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大明“玩主”,正德皇帝——朱厚照

大明“玩主”,正德皇帝——朱厚照

《明朝果然很有料》-126

【中二少年】

朱厚照这个名字是他老爸朱佑樘亲自给取的,出生五个多月后,弘治皇帝就将他册立为皇太子,并取名为“厚照”。

朱元璋儿子们都是单名,那是战争时的因陋就简,第三代起不能这么干了。老朱在世时,为诸位皇子后代都规定了各自专属的二十个字。皇孙们命名时,第二字取其中一字,类似于民间家谱排辈用字。第三字由礼部选用,遵循“五行相生说”,必须要有五行偏旁,次序是:火、土、金、水、木。

例如太子朱标一系的排行字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建文帝名字的一上字是“允”,也就是东宫位下20字的第一个字。朱允炆两子名为朱文奎、朱文圭,第二字取“文”字,第三字都为“土”字旁。

朱允炆的皇位被朱棣所夺,朱标帝系就换成了朱棣帝系。燕王所规定的命名20字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仁宗朱高炽是“高”字辈,火字旁;宣宗朱瞻基是“瞻”字辈,土字旁;英宗朱祁镇是“祁”字辈,金字旁;宪宗朱见深是“见”字辈,水字旁;孝宗朱祐樘是“祐”字辈,木字旁。

朱棣与朱高炽父子是木生火,朱高炽与朱瞻基父子是火生土,朱瞻基与朱祁镇父子是土生金,朱祁镇与朱见深父子是金生水,朱见深与朱祐樘父子是水生木。完美契合,绝无偏差。

所以孝宗之子就是“厚”字辈,火字旁。

为什么是“照”字,朱佑樘在敕书中说,“照”字是取《周易》的“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和《尚书》的“光被四表”的意思。对这位皇太子寄予厚望:这皇子命名为厚照就是希望他“四海虽广,兆民虽众,无不在于照临之下,而朕(朱佑樘)之主器,永为得人”。

可是照也没有火字旁,下面还有四点水,如何解释?

在古文中,“照”也写作“燳”“炤”等,意思都是一样的。按《说文解字》,照字是:明也。从火昭聲。之少切照,阳光使天地明亮字形采用“火”作边旁,“昭”是声旁。单从字上看照有日,日在五行属火。

更重要的是照字四点水,在古字中就是火的意思,比如:蒸,煮,焦等都含火烤之意。朱高炽名字中有火字旁,朱高煦却没有,原因也是“煦”字就和朱厚照的“照”字来历相同——四点底当火字用。

老朱的创意很好,这套制度就相当于皇室身份证,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位宗室来自哪个分支,是第几代传人。

可他忽略了后代的数量问题,明朝宗室们光吃饭不上班(不允许),繁殖速度惊人。仅河南周王一脉,到嘉靖年间便繁衍到了1440人,而且根据避讳原则,同一世系不得重复使用祖辈名字。

五行偏旁的字很快就不够用了,既不能重名,又不可以用寓意不好的字,所以只能用生僻字。比如朱祐樘的“樘”、朱厚熜的“熜”、朱载坖的“坖”都算是生僻字,日常生活中基本不用,认识的人也很少。

很快生僻字也用光了,怎么办呢?宗人府一拍脑瓜,自创不就行了。于是,诞生了一大批以“金木水火土”为偏旁的新字。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生僻字和自创字只存在于明朝宗室的名字中,直到清末,著名科学家徐寿翻译化学元素周期表。正当他为找不到合适的字代表相应的化学元素发愁时,猛然想起来朱明家谱中有大量可用的“金”字旁汉字,于是就愉快地借用了。

如朱厚照有两个堂兄弟叫朱厚烷、朱厚烃,“烷”和“烃”就是自创字,被徐科学家看上后,成了今天的有机物名称。

当然,先有明朝宗室的名字后有元素周期表,因此只能说是元素周期表抄了明朝宗室的名字。朱元璋的一个无心之举,竟为化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这就是明朝宗室的命名规则和朱厚照名字的由来,朱棣世系的“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最后只传了堪堪一半出头,到“慈”字辈就戛然而止,浪费了朱元璋一片苦心。

年轻的朱厚照即位后,很快发现老爸留下的这个摊子不简单,摆在他面前的有三个难题:

1、太监和文官们彼此严重看不顺眼。

2、内外都不太平。

3、政府没钱。

这三个问题,定下了正德一朝的主基调。

一样样来吧。

朱佑樘驾崩前,给儿子的最后遗嘱是“任用贤臣”。

贤臣是谁?自然是刘健、谢迁、李东阳的三人组了。朱佑樘不是个糊涂人,这个安排各方面看还是比较靠谱的,三人既有能力,又和太子有师生之谊。有他们辅政,这个儿子即使贪玩了点,也不至于闹得太离谱。

