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刘伯温:连自己生死都不能预测之人,现在竟拔高到比诸葛亮还牛了

刘伯温:连自己生死都不能预测之人,现在竟拔高到比诸葛亮还牛了

刘伯温:空知千年事,无计保自身

我是实在不喜欢这刘伯温,就如同不喜欢李自成身边的牛金星一般,不同的是,李自成失败了,这牛金星做了贰臣,遂为民众所不齿;而朱元璋却是成功了,所以,刘伯温便被后世捧上了神位。

现在的人把刘伯温当作神,主要是说他能预测,有说能预测500年,有说800年,还有将更多现在发生的灾难,都附会在他的什么《烧饼歌》或《推背图》中。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后世都将诸葛亮同刘伯温并列,都属神人类,前者是智慧的化身,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受人民敬仰;而后者则是现代人的神化,将其推向了神坛,不过,除了类似风水先生的装神弄鬼,对他的认识,想必也没几人能说出个子曰来。

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状诸葛多智而近妖”,但他的忠诚和睿智,已是深深的融化在国人的血液之中;而传说中的刘伯温则是个彻头彻尾的“妖人”,只能当作神话般的人物来看待了。

因为朱元璋的成功,在刘伯温的身上便增加了许多的光环,也算是个“斜杠”人物,头衔中什么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开国元勋的也是一堆,但如果细读史书的话,这些也是后人累世叠加而形成的,他所起的作用,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即今浙江文成人,故称刘青田,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辅佐朱元璋建立功勋,在文学史上,他与宋濂和高启合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年65去世,武宗朝追赠太师,谥号“文成”。

刘伯温是典型的文人一枚,从小在温州山区长大,他聪慧过人,12岁即考中秀才,后去府学攻读,23岁考中进士,但由于明末战乱,未授官,一直在家闲居。

三年后除江西高安县丞,乃正八品阶,但由于其正直廉明,刚正不阿,为上所忌,不久便辞官回乡,蛰居隐退。

49岁时,应朱元璋之邀,任为谋臣,一直为其出谋划策,官至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还乡,后患病在家乡逝世。

他的死因是个谜,现在主流说法是被朱元璋授意胡惟庸害死的,不管是否是实情,但此时的刘伯温早已让朱元璋厌恶,有害死他的理由,而死后全然没有任何追赠,他后来的谥号等都是百年后,明武宗时方才获得的。

刘伯温被誉为诸葛亮似的军师级人物,这实在有高抬之嫌,他投靠朱元璋较晚,与朱元璋第一层级的淮西帮来看,他算不得权力中心的人物,当时的徐达和李善长为左右相国,而常遇春、汤和及汪广洋等人才是朱元璋倚重的人物。

当上述这些人封公封列侯之时,刘伯温仅是“伯”的级别,同这些人相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所以,我很怀疑史载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是否为实,要不就是朱老八喝高了,随口打哇哇,反正夸死人不用偿命。

将刘伯温比为开国元勋,实在是稍显勉强,他在大政方针和军国大事上,是有功于国的,这点肯定不容置疑,但远达不到开国元勋的级别,不然,不说列“公”之位,至少也要弄个“侯”来玩玩嘛。

刘伯温在阴阳八卦方面可能是很有研究,他曾担任太史院使,大概是相当于国家天文台台长,这对于当时迷信的人来说,可能是有着一些蛊惑作用,但从这一职务来看,应该不具备进入最高权力圈的实力,就如同古时巫师用龟壳占卜一般,他也就是一个巫师般的人物,一个特殊的“参谋”而已。

说起朱元璋身边的谋士也是一大堆,要说刘伯温位列前茅怕也勉强,但在这些谋士中,对天文的通晓,肯定是无人能出其右,这也是他高于这些谋士之处。

刘伯温当是一位风水大师,通晓阴阳,说白了,也就是个装神弄鬼的神棍,这在当时民智未开之际,肯定是被人崇拜的神级人物,要说是依靠这就能帮助朱元璋夺取了天下,头脑正常的人是不会相信的,靠风水得天下,这本身就是典型的反智言论。

后来的他进入御史台任职,这可能是因为他敢于直言的性格,但令人玩味的是,他只是担任御史台的大夫一职,上面还有汤和及邓愈等人掌管,一个部门尚不能主政,这谈何重臣一说,更不要说比作诸葛亮了。

朱元璋起家之时,李善长就跟随左右,他是朱元璋真正的左膀右臂,是萧何级的人物,他荐言时,前后左右,里里外外,都会详细地全盘道出,生怕朱元璋听不明白。

相比之下,刘伯温则不同,可能是他的职业习惯,他在献计献策时,总是要故弄玄虚,说话留三分,以示其“天机不可泄露”的神秘,“顾帷幄语秘莫能详”,这让叫花子出身,喜欢直来直去朱元璋如何受得了,所以,朱元璋并不是很喜欢这刘伯温。

作为一名乱世中出身的知识分子,刘伯温归隐的思想是很浓烈的,他的入仕和建功立业只是为其归隐的铺垫,如那春秋时的范蠡一般,功成名就之后,泛舟五湖,在太平盛世之下,寄情山水,闲云野鹤,这是他的理想。

