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晋武帝司马炎是千古一帝?没有制度性建设,合格开国皇帝都谈不上

晋武帝司马炎是千古一帝?没有制度性建设,合格开国皇帝都谈不上

记得以前的一篇有关五胡乱华的文章里,笔者认为晋武帝司马炎应对此负头号责任;但下面的留言里,有网友对这一观点予以痛斥,他甚至用到了一个词来形容司马炎,那就是“千古一帝”。

别说如今的网友,历史上对司马炎的褒奖更是不绝于书。

比如,西晋名士何曾对他猛拍马屁:“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

唐代名相房玄龄认为他“宇量弘厚,容纳谠正,明达善谋,能断大事”;

司马光称其为“不世之贤君”;晚清史学家李慈铭认为“武帝纯孝性成,三代以下不多得。”

没错,司马炎确实做出了不少贡献,他彻底结束了三国分裂,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发展、带动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创造了被不少人津津乐道的“太康盛世”。除了这些突出政绩外,他身上也有许多优点,一些品质甚至堪称“宝贵”。比如他的宽柔。

身为乾纲独断、生杀予夺大权集于一身的封建帝王,司马炎不仅很少展现威严、享受掌控他人生死的快感,反而罕见地秉承柔和宽容的态度;并且,这种处事方式不是针对特定群体,而是雨露均沾、一视同仁。

他对臣下宽容,虚心纳谏、用人唯贤,面对形形色色的犯颜直谏,大体采取了包容的姿态。曾经刘毅当面说他连东汉有名的昏君桓灵二帝都不如,但他不仅没有暴怒,反而大笑:“我有你这样的直臣,比桓灵二帝强得多了”;

他爱护百姓,在位初期颁布的五条诏书中,提出了正身、勤百姓、抚孤寡、敦本息末、去人事等治国原则,奉行宽松开放、无为而治,缓解曹魏以来的高压政策,减轻百姓负担、多次宣布减免赋税徭役。他在位期间颁布的《泰始律》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与前代相比厉行宽容,比如“减枭、斩、族诛、从坐之条”,对女性从轻从宽等;

最难得的是,对于被绝大多数帝王视为洪水猛兽的前朝皇室、政治对手,司马炎也体现出了罕见的仁慈。即位的第一年,他就下诏让末代魏帝曹奂“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同时任命安乐公刘禅的一名子弟为驸马都尉;第二年,他又解除了对汉室的禁锢。后来平定东吴后,末代吴帝孙皓也被封为归命侯,被西晋朝廷供养直至安然离世。这些善举,即使有收买人心、缓和矛盾的考虑,但相对于后世动辄灭族的残暴习气、属实显得难能可贵。

但若根据以上就认为司马炎是“千古一帝”,那可就搞错了概念;并且,作为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他是很不合格的。

古代王朝的更迭,本质上是封建秩序兴盛、衰败的螺旋式循环,虽然这个循环的趋势并不是一直向上的。

一般来说,当一个王朝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政治腐化严重、土地兼并加剧、社会阶级矛盾尖锐等现象日益凸显,现有王朝的既得利益阶层并不具备自我革新的意愿和能力,整个社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崩盘,这就是王朝末段的大乱;

在大乱中,经由残酷的优胜劣汰,最终会有一个最强大的力量结束乱局,建立新王朝;通过这个暴力洗牌过程,旧的既得利益阶层要么被清洗、要么沦为失败者、要么舍弃部分利益加入新的既得利益阶层,整个社会资源被打散,具备了重新分配的可能。

而一个优秀开国皇帝的最大功绩,就是能从制度上革除前朝灭亡的弊政、重新分配社会资源,即使只是阶段性的,但他的所作所为一定代表了正确的历史发展方向。下面举例说明:

秦始皇之所以被公认为千古一帝,统一天下并非主要原因,关键在于他总结过去数百年战乱的根源:“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以不留退路的宏达气魄、搭建起大一统帝国的框架,这个体系被后世2000年一以贯之、支撑起唯一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抛开历史局限性,我们可以毫不吝啬地将他视为开国皇帝的模板。

汉高祖刘邦的成就虽然逊色许多,但也不失为一个合格的开国帝王。他结合经济崩盘、民力疲弊、外敌强大的实际情况,在保留秦制的基础上、务实地推行与民休息政策,并将这一共识传递给他的功臣辅政集团。正是西汉初期持续数十年的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才给了汉武帝大展拳脚的机会。

汉武帝虽不是开国皇帝,但他的历史贡献过于突出,可视为继秦始皇之后又一位开天辟地的君主,他“据旧以鉴新”,将政治主导思想由黄老改为儒学,实施了涵盖教育、学术、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历法等所有领域的大创改,将汉朝打造成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强大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一代文治武功。

而相对于过去的优秀帝王,晋武帝司马炎几乎没有任何积极正面的制度性建设;相反,他还亲手埋下了导致王朝崩溃的隐患,这是他的死穴

司马炎确实有许多善政,比如在政治层面,公元265年,他下诏命令郡国长官每三年巡视一次辖区,目的是“见长吏,观风俗,协礼律,考度量,存问耆老,亲见百年。录囚徒,理冤枉,详察政刑得失,知百姓所患苦”。简而言之,就是体察民情。虽然很令人振奋,但这只是他的临时行政命令,而非能够传于后世的制度

经济上,司马炎“户调式”确实促进了经济恢复,但在这个过程中却也以国家层面明确了世家大族的经济特权,它与选官方面的九品中正制结合,急剧推动了士族门阀制度的确立与强化,西晋的阶级矛盾日益恶化、土地兼并越发严重,为司马衷时期的社会动荡埋下了隐患;

军事上,司马炎对内将分封制与都督制相结合,造成了军队归藩王、而非国家所有的现实,为八王之乱的爆发提供了武力方面的可能;对于内迁民族屡屡爆发的起义,司马炎仅予以武力镇压,却没从制度、文化层面探讨解决办法,可谓治标不治本,埋下了后来五胡乱华的种子......

与上述短板相比,司马炎后期沉迷女色、放纵骄奢等行为真算不了什么。简而言之,作为开国皇帝,他只是做一些应急的、修修补补类的事务性贡献,却没能像那些优秀同行一样、从制度上探求缓解社会矛盾的可能。因此不难理解,为啥汉唐能强盛上百年,而西晋在司马炎死后就陷入了崩溃。他确实仁慈、宽厚,但却不能让自己的继承人、朝廷文武同样宽厚;西晋军民接下来面临的沉重苦难,与他脱不了干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14140.html
上一篇王羡兰:山映汉时月——记象鼻嘴山
下一篇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为您推荐

笔底父爱深 三国西晋时期的教子家书

笔底父爱深 三国西晋时期的教子家书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三国时期,群雄逐鹿,英才辈出,彼此之间,斗智斗勇,为今人留下了生动的三国故事。在我们激赏三国人物运筹帷幄的智慧、侠肝义胆的忠勇时,容易忘记这一时代诞生了一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家训文献,正是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得以见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中三国人物内心深处的柔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仅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