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细品电影《爱国者》背后的历史(四):美国革命前后的切罗基印第安人

细品电影《爱国者》背后的历史(四):美国革命前后的切罗基印第安人

在美军庞大的军火库中,一系列耳熟能详的武器的名字源于印第安人及印第安战争:“战斧”、“黑鹰”、“阿帕奇”、“支努干”、“达科他”、“基奥瓦”、“易洛魁”。此外,二战时期美军飞机也经常用印第安酋长的头像作装饰,美军伞兵则在诺曼底空降前理了“莫希干”发型。

这些作法其实源于自殖民地时期便流传下来的传统,即认定白人只有像印第安人那样彪悍,方能在北美大陆的战争中胜出。电影《爱国者》较好地反映了这段历史,其背后是切罗基印第安人在北美大陆列强争霸中所做的艰难抉择。

一、与英军时战时和的切罗基人

切罗基印第安人地理分布与数次割地

由于切罗基印第安人的语言属于易洛魁语系,因此学者猜测他们的祖先居于五大湖地区,之后才逐步南迁,定居在从弗吉尼亚绵延至佐治亚的阿巴拉契亚山南半部分。根据居住地的不同,切罗基人共分为五支:低地切罗基人、中部切罗基人、谷地切罗基人、远地切罗基人和山地切罗基人,相互间各不统属。

就对外关系而言,在1712年的第二次塔斯卡洛拉战争中,切罗基与英国殖民者结盟。可在此期间,包括切罗基在内的印第安部落听闻了英国殖民者奴役印第安人的暴行,于是在三年后转而攻击原先的盟友。切罗基与英国殖民者间忽战忽和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美国革命战争时期。

切罗基勇士的模型,可见他们已经用上了火器

总体上说,英国殖民者一直试图拉拢切罗基人,因为后者熟悉地形,能在战争中成为英国士兵的得力助手,而在和平时期,切罗基人也能拿出在市场上价值连城的鹿皮与英国殖民者贸易。然而,维持这种关系需要英国方面输送大量的金钱与货物,并且需由熟悉印第安事务的人加以办理,这在七年战争时期遭遇了考验。

复原的劳顿堡

在七年战争爆发伊始,切罗基人迟迟不愿意介入,南卡罗来纳商人担心青壮年印第安人的离去会对鹿皮贸易造成影响,并且山地切罗基人也暴露在法军印第安盟友的攻击下。为了争取切罗基人的加入,英国殖民当局在山地切罗基人居住的地区修筑了劳顿堡(位于今日的田纳西境内),并许诺给该部落提供诸多礼物。

东部印第安人是丛林作战的行家

三百多名切罗基勇士给英军提供了极大帮助,他们阻止了肖尼人对弗吉尼亚殖民地的进攻,有效地在丛林中捕获对方的印第安斥候和狩猎者,阻止他们向法军提供情报和食物,同时也获取关于印第安部落和法军状况的情报。这些行动最终致使俄亥俄印第安人停止与法军结盟,从而迫使法军放弃了位于两河交汇处、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杜肯堡(今匹兹堡)。

然而,英军在礼物问题上的口惠而实不至使得切罗基人极为不满。他们提出,自己为英军而战,为此放弃了狩猎,理应得到相应的报偿。有些愤恨的切罗基勇士在回乡途中顺手打劫弗吉尼亚的殖民地,以夺取他们认为应有的补偿。

面对英国殖民者的质询,切罗基部落领袖突出不同地区部落间的差异,强调并非所有切罗基人都参与到打劫当中,只是个别部落的行为。然而,蛮横的南卡罗来纳殖民地决定对整个切罗基部落实施贸易禁运,并且其总督无礼对待前来会谈的切罗基领袖,要求他们陪同南卡罗来纳民兵前往切罗基部落地区搜寻凶手和索要赔偿。

南卡罗来纳总督的这一决定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切罗基人见到南卡罗来纳民兵簇拥着部落领袖前来,误以为他们成了人质,并认定殖民者企图将切罗基人都变为奴隶。法国人平日里的鼓动在此时也发挥了作用,切罗基人不再视英军构建的堡垒为保护他们免受法军及敌对印第安部落攻击的保障,而是把它们当成控制原住民的基地。

在此情况下,切罗基人发动了对乔治王子堡的攻击。受到攻击的英军处死了作为人质的切罗基领袖,这一惨剧促使切罗基人摒弃了不同地区间的分裂,联手起来对抗英军和殖民者。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殖民地政府调动英国正规军前往讨伐切罗基部落,领军的杰弗里·阿默赫斯特对印第安人怀有深刻的仇恨,曾经下令“带有攻击性地行动,摧毁村镇和他们的定居点”,以“就他们非人的残忍行为惩罚那些野蛮人”,并拒绝了前南卡罗来纳总督关于怀柔印第安部落的建议。英军一路上烧杀抢掠,切罗基人四散而逃。

作为报复,切罗基部落围攻劳顿堡,并在英军投降后屠杀了26名守军,并将其余200多人卖为奴隶,电影中男主角所提及的切罗基屠杀应该便是以此事为原型,只是经过夸大,以突出印第安战争的惨烈。