结发事远游,逍遥观四方。

天地一何阔,山川杳茫茫。

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

登高见万里,怀古使心伤。

伫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

这是他的一首名为《感怀》的诗,也是他志向的表述,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是有着如陶渊明一般的归隐情结,但这最后一句,却又道出了想要出人头地的抱负,可以说,这是他的一种纠结,或者说,他并不是一个真隐士。

朱元璋作为皇帝,御人之术是其根本,高深莫测是其特征,而这刘伯温是个极聪明之人,又常故作深沉之状,这让朱皇帝有些吃不准他的感觉,或者叫总觉得被他看穿,如同三国时曹操对杨修一般,这让朱元璋如何能有安心。

当后来的朱元璋开始大戮功臣之时,这刘伯温应该是难逃这一劫的,所以,我认为,即使不是他指使胡惟庸毒杀,也是一种知情下的默许。

当然,是否是被毒杀也是有争论的,很多人认为刘伯温是善终,而几部有关他的电视剧也是这样的描写,神机妙算的他如何能横死?但是,这也是相对于如李善长和汪广洋这些人而言的,毕竟,他好歹是死在故乡的家中。

正史中对刘伯温的评价很高,而当世之人也是好评如潮,如宋濂就评价他说:“每以倔强书生自命,负气甚豪,恒不可一世士。”其它还有如“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等等,当然,这些都有过誉之嫌。

刘伯温有大才,这个是不可否认的,他深谙韬略又刚正不阿,这些都是一代知识分子的楷模,但现在有些人依据一些传说,将他是无限地拔高,甚至到了更胜诸葛亮的地步,这个就有些过了。

他们的理由是,虽然诸葛亮功盖三分国,但毕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而刘伯温却是佐天下成一统,所以,刘伯温比诸葛亮更胜一筹,也是必然的。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且不说二人在辅佐帝王的地位上不在一个层次,刘伯温的作用肯定是被夸大了;再者,诸葛亮的“两表一对”,其忠诚之心,岂是刘伯温最存的“闲鹤”之心可比,两者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但刘伯温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很高的,他不仅留下大量的诗词文章,而且涉猎甚广,在很多门类中都有他的著述,说他是明代首屈一指的文学家,倒也不算太过分。

就数量和门类来说,诸葛亮同其相比肯定要相差甚远,在文学史上也并没有什么地位;但是,诸葛亮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哪有如“闲云野鹤”的刘伯温那么多时间来舞文弄墨。

再说了,当今爱好文学的人肯定是熟知诸葛亮的《出师表》,而刘伯温除了那篇《卖柑者言》有些人知外,其他又能有几人识得?

刘伯温是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我之所以不喜欢他其实也有些没有道理,因为,那些被附身的呼风唤雨“半仙”一类,并不是他能左右的。

将他作为智慧的化身并无不可,他聪明绝伦又饱读经史,当得起智者的称呼,他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造成的,说遇人不淑当不为过,倘若他遇到一位如李世民一般的圣明之君,辅助其开创一朝盛世也是可以想象的,不幸的是,他遇到的是朱元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23388.html
上一篇唐朝宰相上朝时,被刺客当街杀死,谁是幕后的主谋?
下一篇1986年,葛振林重返狼牙山,45年前的救命恩人问他:还记得我吗?

为您推荐

哈哈,襄阳,南阳火拼诸葛亮?

哈哈,襄阳,南阳火拼诸葛亮?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举办诸葛亮文化节的同一天,有一位南阳的主播,竟然跑到襄阳古隆中诸葛亮隐居所在地,现场直播要打假。
耗资3亿筹拍历史剧《诸葛亮传》,是烫手山芋,也是机遇

耗资3亿筹拍历史剧《诸葛亮传》,是烫手山芋,也是机遇

文案:十四北编辑:南枫什么题材,观众永远对其满怀期待却又最怕翻车,剧情出一点差错就容易被喷上天?必是历史古装。神秘的历史人物被搬上屏幕,将冰冷的文字还原成栩栩如生的画面,观众可以在追剧时为剧中的角色感同身受,还能看到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不过历史剧看似已经有了固定的剧本和真实人物,可对于制作班底来
五面受敌,诸葛亮如何成功处理蜀汉的最大危机之一?

五面受敌,诸葛亮如何成功处理蜀汉的最大危机之一?

安居平五路是诸葛亮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高光”时刻之一。原著第八十五回提道:刘备去世后,蜀汉震荡,人心思变。在司马懿的建议下,曹丕联络五路大军共五十万,分别从东、南、北三个方向进攻蜀国。这五路分别是:鲜卑大人轲比能,自辽东南下,直取西平关;蛮王孟获,从南中引兵北上,攻益州、永昌、牂牁、越嶲四郡;降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欲晋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算是位极人臣的待遇)。颍川派代表人物荀彧认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这段话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意思是让曹操爱惜羽毛,不能称王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盘点94版《三国》主演现状:“五虎将”已去其二,“诸葛亮”仍活跃一线

盘点94版《三国》主演现状:“五虎将”已去其二,“诸葛亮”仍活跃一线

11月1日上午10时10分,著名演员陆树铭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去世,享年66岁。陆树铭的艺术生命和出演94版《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密不可分,由于其形象非常像关羽,并且演技可圈可点,他成了中国老百姓心中的现实版“关公”。关羽 94版《三国演义》剧照令人唏嘘的是,近30年过去,《三国演义》中演绎经典角色的演员们大都年近古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