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秋茄子,味好香,穷人也是没办法

秋茄子,味好香,穷人也是没办法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它表现的是九十多年前,缺衣少食的革命者的乐观精神。

秋天的茄子,其实真的不怎么好吃。有点硬,有点苦,网上的说法,还有点点毒性。当然,一般我们根本吃不到中毒的量。但农村人都知道,茄子切开,白肉黑籽,必须浸很久,浸出来的水,都是深色的。然后还要洗很多遍,再双手一捧,用力压得干干的,才拿去炒。

虽然照相的时候说茄子,是最近十几年的事,但中国人吃茄子,却已有久远的历史。它第一次出现在文献里,是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嵇含是竹林七贤之一、被司马昭处死、“广陵散于今绝矣”的嵇康的侄孙。他写道:茄树,交广草木,经冬不衰,故蔬圃之中种茄宿根有三五年者,渐长枝干乃成大树,每夏秋盛熟则梯树采之,五年后树老子稀即伐去之,别栽嫩者。看到此处,可能有人不相信,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茄子吗?竟然要用梯子爬树去摘?

我们再看1300年后,明朝地理学家王士性怎么写的。广中地土低薄,炎热上蒸,此乃阳气尽泄,故瓜茄咸经冬不凋,留之阅岁,从原干又开花结子,不必再种也。结之三四岁,气尽方枯,又得气早,余以五月过端州,其地食茄已可两月矣。

端州在如今广东肇庆,如果王士性看到的这里的茄子与他以前吃过的不同,他肯定会要特别说明,而不会去类比,惊叹这里吃茄子比别的地方早了两个月。

跟现在茄子是平常人家的食物,哪怕才上市,价格也不太贵不同,宋朝宫廷对它的追捧,使它身价倍增。北宋灭亡之后,孟元老回忆开封繁盛的《东京梦华录》里这样记载:其岁时果瓜,蔬茹新上市,并茄瓠之类,新出每对可直三五十千,诸濩分争以贵价取之。

(清朝宫廷藏品里的茄子)

茄是茄子,瓠是葫芦,竟然能卖几十吊钱。只能感慨,宫里的果然都是金口啊。

但在宋朝诗人萧德藻的笔下,我们会看到跟前面的描述,完全不同的情况:

荒村三月不肉味,并与瓜茄倚阁休。

造物于人相补报,问天赊得一山秋。

哪种更为真实呢?

其实啊,都真实。

有人三月不知肉味,有人蔬菜买得比肉还贵。反正,都是宫里的钱呗。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1461.html
上一篇昂撒、雅利安、日耳曼、斯拉夫都是白人,他们又有何关系和区别?
下一篇伏尔泰对神圣罗马帝国的讽刺主要集中于路易四世和查理四世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