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堂堂靖江王想当道士,将事务都推给8岁儿子,结果如何

堂堂靖江王想当道士,将事务都推给8岁儿子,结果如何

洪武三年,朱元璋将儿子们分封为藩王,还将一个叫朱守谦的人封为靖江王,封地广西桂林。奇怪的是,这个朱守谦并非朱元璋直系后裔,也就是说,他既不是朱元璋儿子,也不是朱元璋孙子,那他为何能享受如此待遇呢?

原来,朱守谦虽然不是朱元璋直系子孙,但他的父祖与朱元璋关系可大了。他的祖父名叫朱兴隆(原名朱重四),正是朱元璋的同母大哥。朱兴隆早年与父母死于饥荒,朱元璋称帝后,将其追封为南昌王。

朱守谦的父亲则是朱文正,朱元璋的亲侄儿。当初朱元璋在义军中闯出名堂,嫂子王氏就带着儿子朱文正前来投靠。朱元璋对朱文正视如己出,后者在叔父的带领下逐渐立下战功。只是后来朱文正不满朱元璋未及时对他进行封赏,便闹了脾气,甚至还打算投奔张士诚,结果被朱元璋幽禁起来,接着就去世了。

朱文正去世后,留下朱守谦这一个年幼的儿子,朱元璋自然要照顾他,所以才给他一个靖江王的爵位。不过朱元璋明确说了:“靖江王国则以南昌王为始祖。”这明摆着是跟朱守谦说,我可以封你为靖江王,但你要记住,这一切荣光都是来自你的祖父和父亲,今后要老老实实别闯祸,便可富贵一生。

那朱守谦有没有听进去呢?没有,他到了封地以后,便开始为非作歹,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当朱元璋得知到了封地的朱守谦完全变了个样,性情乖戾,阴贼险狠的时候,他非常失望,随即将其召至京师训斥。

结果训斥也没有用,朱守谦反而写诗讽刺一番,这下把朱元璋气坏了,我早就提醒过你,你能有今天,全靠你的父祖,还真以为我不会把你怎么样是吧。于是,朱元璋就将朱守谦废为庶人,罚到凤阳去种田。

直到七年后,朱元璋才原谅朱守谦,恢复他的爵位。可惜朱守谦并没有珍惜,后来再一次被废。洪武二十五年,朱守谦去世,他留下幼子朱赞仪,朱元璋将其封为王世子,留在京师教育。

朱赞仪是一位贤王,靖江王一系的口碑在他这一代渐渐恢复。朱赞仪去世后,他的儿子朱佐敬袭封靖江王,朱佐敬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靖江王,因此他去世的时候,嫡长子已经不在了,便由其嫡长孙朱规裕袭爵。

弘治二年,朱规裕去世,《明孝宗实录》记载:“庚寅,靖江王规裕薨。王,怀顺王之子,母妃谷氏。景泰四年七月生,成化七年册封靖江王,至是薨,年三十七。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制,谥曰昭和。”

朱规裕去世时37岁,此时他的嫡长子朱约麒14岁。就连朱规裕都不会想到,他的去世,会直接改变儿子今后的人生。弘治三年九月,朝廷正式下令,册封“靖江昭和王嫡长子约麒为靖江王。”

朱约麒表面上是明朝第五任靖江王,但前面说了,南昌王朱兴隆才是始祖,因此他真正算起来是第八代靖江王。朱约麒自己在独秀峰题刻,也是自称“八代靖江王”

然而有趣的是,朱约麒连堂堂的靖江王都不想当,偏偏想当一个道士。为此,他将靖江王府所有事务都推给年仅8岁的儿子朱经扶,自己做起了道士。那么朱约麒为何会想要做道士,他自己去做道士,结果又如何?

