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为啥古代帝王如此重视自己的谥号?|循迹晓讲

为啥古代帝王如此重视自己的谥号?|循迹晓讲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28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皇帝办白事各位可能在各种古装影视剧中看过,整个操办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只要贵的不要对的,怎么折腾人怎么来,这里不赘言。

待到办完白事后,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上谥号,比如,康熙死后,后人再提起的他的不能叫康熙,不能叫皇上,因为皇上不是他了,叫玄烨就赏你“花生米”,得叫谥号“圣祖仁皇帝”。

◇ 内务府官员唐英劝谏乾隆皇帝时说:“自圣祖仁皇帝起,御用瓷器都以素雅为主,现在一个瓶子17种花色,有点过了吧?”翻译过来就是,从你爷爷起,你家用的瓷器都是素雅为主,你搞这个“各种釉彩大瓶”(即“瓷母”),审美水平不知比你爷爷差到哪里去了,什么玩意儿!

谥号属于中华文化圈之内所特有的,一种对先代帝王生平事迹功过的评定、概括方式。根据帝王生前行为及功业、品德、才能,由后世嗣君或者臣子给予其或褒或贬或同情或哀悼的称呼,这个称呼就叫做“谥号”。

谥号法形成于西周时期,在共王、懿王在位时趋向于完善。西周王室及各诸侯国国君皆采用这种谥法制度,周天子及诸侯外,各国卿大夫们也都可以获得谥号。周武王,齐桓公,楚庄王这都是典型的谥号。

谥法在西周初正式形成制度后,历经春秋战国,至秦朝而一度遭到废止。秦始皇翦灭六国后,首先下令废除谥法。秦始皇不曾想到的是,欲传之无穷的秦帝国,在他暴毙后不久即寿终正寝。被他明令废止的谥法,也旋即在西汉得以恢复,并且一直延续近二千年,被日益完善和强化,直至清王朝的覆灭。

从这可以看出,谥法是有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从政治学的角度,谥法作为一种重要制度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千年,主要是因为它履行着强化等级权力、垄断政治话语、引导君主评价、塑造政治认同等重要的政治功能,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已经内化为中国传统政治的结构要素之一,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 谥号也分美谥,平谥,恶谥三类,看谥号就能看出后人对一个帝王功过的基本态度

那么,后人怎么给大行皇帝上谥号呢?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学问,谥号有表扬、同情、批评,表扬有文、武、景;同情有怀、哀;批评有灵、炀、谬、丑、幽、厉。先秦的谥号,平日是一个字、两个字,言简意赅。齐桓公、楚灵王、赵武灵王 ……几字定功过。

◇ 西汉皇帝的部分谥号

汉代以后,对于谥法的治理和认定更为细密,有专业机构“大鸿胪”干这个工作,汉代谥号平日是两个字,汉代“以孝治世界”,汉文、汉景、汉武,其实都应该是孝文、孝景、孝武。魏晋又改成了一个字,或许与“复周公之政”有关?然则总的来说,唐以前,都还对照客观、自制。唐以后,就完全变了。

自唐高宗李治之后,谥号法被改得面目全非、变得越来越长,已经不能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起他本身的职责,唐太宗李世民的谥号一开始只是“文皇帝”,后追封“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说完累死了。而庙号虽然泛滥成灾、几乎帝王们人人都有,但是却因为一直保持着简洁、短小精悍的特征,没有重蹈谥号越来越长的覆辙,因此取代了谥号的地位,成为唐之后各朝朝野称呼过世皇帝的主要方法了。

所以自唐代开始,皇帝们的称呼就变成了“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而不是之前历代王朝的“汉武帝”、“魏文帝”、“隋炀帝”。

