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万历抗倭援朝之战,到底该不该打?这一仗打出了三百年的和平

万历抗倭援朝之战,到底该不该打?这一仗打出了三百年的和平

发生于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592年至1598年)的万历抗倭援朝之战,是一场对中、日、朝三国历史进程有着深远影响的战争。

在丰臣秀吉聚日本战国时代精锐军力入侵半岛、李氏朝鲜“八道尽失”(道为当时李氏朝鲜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类似我们熟知的省,李氏划半岛为庆尚、全罗、京畿、黄海、忠清、江原、咸镜、平安共八道,故彼时常以“八道”代指半岛)的情况下,大明毅然出兵援朝,经过近七年奋战及外交斗争后,终将日军尽数驱逐,助李氏复国。

此役不仅粉碎了日本的侵略野心,更保障了明辽东地区的边境安全。

上图_ 东国舆地图 李氏朝鲜八道图

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大明究竟是否应当参与这场战争总是争议不断,甚至出现了不少否定抗倭援朝必要性及其积极意义的声音。

例如《明史•朝鲜传》即认为:“自倭乱朝鲜七载,(明朝)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中朝与属国迄无胜算,至关白(指丰臣秀吉)死而祸始息。”

而李氏朝鲜对此也有类似的观点,认为“皇朝(指明朝)之速亡,未必不由于东征”(《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实录》卷18)。

二者皆将明朝之亡视为是援朝之役中损耗太大、伤筋动骨所致,由此认为这场战争完全是得不偿失。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万历抗倭援朝之役,真的不该打吗?

上图_ 万历朝鲜战争,攻城的明军

抗倭援朝,是保家卫国的正义之举

明军援朝,虽是因日军入侵半岛,但实际上半岛不过是日军的“开胃菜”,其最终目的乃是以半岛为跳板征服大明。早在战国混战时期,织田信长就曾计划在“成为六十六国绝对君主后,组成一支大舰队,以武力征服中国”(

对于这一点,明朝的士大夫也深有警觉,明末徐光启就在《海防迂说》中指出:“信长为人雄杰……假之数年,必为我大患。”而丰臣秀吉在出兵朝鲜伊始,更是直言不讳地宣称:“(明)四百余州,可措顾而定矣。”(《旧记杂录后编》)。

中日两军还未交手,甚至日军连大明的边界都没望见,其统帅便狂言如此,足见其侵略明朝的野心是昭然若揭。

上图_ 万历朝鲜战争时,朝鲜板屋船

因此,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从这个角度看,抗倭援朝与后来抗美援朝的使命有相当的一致性,那就是保家卫国,不使战火烧到自己的国土上来。

尤其是我们必须看到,在日本已将侵略矛头对准大明,且朝鲜国土尽丧的情况下,如果明朝不采取积极的军事行动,那么日军一定会渡过鸭绿江深入辽东腹地,甚至在明军集结起足够力量实施反击前威胁到京畿地区,结果孰难预料。果真那样的话,不说明朝的历史,恐怕东亚的历史进程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所以,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杨昭全先生在《中朝关系史论文集》中指出的:“明军不出援,朝鲜将被倭军全部侵占,明朝国土也会被侵袭。邻人失火,不相救助,当殃及自家时,则悔之晚矣!”

战争是残酷的,尤其是反抗侵略的战争,必然会付出相当的代价。但因为害怕损失而放纵侵略,换来的必然是更大的损失。英法在二战前夕采取“绥靖政策”纵容纳粹侵略的教训,难道还不深刻吗?

上图_ 万历朝鲜战争 日军大举登陆朝鲜南端釜山边的海滩

抗倭援朝,亦是扶危救难的仁义之举

日军侵朝,给半岛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日军所到之处,可谓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据朝鲜史籍记载,日军“四山焚尽,寸草不遗”(《惩毖录》),“前后所经之地,焚荡之酷、杀掠之惨,非他贼可比”(《乱中杂录》)。

日军在各地对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实施无差别的大屠杀,仅在罗州便杀6006人以割鼻请功(类似明军以首级数计算军功,日军以首级不便携带,故代以割鼻数计算军功)。

日人自己的记载对此也毫不避讳,如当时的随军僧医庆念便记录道“无论是田野、山里还是城内,全都被烧光了,遍地尸首”“他们(指日军)杀人夺物,其惨景不堪入目”(《朝鲜日日记》)。连自己人都觉得不堪入目,那该是怎样一副惨景啊!

