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慢

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慢

 

年轻人上山学艺,拜一位剑术高手为师。

他问师父:“我每天勤学苦练,多久能学成下山?”师父说:“十年。”

他说:“如果我加倍苦练,多久能学成?”师父回答:“20年。”

他急了:“那我日以继夜、不眠不休地练呢?”师父说:“你一心求快,急躁冒进,只怕一生都无法参透剑术之道了!”

老话说:“欲速则不达。”

有时候,越是急于求成,越难得偿所愿。

因为一心求快,往往准备不足、根基不牢、甚至忽略了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而真正的高手,都是慢性子。

在不急不躁中,稳稳地走好每一步,最终抵达目标,行至高远。

慢,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

春秋时期,楚穆王去世,楚庄王即位。

当时楚国内乱,宗亲叛变,朝臣忠奸难辨,可楚庄王却一点不急,在位三年,从未亲理国事。

大臣伍举进宫劝谏,说道:“楚京有大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

楚庄王答道:“此鸟三年不展翅,是为丰实羽翼;三年不鸣叫,是为辨识人心。此时不飞,终会一飞冲天;此时不叫,必将一鸣惊人。”

半年后,楚庄王才开始亲理朝政。他铲奸除佞,任贤革新,重振朝纲,一举扭转楚国颓势,走上了强国之路。

《孙子兵法》有言:“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拙速,是指战略上的持久和战役上的速决。

拙,是慢,是笨功夫,是老老实实准备,点点滴滴积累,不可有半点偷奸耍滑。

速,是快,是爆发力,是在平常积累的基础上,瞅准时机、一击即中,不可瞻前顾后,错失良机。

大道至简,大巧若拙。

越想要在关键时刻以快制胜,越离不开日积月累的慢功夫。

莫言在谈起他的作品《生死疲劳》时,曾说:“诺贝尔奖的评委主要是因为读完了它,才把这个奖项授给了我。”

他仅用43天,就完成了这部43万字的小说初稿,但酝酿这部小说,却花了43年。

书中人物原型在脑海中活跃了几十年,他却因没有想好小说结构,迟迟没有动笔。

直到受到一幅“六道轮回”壁画的启发,他才找到灵感,用最快的速度,写出了这部沉淀许久的小说。

《菜根谭》有言:“伏久者飞必高。”

真正的高手,都耐得住寂寞,在无人问津的孤独中不动声色、默默蓄力,以量变换取质变。

剑客十年磨剑,方可一露锋芒;将军帷幄千里,方能一战告捷。

 

慢,才能打好坚实的基础

《史记》里,记载了商鞅三见秦孝公的故事。

商鞅头两次见秦孝公,曾先后建议他效仿尧舜的“帝道”治国及西周的“王道”治国。

孝公却嫌太慢,他说:“怎么能让我像西周那样,等上近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

直到商鞅三见秦孝公,提出以见效快的“霸道”治国,孝公才来了兴趣。

之后,秦孝公推行商鞅变法,对内严刑酷法,对外军事扩张,不到五年,便将秦国推上了霸主地位。

然而,“霸道”治国见效虽快,却残暴无道失尽人心。秦朝一统天下后,只维持了短短15年,便灭亡了。

而秦孝公所不以为然的西周,以缓慢的“王道”治国,推行仁政、教化人心,虽历经数代才建立起王朝,却维持了近800年。

稻盛和夫说:“利他则久。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急功近利的人,为了眼前之利,不惜涸泽而渔,或许能获得短期红利,却丢失了长期价值。

而赢在未来的人,都选择了一条更为缓慢的道路,先利他,再利己。通过利他,成就更大的“利己”。

《三国志》讲过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建兴三年,南中叛乱,当地豪强孟获率大军与蜀汉交战。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仅作战骁勇,且在南中极具威望,便决定降服孟获,以求南中地区长久归顺。

他不辞辛苦,设计七次活捉孟获,却绝不乘胜追击、一举击破对方大军,而是不疾不徐,一次又一次放走了他。

最终让桀骜不驯的孟获心悦诚服,承诺永不反叛。自此,南中归顺蜀汉,再无叛乱。

老话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树木要长成参天之势,需耐心培植,悉心灌溉,才能替人遮雨蔽日。

楼台要建成百丈之高,需不辞辛劳,垒好每块地基,才能供人登高远眺。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延迟满足。在顾全大局、造福他人的同时,成就自我、行稳致远。

慢,才能摸清事情的本质

投资界有两位大师,巴菲特和利弗莫尔。

巴菲特花了30多年时间,研究瞬息万变的股票市场,学习稳健的投资方法。

起初,他的赚钱速度非常缓慢。50岁后,财富才开始如火箭般增长。至今,他仍是投资界的神话,却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

相比巴菲特,利弗莫尔的赚钱速度快得惊人。

他热衷投机,屡次通过做空谋取暴利,又屡次破产,人生大起大落。

1929年,利弗莫尔只花一年时间,就在华尔街股灾中,做空获利一亿美元。

然而,一心只想快速搞钱的他,却始终没有建立理性的投资观念。巨额财富在他手中就像流沙,来得快去得也快。

5年后,利弗莫尔再度破产,他最终开枪自杀。

美国象棋冠军乔希.维茨金曾说:“不管学习什么,在做得快之前,都需要从慢动作开始。”

确实,无论在哪个领域,只有舍得花时间去摸索事物本质的人,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一心求快,即便凭着小聪明和运气暂时领先,最终也会因为缺乏对事物本质的把控,而败下阵来。

鲁迅说:“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

真正的高手,都愿意和时间做朋友,在反复学习、实践和反刍中,看清事物本质,立于不败之地。

 

老话说:“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患。”

真正的高手,都是慢性子。

以“慢”做事,长久蓄力,方能厚积薄发,一招制胜。

以“慢”谋局,先利他人,方能赢得人心,不战而胜。

以“慢”求学,循序渐进,方能参透本质,赢在最后。

《老子》有言:“大器晚成。”

人生路上,与其与时间赛跑,不如与时间同行。

掌握了“慢”的精髓,就找到了通往“快”的途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7516.html
上一篇南京保卫战粤军死战,将领大批殉国,最终成功突围
下一篇三十六计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为您推荐

一代霸主楚庄王,到底是怎么称霸的?为什么楚庄王的地位无人质疑

一代霸主楚庄王,到底是怎么称霸的?为什么楚庄王的地位无人质疑

公元前597年,楚国和晋国之间,爆发了一场著名的大战,史称‘邲之战’。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楚国这边首先出手。当时楚国正是楚庄王在位期间,而且楚庄王已经在位十七年之久。在楚庄王的带领下,楚国的国力在原本就很强大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大台阶,降服了不少诸侯国做小弟。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楚国终于有能力,对晋国
为啥有人说,商鞅是史上最大的罪人?商鞅的思想真的禁锢了百姓?

为啥有人说,商鞅是史上最大的罪人?商鞅的思想真的禁锢了百姓?

对于战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商鞅,千百年来,后世一直普遍争议比较大。有人认为,商鞅是真正的治国奇才,正是因为他的变法思想,秦国才能崛起,并且最后统一天下。但也有人认为,商鞅的思想是最大的祸根。正是因为商鞅的这套思想,后世的那些统治者,开始执行坚定的愚民政策,导致老百姓开始逐渐被统治阶级奴役。千百年来,这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