三位老师在弘治一朝地位并不怎么超然,我怀疑朱佑樘也有把他们留给儿子重用的意思。

送走弘治皇帝,受遗诏辅政的三位顾命大臣卷起袖子,打算好好大干一番。他们帮助朱厚照颁布了即位诏书,其中包含44条大赦令,内容涵盖侵夺民利、限制皇亲特权、禁止宦官索取财物等等,表明新皇帝清除积弊,实施改革的决心。

他们还为朱厚照定制了一项名为《日讲仪注》的补习计划。要求皇上早朝结束后就去读《论语》、《尚书》,吃过午饭的作业是讲读《大学衍义》、《历代通鉴纂要》,有疑问,讲官随时解答。

大臣们的目的有两个:一、朱厚照同学尚未毕业,之前拉下的功课太多,主要任务是补课;二、皇上年纪尚幼,治国理政这种事,还是多听听我们这些老臣的。

开始时,朱厚照并未表示异议,他老老实实按照老师们安排的日程表作息。执行不到一个月,大臣们就发觉了不对劲。皇上翘课次数越来越频繁,十天半个月都不来上课,日讲已经无法推行下去。

他上朝的时间也是越来越晚,办公时一张熬夜脸,一副哈欠连天的样子。

这是怎么回事?他们通过自己的渠道一打听,原来皇上在后宫添置了许多稀奇玩具,每天玩得不亦乐乎,根本没工夫理他们。

原来如此,那就把那堆东西拆了吧。他们转而上疏要求朱厚照上朝处理政务,清理后宫的游乐设备。

这次朱厚照是答应了,却迟迟不见行动。

这招刘健他们见得太多了,不就是跟他老子学的“或稽留数月,或竟不施行”吗?我们拿先帝没办法,还奈何不了你个毛头小子?

顾命大臣们十分愤怒,同时他们意识到,真正的问题不是出在玩具上,而是皇上身边的那群人。

朱佑樘和张皇后一共生了二子一女,两个夭折,只有一个活到成年,就是时年15岁的皇长子朱厚照。

朱厚照是明朝唯一一位,以独生子+嫡长子+出生即为皇子身份入继大统的皇帝——朱高炽、朱瞻基出生时只是王子,也不是独生子。

这种身份再加上朱佑樘老好人和惧内的性格,决定了他是受到最优厚待遇的大明皇太子。

一夫一妻又只有一个独子,皇帝家的独苗,那该有多受宠?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朱佑樘年少时的生存危机、学习压力,在他身上一点都感受不到。这个孩子从小到大的任务就是开心,如果读书不开心,那就少读一点;如果玩乐很开心,那就多玩一会。

在朱厚照身边,就围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的任务不是教导太子,只是负责服侍这个孩子,哄他开心。

这些人就是太子的贴身宦官,这个工作不是宦官中最有权势的,却绝对是最有职业前途的。他日太子一旦登基,这些人多半会被提拔到二十四监要害部门,成为一等一的大太监。

一般太子身边总会有几个这样的宦官。朱厚照就有点厉害了,他身边有八个,人称“八虎”。

朱佑樘在世,八虎还不敢太放肆,朱厚照当上皇帝,八虎就失去了约束。他们每天进献一些奇特的玩具,还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演出,各种体育活动,变着花样哄朱厚照开心。

在八虎教唆下,朱厚照在放飞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贪玩到什么程度呢,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一天早朝时,文武百官看到一个令他们瞠目结舌的画面,只听爆竹声中,烟雾缭绕,朱厚照手上牵着一条庞大的黑狗款款出场,狗背上竟然还坐着一只猴子。

说起来这条狗倒也不是俗物,它是万里迢迢来自西藏地区的贡品,如今人们称呼为藏獒。那个年代藏獒可不多见,难怪朱厚照如此稀罕。

每天的朝会是极其庄重的事情,朱厚照毫不顾及大臣们的感受。奉天殿一时乌烟瘴气,皇宫的庄严荡然无存。

百官们唉声叹气,这已经不是什么上朝了,大家怀疑自己来到了马戏团。文武官员的感官和心理都受到强烈刺激——长此以往,不是皇上变成神经病,就是他们变成神经病。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3421.html
上一篇淯水之战:曹操的不克制行为,直接打乱了曹操的战略部署
下一篇日本人在战场上装死,美军发现后直接做了这件事,最后一图太逗了

为您推荐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