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报复性消费和摆地摊儿:看北宋是如何刺激老百姓消费的?

报复性消费和摆地摊儿:看北宋是如何刺激老百姓消费的?

在车水马龙的宋代,人们在衣食住行里所包含的商业行为是怎样的?他们是花钱如流水还是节俭低碳?因此,一部影视作品的背后往往蕴含着一部深厚的厚重历史,而且是多个角度的,是立体的也是饱满生动有趣的。其实在当时的北宋,如果想赚点钱,摆个地摊儿还是不错的选择,因此,北宋的地摊经济成了相当大的繁荣原因。

北宋地摊儿

北宋商业有多繁荣?各种贸易如同奔涌的潮水,此起彼伏。

宋仁宗的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赵祯的龙书案上收到了了来自巡护惠民河官员的一道奏折。仁宗打开一看,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却有点让人挠头。“在京诸河桥上,不得令百姓搭盖铺占栏,有妨车马过往。”我们可以把这个事情归结为北宋的城市道路交通出了问题,以至于将河道堵塞,百姓没有交通约束难免乱停乱放,影响了正常的秩序。因此在这种日趋繁华的背后,北宋不得不做出一些相应举措“自宣德楼一直南去,约阔二百余步,两边乃御廊,旧许市人买卖于期间,自政和间官司禁止。”堪称北宋的最早“城管”条例。

这种自由散漫其实是有传统的。在宋太祖时期就充分鼓励百姓积极夜生活,因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此后北宋的都城夜生活逐渐丰富起来,许多人往往通宵作乐,无疑带动了极大的“报复性消费”,如《东京梦华录》记载“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里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袜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在夜生活的带动下,受益的群体日趋增多,瓦市生活也跟着火爆起来,“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填如此。”

最近看过纪录片《南宋》,其中涉及到了北宋城市管理,有一位学者提出,北宋的城市管理确实松散,甚至城门连个守卫都没有,因此从某一种角度反射出北宋的管理水平和后来的靖康之变,深觉有理。

北宋人口水平的逐渐增多,进一步刺激了经济贸易繁荣。《东京梦华录》里还记载了汴京的人口情况“以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到了宋仁宗时期人口已经达到12600万。因此从各个阶层的产生和发展,北宋的商贸结构更加走向多元化。由于商业行为到处都是,我们姑且以北宋人的节日消费这一角度来看北宋生活的整体消费水平。无疑,北宋是节日最多的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北宋的节日民俗多达几十个,可以说想要天天过节放假都不失一种可能。春节、人日、元宵节、端午、七夕,这些主要节日更是消费的集中时期。

这样的时候,吃喝玩乐依旧成为消费的主要内容。显然,春节的消费最具爆发力,因为这个节日对于北宋的百姓来说太重要了,有没有年味跟买东西多少是成比例的。“近岁年,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卖干茄瓢、马牙菜、胶芽之类,以备除夜之用。”显然春节需要的东西非常之多,甚至没被记载的也应该还有很大一部分,不能做整体代表,但是从这里便可以看见北宋百姓过春节是不含糊的。此外,简要再来看看立春和人日如何消费的,在另一本《岁时广记》的笔记里有这样的记载“撒佛花、韭黄、生菜、兰芽、薄荷、胡桃”,非常让市民喜欢,到什么程度呢?“东京潘楼下从岁前卖此物,至除夜殆不通车马。”瞧瞧 这东西卖的太火了,比今天的“网上带货”还要火,以至于又出现了“交通问题。”

再说宋代的七夕“情人节”,北宋男人都非常注重情调,加之文人遍地,将这种情调铺展的更为广阔。七夕的北宋各种小吃卖的火爆。“七夕前两三日,车马相次拥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可知,当时的七夕热闹程度,甚至许多“大老爷们”头戴鲜花,到处吃酒然后招摇,有的人直接走去了青楼之初去寻求一时的潇洒,然后留下许多悱恻缠绵的词作。

北宋人的钱包,和前卫,让它成了超级大城市。

“北宋时期开封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城市中心,十九世纪前,全世界可能没有一个大城市超过它。”这是美国学者的一句概括,因此如此规模的城市,让商业的繁荣把北宋人的腰包鼓了起来。如果细心的读者阅读《清明上河图》就可以发现店铺门口放着算盘,从这个细节不难看出北宋人对商业的重视和先进。

《剑桥中国文学史》里还有一句话,“宋代标志着中国社会的商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东京庞大的人口数量自然有着深厚的消费基础,从未产生许多富豪,和小商小贩。一些百姓也纷纷加入创业队伍,甚至还出现了“外卖”,可以看出那时的人们商业眼光不比今日差,因此摆地摊和做买卖都相当普遍。

“国家承平岁久,兼并之民,徭役不及,坐取厚利。京城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续资治通鉴长编》注重节日消费的另一面也显示了北宋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传统的重视,他们讲究品味,追求前卫的风尚,无论男女老少都空前的获得了一定的个性解放,在不断物质生活提高后,过上了比较舒适的生活。总之,正是商业的繁华,人口的增加和品味的提高,北宋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那些如同流水的车马还有参差的饭馆、茶肆、各种小商小贩和店铺无不说明了这种背后的繁华商业,加之在注重节日传统的北宋,将那些发出叮叮当当的银子撞击声传遍了整个人群。尽管繁华如梦,但是历史的忧伤大概如此,让后人看着那些只有纸上的记忆为之叹惋流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2159.html
上一篇岳飞被杀的历史真相,真的是“莫须有”吗?
下一篇五彩鱼藻纹盖罐-大明嘉靖年制【九五品】

为您推荐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在“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之后,宋朝便就此失去了京师汴梁。实际上,从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期间,京师汴梁曾先后两次重归南宋。那么,南宋是如何两次收复汴梁,又是如何丢失的呢?金军北上撤出中原后,汴梁落入伪楚政权手中“靖康之变”中,金军虽然攻破了宋朝都城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袁春希/访并文北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北宋历史中的政争与权力的交叉,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还有来自理想世界与道德观念的交锋。北宋在政治与军事上的积贫积弱,作为一种背景,也凸显了这种交锋的激烈。然而这种交锋势必借助于最高权力的选择。这使得当时的士大夫有了“得君行道”与“以天下为己任”的幻想,也
血淋淋的管理艺术,惊呆了十七岁的宋仁宗

血淋淋的管理艺术,惊呆了十七岁的宋仁宗

众所周知,我的主业是读宋史。一般来说,我用这样的话作为开头,就是要单纯地讲一个宋代的历史小故事。北宋天圣五年十一月,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和还没亲政的小皇帝宋仁宗在开封南郊举行了一个非常隆重的祭天仪式,仪式完毕之后,是例行的大赦天下、赏赐军士的福利行为。当福利发到汾州(今山西汾阳)广勇军这里的时候,士兵们
闽蜀同风:“地域黑”与宋代社会的舆情想象

闽蜀同风:“地域黑”与宋代社会的舆情想象

一、闽蜀同风、腹中有虫福建与四川,一个在东南,一个在西南,似应风马牛不相及,可《宋史·地理志》把相隔千里的福建路同川峡四路编排在同一卷,颇令人费解。两宋之际的邵博曾说,当时朝堂之上,流行一句戏谑的话,叫“闽蜀同风,腹中有虫”,借以贬低朝中福建和四川出身的官员。身为蜀人的苏轼,在聚会时,听闻此言,不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