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他给地主放过牛,曾为填饱肚子出家当和尚,后来成为开国皇帝

他给地主放过牛,曾为填饱肚子出家当和尚,后来成为开国皇帝

他是一个出生贫苦,完全靠自己白手起家的皇帝,他也是一个完完全全不在乎面子的皇帝,他曾给地主放过牛,也曾为填饱肚子出家当和尚,后来被迫从戎,然后开始平天下,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在功成名就给自己著碑立传的时候,毫不避讳得坚持用真实直白的语言向世人交代了自己的身世。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修家谱的传统,家里发达了,一般就要修一个家谱,要把自己的出身、先世都要写得清清楚楚,以便联络宗族,壮大宗族势力。帝王家的家谱更是马虎不得。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谋臣提议,要给他找一个很有光彩的祖先,这样更有面子。

那么这草根皇帝祖先,找谁比较合适呢?有人建议宋朝的朱熹。朱熹又有学问,又做过大官,有排面。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提议被朱元璋给拒绝了,我就是我,我以前家里很穷,我就得说实话,于是他自己亲手写了《御制皇陵碑》。《御制皇陵碑》的皇陵碑里有一段文字。“予时秉鉴窥形,但见苍颜皓首,忽思往事之艰辛。况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不足为后世子孙戒,特述艰难,明昌运,俾世代见之。”

我们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这完完全全是朱元璋的真实写照。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的大概意思是说,我时常拿着镜子,看看自己到底长什么模样,只看见头发也白了,面目也老了,这让我想起来往事的艰辛。以前给皇帝写的传记、碑文,都是儒臣们经过美化修饰的文字,我不能和他们一样,因为这些文字不足以为子孙后世之戒。我要把我出身贫寒,艰苦的生活原原本本告诉后世。

朱元璋接着如实地写道,“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彷徨。”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过去,我的老父亲在安徽凤阳这个地方住。在这里种地干活,虽然辛辛苦苦得干活,但是还是一日三餐都没有着落,生活很艰苦。这也如实地说明了朱元璋并不在乎自己的穷苦出身。

由此可见,朱元璋是多么有帝王的霸气,自信和胸怀。他认为自己是靠自己的打拼和实力做了皇帝,没有必要隐瞒什么,他的过往的苦难就是他的奋斗史,是他实力的见证,更是历史的加分项。他不会因为他的贫穷怕别人看不起他,因为天下都是他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有那些没有真正实力的人,心里发虚,才会想找一些虚无的东西充面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17820.html
上一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诗作者原来竟是个贪官酷吏!
下一篇福祸相依西汉王政君,为何克死两任丈夫后,仍能登上皇后之位

为您推荐

中国唯一一个以皇帝尊号而命名的城市

中国唯一一个以皇帝尊号而命名的城市

秦始皇,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也是秦朝的创始人。秦始皇在位期间,曾多次巡视东方边疆,并下令修筑了一条长城,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光绪皇帝的囚禁之地——玉澜堂

光绪皇帝的囚禁之地——玉澜堂

在颐和园有一处有名的建筑群很引人注目,它就是戊戌变法失败后囚禁光绪皇帝之地——玉澜堂,也是游客游览颐和园的必去之处。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饮食文化也变得多元化。但是,有些传统的美食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的11道菜,
为什么古装剧偏爱“地主家的傻儿子”?

为什么古装剧偏爱“地主家的傻儿子”?

文 | 疯兔子上线5天,剧集《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以下简称《丝绢案》)在骨朵剧集热度指数排行榜中排名第三。作为由马伯庸IP改编,并请来原著作者亲自操刀编剧的作品,《丝绢案》开播之前备受期待。痴迷算学的“算呆子”帅加默、精通律法的状师程仁清、精明强干的姐姐丰碧玉……剧中角色各有亮点,但最先引起笔者好
越南国宝“皇帝之宝”金印,二百年颠沛流离终将归国

越南国宝“皇帝之宝”金印,二百年颠沛流离终将归国

近半个月来,关于越南阮朝金印“皇帝之宝”的拍卖,越方紧急与法国Millon拍卖行进行了沟通。该枚金印原计划在10月31日进行拍卖,在越方的“强烈关注”下,拍卖日期一推再推。有消息称,经过谈判,这枚“皇帝之宝”将于近期回归越南。这枚“皇帝之宝”金印为阮朝第二位皇帝明命帝在1823年所铸,重10.78公斤,尺寸13.8x13.7厘
“甄”字到底该怎么念?皇帝和大臣,到底是谁不识字

“甄”字到底该怎么念?皇帝和大臣,到底是谁不识字

北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科考发榜,宋徽宗让中书侍郎(即副相)林摅(读书)来挨个唱名。读到进士“甄彻”这个名字的时候,林摅把“甄”读成了“坚”这个音。宋徽宗皱了皱眉头,对林摅说:“你读错了,这个字念‘真’。”林摅不是进士出身,他父亲当年是闲谟阁直学士林邵,林摅是恩荫入仕,因为处理张怀素谋反案非常得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古代的皇帝和皇后没有同时去世该如何安葬?他们是合葬还是分葬?

古代的皇帝和皇后没有同时去世该如何安葬?他们是合葬还是分葬?

古代的皇帝和皇后死后都是要葬到一起,那么问题就来了,皇帝和皇后不可能同时去世吧,如果一方先去世了,那怎么下葬,是不封墓等着另一方合葬还是分开葬呢?关于处理皇帝和皇后去世是否合葬的问题,每个朝代处理的规矩都不大相同,下面就来说一说每个朝代皇帝和皇后是如何合葬的。先从两汉时期说起,其实在两汉时期皇帝和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