此事引发英军新一轮的远征,其惨烈程度较前一轮远征有过之而无不及。随军出征的南卡罗来纳奴隶贩子亨利·劳伦斯评论道:“每个村镇都有人在哭泣。”影片中困扰男主角许久的屠杀印第安人的梦魇正取材于这一历史事件,并且与影片描绘的情形相同,尽管英军尚且无法深入山地,但切罗基部落还是无法承受代价如此高昂的战争,与英军言和。

二、切罗基人与美国革命

展览:远赴英国的切罗基酋长

和约缔结后上台的亲英切罗基酋长受到优待,甚至得以前往伦敦。尽管他们的翻译在旅途中病亡,致使他们几乎完全无法与英国人交流,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伦敦受到热烈的欢迎,大批民众前来围观,英王乔治三世也亲自接见他们。

英国官方和民众对切罗基酋长的迎候使殖民地人民大为光火,而英王在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禁止殖民地人民向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移民的宣言更是火上浇油。为了更好地处理印第安人事务,方便与他们联络,殖民地政府派遣专员前往切罗基部落中定居,其中亚历山大·卡梅伦在报告中对印第安人有着深切的同情:“去年冬天,商人和马贩子在印第安人中所实施的欺诈与盗马令人震惊。难怪切罗基人不再亲近我们,因为我们允许这样的恶棍在他们中间贸易和居住。”两相比照,殖民地人民笃定英王偏袒切罗基人,而对土地的渴求致使他们不顾英王禁令、继续西进。

殖民地人民与切罗基人间的矛盾日益升级,双方间冲突不断。殖民地官员一边执行英王的禁令,勒令定居者退回东部,另一边照顾殖民者的诉求,重新与切罗基人商定边界,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在殖民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的1773至1774年,弗吉尼亚总督邓莫尔便陷于该殖民地边疆的印第安战争,无法抽身。

在独立战争开始前,弗吉尼亚的威廉·克里森预计切罗基人会加入英军,并评论称他们此举是“自取灭亡。假如他们开战的话,我们会直接派出一支军队攻击他们"。正如他所料,切罗基人选择站在英军一边,从他们那里获取武器支持,袭击殖民地,企图迫使殖民者退回阿巴拉契亚山以东。

然而,生性倔强的切罗基酋长并未与英军行动配合,而是径直按照自身对战事的理解向美军发动攻击,这影响了他们的行动所可能产生的效果。此外,与七年战争中的英军不同,美军深入山地,沉重打击了切罗基人的政治与宗教中心,切罗基部落被迫于1777年与美方订立和约,承认新的边界。

在订立和约后,切罗基部落以另外一种方式影响着美国革命的进程。影片中男主角原型之一的弗朗西斯·马里昂在七年战争期间跟随英军征讨切罗基部落,切罗基部落巧妙利用密林与山地地形设伏的战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里昂加以学习借鉴,并应用到他抵抗英军的游击战争中。影片开头镜头拍摄的印第安战斧便意在表明男主角与印第安战争间有着很深的历史溯源,而他带着两个儿子设伏的那一段戏也与印第安战争的战法高度相似:事先找好埋伏地点,利用密林隐蔽,四面开火,且利用对地形的掌握游走于密林间,让受攻击一方摸不清头脑,不知袭击从何而来,待时机成熟,手持印第安战斧杀出近战,彻底瓦解英军的士气和抵抗。

此外,并非所有切罗基人都遵守与美国的和约,以“拖独木舟者”酋长为首的部落成员向西迁徙,与当地印第安人融合,建立了新的村镇,并以之为据点,发动对美军的袭击,成功驱逐了许多位于西部的殖民者。不少切罗基战士仍旧充任英军的斥候,这在影片中也有所表现。

站在他对立面的是他的父亲、主张向美国求和的“小木匠”,早在1776年夏天,当“拖独木舟者”策划对殖民者发动突袭时,他的表亲南希受“小木匠”授意,赶往殖民地发出警告。次年,南希更是与一位殖民者结婚,以巩固切罗基部落与殖民地间的和平,一如当年的宝嘉康蒂公主(见

英国-波瓦坦人战争与宝嘉康蒂公主的悲歌(三)

)。南希的经历也是妇女在美国革命中作用的一个侧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13421.html
上一篇朱棣皇帝的奇耻大辱
下一篇俄罗斯获释战俘控诉,乌军残忍虐待战俘

为您推荐

美军无人机坠入黑海:白头老鹰和北极熊从未停歇的争斗

美军无人机坠入黑海:白头老鹰和北极熊从未停歇的争斗

黑海,是在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一个内陆海,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经常是白头老鹰和北极熊斗法的前沿。3月14日,美国欧洲司令部发言人消息称,被俄罗斯战机“击中后坠毁”的美军MQ-9“死神”无人机尚未在黑海被找到。出自澎拜新闻视频截图美国欧洲司令部的一份声明称,俄军出动两架苏-27战斗机拦截MQ-9无人机,其中一架多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