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共和”二字,竟起源于公元前的一场暴动?

“共和”二字,竟起源于公元前的一场暴动?

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时间是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这一年的西周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虽然说看起来是两件事,其实这是一件事情的前因和后果。

为什么会有国人暴动呢?

刚刚经历了成康之治的周王朝不应该蒸蒸日上吗?

按照《史记》记载,这个时期的周天子,也就是周厉王宠信奸臣荣夷公,把周初期赏赐给各级贵族的土地山林收归国有。

如果土地山林本来就归各级贵族,现在收归国有或许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些土地山林是允许国人上山砍柴打猎摘果的,一旦收归国有,国人不仅不能上山打猎,不能下水捕鱼,甚至人民采来的果实都会被路上设卡拦截的士兵收归公有,再加之士兵们勒索财物,官员们贪污索贿,一时间国人怨声载道。

忠臣芮良夫与召公虎上朝谏言,周厉王不仅不听从还从卫国找来了巫师监视全国言论,并且还谕告全国“私议朝政,杀无赦”,导致更多无辜之人死于非命。从此人们不再敢在公共场合说话,见面都以目示意。

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

就这样到了第四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国人终于忍受不了周厉王的暴政,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动乱,这就是“国人暴动”。刚开始只有平民几十人,迅速扩展到各个阶级,有贵族,有国人,人数也暴涨至几万人。国人们拿起了武器,拿起了农具,拿起了所有能反抗的东西,像洪水一样涌向王宫。

暴动的结果是镐京王宫被烧,周厉王被赶出首都,召公虎为保护周厉王的儿子静,把自己的儿子冒充静,交给了愤怒的国人,他的儿子也在此次暴动中死去。周厉王被赶下台,朝中没有了君王,国内人民拥戴大臣周公与召公虎主持国政,替天行使职权,历史上被称为“共和行政”。

从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起,中国历史才有了确切的纪年。这件事情之所以意义重大,就在于开创了中国历史准确纪年,此后中国的历史脉络清晰,一直到今天,没有间断记载。

这就是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在史书上记载的大致情况。

背后的深层次逻辑

但是历史是不是真的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情况呢?真的因为周厉王是一个昏君吗?其实并不是。之所以会发生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有它深层的历史背景。

在西周早期,周王朝实力强大,成康之治让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全部臣服。但到了周昭王时期,西周逐渐开始衰落。以楚国为代表联合周边的一些国家公开反叛,导致周昭王被迫南征,虽然楚国被迫臣服,但是周昭王也在南征之后的归途中去世。

到周穆王时期,除了南方依旧面临叛乱问题之外,西北边的犬戎也公开反叛,周穆王不得不征伐犬戎,虽然战争是胜利了,但双方的矛盾怎么可能因为一场战争就化干戈为玉帛呢?

其他地方的小矛盾就更不计其数了,这种局面即便是经历了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四代君王依旧没有能够改观。传到周厉王的时候,只能说是越来越严重。

在周厉王晚期,周王朝面临着南北二线作战的局面,军费的开支非常庞大,解决积弱现象刻不容缓。

他为了应付这种战争的需要,启用在经济、军事上有专长的荣夷公和虢公长父,被迫向民众征集很多的各种各样的物资。荣夷公也确实帮助周厉王在经济上做出了采取打击贵族经济加强王室经济的改革措施。在法制建设方面,启用了前面所提到的卫巫,这里的卫巫应该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类似于清代雍正的粘杆处,只不过周厉王只是简单粗暴地将这一组织分散在城中对民众和贵族进行监视。

种种措施虽然看起来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变革,但他面对的是庞大的旧贵族,在奴隶社会这种改革无疑会触碰到他们的高压线和既得利益,甚至触碰到了普通民众,导致国人暴动。

所以国人暴动实际上是与周王朝所面临的严峻的政治形势是密切相关的,而不仅仅是周厉王本身的性格特征导致的。

那怎么会出来共和行政呢?

在赶走周厉王之后,周王朝邀请周公、召公来共同执掌朝政,所以叫号为共和。今天我们所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的共和,实际上就是来自共和行政。

但关于共和行政到底是谁来执掌朝政,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朝政,这也是《史记》中记载的。

还有一种说法讲的是一个共国的国君,名叫和,当然也是周王朝的同姓大族,曾经一度入为王朝的卿士高官。因为在过去的工作中十分仁爱,得到了朝廷卿大夫的支持,所以他被朝廷的卿大夫拥立来代行天子执政。

直到周厉王去世,他的儿子静继位当了国君。这时共伯和才回到了他自己的国家,把这权利交出来,长达十四年的共和行政才结束。

究竟这两种记载,哪一种更可靠呢?

《史记》的说法可能是不可靠的,而共伯和来代行天子执政这个说法应该是真实的。

周公和召公当时的作用,一是在国人暴动的时候,召公救下了厉王的儿子静,并在他的保护下得以复位;另一方面就是共伯和代行天子执政,应该是周公、召公与其他朝廷卿大夫一起拥戴的结果,正因如此,共伯和才能够来完成共和行政这一段长达十几年的执政阶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5591.html
上一篇高巍:建文忠臣,建议削藩要效仿汉代的推恩令,可惜朱允炆不听!
下一篇明朝朱棣打的斡难河之战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