论,因为参加会议的人,正在争论接受《波茨坦公告》时,向盟国提什么条件。因为争不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