◇ 影视剧中的楚成王形象

既然是能用几个字概括自己的一生,肯定每个帝王都希望自己能获得美谥,比如春秋时代,楚成王的太子联合大臣带着士兵逼宫,逼迫他爹自杀。楚成王请求吃了熊掌以后再死,企图拖延时间,等待外援,但太子没有答应。在楚成王去世前,太子和大臣子在商量给楚成王上谥号,太子由于对楚成王不是很满意,所以准备上“灵”作为谥号,乱而不损曰灵,你丫就是个败家子,好在是国家底子厚吃老本,才没被你败光。

当楚成王听到这个谥号后,非常不满意,一直不愿自杀。后来太子和大臣们商量后,重新上谥号“成”,安民立政曰成,这就是个美谥了。楚成王听到这个谥号才愿意自杀。

◇ 影视剧中的魏明帝曹叡形象

既然想让后代念自己的好,有奇葩就会在生前定下来自己的谥号,比如魏明帝曹叡,应该是太怕自己死后被翻案,他也顾不得不吉利,死前两年就钦定自己为“魏明帝”。这是个很好的素材,以后再拍《三国》,编剧大可以安排曹叡自称魏明帝,挖好坑静待大批初级历史爱好者跳进来,然后再拿出这段史料打他们脸。台词我都想好了:“没错,朕魏明帝就是这般皇帝!”钦此。

东汉最后的皇帝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曹丕,过了几年死后,被曹魏政权上谥号“孝献皇帝”。这个“献”字,谥法中“聪明睿哲曰献”,但谁能保证,曹家是不是一语双关,认为他献出皇位是聪明睿哲的举动?更奇葩的是,其实在汉献帝禅让的那一年,人还没死,远在成都的刘备,就迫不及待的宣布他已被曹丕害死了,自己立刻继承汉室皇位大统,在刘备这,汉献帝必须得死,不死他怎么称帝?同时给他上谥号“孝愍皇帝”,所以蜀汉政权只会称呼他为“汉愍帝”。

但因为刘备自己的蜀汉只是个偏安政权,史学家认曹魏为正统,所以历史上只称“汉献帝”。

◇ 影视剧中的孙权的形象

在这之外还有一个谥号历史上独一无二,只有一个皇帝用过——孙权,吴国大帝。受西方的影响(西方多把一些有作为的君主称为“某某大帝”,如查理大帝,凯撒大帝等等),中国近现代也有叫某某帝王为“大帝”的,如康熙大帝,汉武大帝等等,多是称呼一些好大喜功的君主。但显然这只是过嘴瘾叫法,与谥号的含义不可等同。

吴国选择大帝作为谥号也是有学问的,以谥号而论,何为“大”?《谥法》给出的解释是“则天法尧曰大”。什么意思?意思是说遵循上天的旨意,效仿尧帝的作为,这就是大!首先“大”肯定是美谥,对孙权一生的功业给出了一个大大的肯定。我们先说“法尧”,这个比较好解释一点。尧帝是品德高尚的上古明君,孙权去世后,群臣将孙权与尧帝联系在一起,无非是想往自己的皇帝脸上贴金。而关于“则天”,牵涉到孙权称帝的法理依据。所谓顺应天意,哪天意何来呢?

孙吴之所以强调天意,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孙权称帝在三国的第一代统治者中是最缺乏法理依据的。曹丕的帝位来源于汉献帝的禅让,法理上问题不大。曹魏的法统地位也基本上得到了后世大部分史学家的认可。而且,三国之中,曹魏的国力最强,足以撑得起他的法统地位。刘备自称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他以继承汉室的名义称帝,好像也说得过去,也得到了部分后世学者的认可。

但请大家注意,没有任何一个后世学者把孙权的吴国作为正统朝代的。出于称帝建国政治宣传的考虑,孙权不得不搞出一个“则天”的名义。也就是说他认为他的皇位既不来自于前朝的禅让,也不是以某某皇室后裔的身份承继帝位,而是来源于上天的旨意。孙权诏书里讲自己“畏天命,敢不敬从”,而死后的谥号里又再强调了一遍,不难看出,孙权称帝心里还是挺虚的。

