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什么是“三至”?

什么是“三至”?

【“曾子曰:‘敢问何谓三至?’孔子曰:‘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悦,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明王笃行三至,故天下之君可得而知也,天下之士可得而臣也,天下之民可得而用也。’曾子曰:‘敢问此义何谓也?’孔子曰:‘古者明王必尽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实,既知其实,然后因天下之爵以尊之,此之谓至礼不让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禄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谓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悦。如此,则天下之明誉兴焉,此之谓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

出自《群书治要》卷十《孔子家语》。

曾子说:“请问什么是‘三至’?”。孔子为曾子讲解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三至”。“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高的礼不需要讲谦让,天下就能够得到治理;“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悦”,最高的奖赏不需要耗费资财,天下之士都喜悦;“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最高境界的音乐不需要发出声音,就能使天下的百姓感到满足而和睦相处。如果明智的君主能够认真地实行这“三至”,天下的君主都会知道他的名声,天下的士人都可以做他的臣子,天下的人民都可以为他所用。

“曾子曰:‘敢问此义何谓也?’”曾子听了之后,还是不太理解,于是问道:“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再详细解释?”

“孔子曰:‘古者明王必尽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实,既知其实,然后因天下之爵以尊之,此之谓至礼不让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禄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谓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悦。如此,则天下之明誉兴焉,此之谓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

孔子说,古代明智的君主对于天下贤德之士的名字都很了解。比如现在一些企业家在各自的企业落实《弟子规》,不仅自己企业变成幸福企业,还无私无求地向社会大众义务办班,推行伦理道德教育。对于社会风气转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做出很大的贡献。对于这样的人,就要知道他们的名字。

“既知其名,又知其实”,仅仅知道他们的名字是不够的,还要调查一下他们是不是名实相符、名副其实。因为很多人特别喜欢做宣传,名声很大,但不一定有真才实德。

“既知其实,然后因天下之爵以尊之”,知道他们所做的事名副其实,确实不为名、不为利,无私奉献,目的是使人们看到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让人们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对传统化升起信心。相信人是可以教得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是适用的。虽然他们做好事不图名、不图利,但是如果国家能够尊重他们,给一定的名位,必将带动尊贤的风气,引导大家向他们学习。“此之谓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这就是最高的礼不需要讲谦让,天下便能够得到治理。

“因天下之禄以富天下之士”,用天下的俸禄,使贤德之士都富裕。国家越是认可、承认、激励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人,整个社会就越知道向他们学习,越去做利益国家、社会大众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越是谦让,国家越是忽视他,就会导致“不哭的孩子没奶喝”,结果大家要靠着哭和闹,去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这不是鼓励人们去上访吗?所以越是谦让,越要得到鼓励;而越是去争,越要考虑是不是要给他应有的权益。如果权益不应该给,他即使是争,也不能够给;如果权益应该给,他不争,也不能够忽视。“此之谓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悦”,这就是最高的奖赏不需要耗费太多的资财,天下的贤良之士就会非常喜悦。

“如此则天下之明誉兴焉”,如果领导者做到这几点,那么天下赞叹的声音自然就兴起来了。人们都赞叹你、佩服你,当然也愿意配合领导的政策。“此之谓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这就是至高的音乐,不需要奏出声音,天下的人民都能和睦相处。

这种治理境界是非常理想的、人人向往的,但关键在于领导者贤明,能够知人善任,任用贤德之士。这样就不需要花费力气,就可以使天下太平;也不需要耗费资财,天下的贤士都因各得其所而喜悦。如果贤德之士在位,他们言传身教,使人民受到良好的教化,彼此和谐相处,人民也会为国君所用。这种治理的境界听起来很容易,但是落实起来却很难。因为君主任用贤德之士,存在很多的难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35517.html
上一篇南京解放后3天,丘吉尔为何疯狂叫嚣:派航母到中国实行武力报复
下一篇大家读《左传》 |晋楚邲之战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