上图_ 万历朝鲜战争时,明军架火战车

与日军的暴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军不仅帮助朝鲜成功复国,更给予半岛百姓以巨大的人文关怀,竭力施救。收复失地后,明军即“自分所食军粮赈给……而饥民相继就食”(《李朝实录》宣祖二十六年二月戊戌),使得这些在兵灾之后幸存的朝鲜百姓得以活命。

而更可钦敬的是,明军在朝鲜对明军的后勤补给完全不上心,官兵“粮匮草无,甚为不敷”(《李朝实录》宣祖二十六年一月癸亥),3万余马匹倒毙达16000匹,以至碧蹄馆大战后李如松接连哀叹“军粮已尽,诚为闷迫”(《李朝实录》宣祖二十六年三月戊寅)的情况下,仍想方设法救济半岛难民,为此不惜分出所剩无几的口粮,真乃仁义之师!

上图_ 1593年2月碧蹄馆之战

抗倭援朝打出了近三百年的和平,意义不容抹杀

万历援朝之役不仅恢复了东亚地区的国际和平,更极大地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其不得不长时间收敛侵略他国的野心。下一次日本再度染指半岛,就已是三百年后得甲午之役了。

对此,柯胜雨在其所著的《万历东征》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朝鲜之役惨败于明朝的记忆犹新,日本人长期深刻反省,再也不敢主动挑战业已形成的东亚政治秩序,从而保证了东北亚三百年的和平稳定。”一仗能够打出三百年的和平,这就是万历抗倭援朝之役最积极的历史意义,无论对此役如何评价,这一点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上图_ 万历年间全国各地田赋分布比例图

至于说抗倭援朝耗尽了明朝的元气,导致明朝灭亡,此说值得推敲。首先,明军在半岛的阵亡人数,各类史料均有据可查,约为1.6万左右,加上非战斗死亡,最多在2万上下,绝非《明史》中所述的“丧师数十万”。

援朝七年,明朝总共花去饷银约800万两(《光海君日记》),年均不过百万余两。而《明实录》中记载明孝宗时期朝廷每年的收入,以弘治九年(1496年)为例(当年明廷岁入一共分为16种,分别是米、麦、丝、绵、绢、布、棉花、草料、户口钞、杂课钞、盐课、茶课、屯田、金银、水银、朱砂),合计达3460万两。

就算神宗朝经济不景气,再加上灾荒等因素,抗倭援朝期间明廷岁入年均在2000万两上下当是无虞的。2000万中支出百万余,真的使明朝经济“伤筋动骨”了吗?答案不言自明。

上图_ 万历朝鲜战争(1592年至1598年发生在朝鲜半岛的战争)

总之,明朝灭亡的原因是复杂的。我们不能否认抗倭援朝之役给明朝带来的巨大消耗,以及其对辽东地区控制力的减弱,从而使建州部女真获得了重要的发展窗口期,给明朝末年边疆危机埋下了伏笔。

但是也要看到,从抗倭援朝结束到明朝灭亡,这中间还有半个世纪的时间。如果明廷在这个半个世纪里少一些党同伐异、多一些励精图治,恐怕历史也不会给女真什么可乘之机。故而,将明亡的锅全扣在援朝身上是不合适的。

抗倭援朝不仅捍卫了中朝两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换取了两国边境的长期安宁,更留下了千古名言“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平倭诏》),彰显了中华国威,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否定的伟大的历史功绩。

作者:林森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杨昭全 《中朝关系史论文集》

[2]朱尔旦 《万历朝鲜战争全史1592-1598》

[3]姜龙范、刘子敏 《明代中朝关系史》

[4]柯胜雨 《万历东征》

[5]梁晓天 《万历朝鲜战争》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4128.html
上一篇慈禧跟他到底有何深仇大恨:凌迟6岁孩子3000刀,行刑9年才结束
下一篇曹操经许劭点评后获得士大夫承认,统治兖州后逐步扩张统一北方

为您推荐

百岁“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离世!当年还未出月子就被日军掳走

百岁“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离世!当年还未出月子就被日军掳走

12月13日,南都记者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12日,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方奶奶去世,享年101岁。方奶奶为今年5月新确认的3位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之一。据统计,目前中国大陆登记在册在世的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已不足20人。今年5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分馆—
日军哨兵投降,决死队审讯发现:居然是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

日军哨兵投降,决死队审讯发现:居然是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

作者:SOUL迪尔1939年4月1日,侵华日军为打通同蒲-白晋路,摧毁太岳根据地,抽调了第91混成旅团约2000人的兵力,进攻根据地各级领导机关所在地——山西沁源县王和镇。此时驻扎在王和镇的是山西新军决死一纵队一总队,总队长是阎锡山手下旧军官台耀玺,政治部主任则是黄埔六期生周仲英(解放后任人民公安学院书记兼副院长)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西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早在古代就有各种部落和政权存在。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西藏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明朝时期,西藏属于中国领土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