总的来说,谥号只要和权力绑定在一起,就会逐渐演变成自欺欺人、政治作秀的道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1960.html
上一篇三衙禁军:宋代皇帝近身侍卫是怎样的?
下一篇韩信施展诡异奇谋,淹死项羽20万大军,曾国藩:此计绝不可能复制

为您推荐

中国唯一一个以皇帝尊号而命名的城市

中国唯一一个以皇帝尊号而命名的城市

秦始皇,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也是秦朝的创始人。秦始皇在位期间,曾多次巡视东方边疆,并下令修筑了一条长城,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光绪皇帝的囚禁之地——玉澜堂

光绪皇帝的囚禁之地——玉澜堂

在颐和园有一处有名的建筑群很引人注目,它就是戊戌变法失败后囚禁光绪皇帝之地——玉澜堂,也是游客游览颐和园的必去之处。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饮食文化也变得多元化。但是,有些传统的美食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的11道菜,
孙权想跟关羽结亲家,却被骂了一顿?真相是什么?

孙权想跟关羽结亲家,却被骂了一顿?真相是什么?

▲彩漆木雕关羽立像  清(1644年—1911年)高53厘米,底长66厘米山西博物院藏《三国志·关羽列传》里有这么一段记载,孙权派遣使者前往荆州求亲,想为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为妻。结果,好事变成坏事,关羽把孙权的使者骂了一通,拒绝了这门婚事。消息传回江东,孙权大怒。按理说,婚嫁之事讲究两厢情愿,孙权没讨到儿媳
越南国宝“皇帝之宝”金印,二百年颠沛流离终将归国

越南国宝“皇帝之宝”金印,二百年颠沛流离终将归国

近半个月来,关于越南阮朝金印“皇帝之宝”的拍卖,越方紧急与法国Millon拍卖行进行了沟通。该枚金印原计划在10月31日进行拍卖,在越方的“强烈关注”下,拍卖日期一推再推。有消息称,经过谈判,这枚“皇帝之宝”将于近期回归越南。这枚“皇帝之宝”金印为阮朝第二位皇帝明命帝在1823年所铸,重10.78公斤,尺寸13.8x13.7厘
“甄”字到底该怎么念?皇帝和大臣,到底是谁不识字

“甄”字到底该怎么念?皇帝和大臣,到底是谁不识字

北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科考发榜,宋徽宗让中书侍郎(即副相)林摅(读书)来挨个唱名。读到进士“甄彻”这个名字的时候,林摅把“甄”读成了“坚”这个音。宋徽宗皱了皱眉头,对林摅说:“你读错了,这个字念‘真’。”林摅不是进士出身,他父亲当年是闲谟阁直学士林邵,林摅是恩荫入仕,因为处理张怀素谋反案非常得
三国志11郭嘉战赤壁:曹魏大获全胜,孙权领土腰斩,刘备因祸得福

三国志11郭嘉战赤壁:曹魏大获全胜,孙权领土腰斩,刘备因祸得福

相信绝大多数的三国游戏迷和历史粉们都听过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字面意思已经相当明显,就是曹操麾下的第一前线军师郭嘉要比刘备麾下的首席智囊诸葛亮要强。要不是因为郭嘉死得早,卧龙可不敢出山,怕斗不过对方砸了自己的招牌。要是让郭嘉活到赤壁之战,曹操与孙刘之间的对战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本期的脑洞假
古代的皇帝和皇后没有同时去世该如何安葬?他们是合葬还是分葬?

古代的皇帝和皇后没有同时去世该如何安葬?他们是合葬还是分葬?

古代的皇帝和皇后死后都是要葬到一起,那么问题就来了,皇帝和皇后不可能同时去世吧,如果一方先去世了,那怎么下葬,是不封墓等着另一方合葬还是分开葬呢?关于处理皇帝和皇后去世是否合葬的问题,每个朝代处理的规矩都不大相同,下面就来说一说每个朝代皇帝和皇后是如何合葬的。先从两汉时期说起,其实在两汉时期皇帝和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