刚刚提到,是父亲朱规裕的去世,改变了朱约麒的一生。这是出于两个原因:其一,朱规裕去世时37岁,朱约麒很是伤心,认为父亲不该这么年轻就去世了,所以他希望自己将来能够长寿。那么怎样才能长寿呢?他便想起了修道;其二,给朱规裕办丧事时,府上请了道士来做法。朱约麒看见道士有一股仙风鹤骨,超凡脱俗的气质,瞬间就迷上了。也就是这样,朱约麒就开始幻想要成为一个道士。

一开始,朱约麒还比较约束,就是请道士来府上做做客而已。但后来他觉得不过瘾,于是干脆自己也穿上道士服。即便如此还是不够,他就穿着道士府外出。原本还带着府上的人,到了后来就习惯一个人出门了,他穿着道士服也没有随从,别人也不知道他是谁,朱约麒就常常跑到茶馆,与别人说书论道。

靖江王整天就只顾着当道士,王府事务也不管,这件事很快就传到皇帝耳中。明孝宗很生气,训斥了朱约麒一顿,让他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明孝宗实录》记载:“庚戌,靖江王约麒屡著道士衣巾夜出至市中,广西守臣以闻,王亦自陈因患心疾至此,礼部请为禁治。上降敕谕王并本府内外官,令以礼匡正,俾慎于其后。”

受到训斥的朱约麒收敛了一段时间,但当郡王实在不是他的志向,于是,他将目光转移到儿子身上。朱约麒的嫡长子出生于弘治六年,取名为朱经扶,但朝廷一直没有正式赐名。一直到弘治十四年正月,朝廷才下旨,赐“靖江王嫡长子曰经扶”。

此时的朱经扶已经8岁,朝廷正式赐名,便意味着默认其为王世子。加上朱经扶自小就聪明,且喜好文学,朱约麒常常考他学问,朱经扶都对答如流。朱约麒想着,反正儿子迟早要承袭自己的爵位,那不如早些让他开始试着打理府中事务。就这样,朱约麒正式打起自己儿子主意。

从此以后,朱约麒就将府中事务全部都推给8岁的朱经扶,自己则安心做起道士来。那么小小年纪的朱经扶,能不能担起掌管靖江王府的重任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就知道了。

有一次,府中一个侍卫与人打架,起因是他们私下赌钱,因为钱闹了纠纷。有人将此事禀告给朱约麒,但朱约麒根本不管,让他们去找朱经扶,那么朱经扶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呢?

按照明朝制度,王府中的侍卫犯错,轻则除名,重则交给衙门囚禁处置。朱经扶立马将该名侍卫的上司来仪卫司千户叫来,后者吓坏了,忙称应该把侍卫交给衙门囚禁,反正越重越好。可朱经扶并没有表态,反而问侍卫家中有何人。

千户回答,该名侍卫家中有需要奉养的年迈母亲,有需要照顾的病重妻子,还有需要抚养的年幼女儿。可见,侍卫因为钱与人发生纠纷,是有原因的,他十分需要这些钱。

朱经扶很是同情这个侍卫,又想如果重罚了他,那么其家中母亲、妻子、孩子又该怎么办。思来想去,朱经扶只好将侍卫教训了一顿,让他今后做事要仔细想想家人。说到这里,侍卫瞬间崩溃,跪在地上痛哭,表示自己错了,今后再也不会犯事。

朱经扶对于这件事的处理,换来了其他人的敬佩,大家再也不敢小看这位年纪轻轻的“王府话事人”。就这样,靖江王府就顺利交到朱经扶手中,朱约麒便安心做着他想做的事。那么朱约麒喜欢修道,他到底有没有为自己“修”来长寿呢?

当然是不可能的,正德十一年六月,朱约麒去世,时年42岁。正德十三年七月,朱经扶正式袭封靖江王。不过,对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靖江王,朱经扶早已驾轻就熟。

(参考文献《明史》《明孝宗实录》《明武宗实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28872.html
上一篇同样削夺兵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朱元璋为何几乎除掉所有将领?
下一篇千古名篇《绝秦书》—魏氏吕相的人生巅峰时刻

为您推荐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