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44年,9岁中国娃娃兵抗日被俘,日军问他怎么死,他只说了12个字

44年,9岁中国娃娃兵抗日被俘,日军问他怎么死,他只说了12个字

前言

1937年7月,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为阻止盟军向中国提供援助,日军彻底封锁陆海交通线,妄想让全体中国军民因缺少物资“不战而降”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军队开辟了两条重要运输线,分别为西藏喜马拉雅山的驼峰空中航线和缅甸至云南的滇缅公路。

横向比较,滇缅公路的重要性要比驼峰空中航线更加重要。

1940年,日军组建“滇缅路封锁委员会”,派出400余架次战机,炸毁滇缅公路。

1942年至1945年,中国远征军与日军,就滇缅公路的控制权展开鏖战。

随着战争形势越来越严峻,远征军伤亡甚大,不得不临时征调7000~8000余名娃娃兵。

我们的故事就从这群年龄最大16岁,最小的只有9岁的娃娃兵开始说起。

图|抗战时期的娃娃兵

一、滇缅公路,一条对华援助物资的生命之路

十几年前,由张国强、段奕宏、张译、王往等人主演的经典抗战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引发无数观众热议。

这部抗战剧的主体内容似乎有些“另类”,导演没有用宏大的战争场面衬托抗日英雄们的壮烈,反倒着重于描写人物心理波动。

正因如此,龙文章、迷龙、阿译长官、孟烦了,这些角色才会经久不衰。

而《我的团长我的团》故事的大背景,就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云南一带与日军殊死搏斗的真实历史。

图|孟烦了

1938年初,国民政府为获得盟国的物资援助,征集20余万云南各族民工。

在没有任何机械的情况下,耗时八个月时间,牺牲3000余名工人的代价,才成功修建一条稳定获得外部物资援助的生命线。

这就是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全长1146公里,起于云南昆明,终点在缅甸腊戍,四周被悬崖峭壁包围,沿线穿越水流湍急的怒江、澜沧江。

滇缅公路修建完成后,美国大使詹森例行检查时不禁赞叹道:

“中国军民能在八个月时间里修建一条如此壮阔险峻的滇缅公路,简直是不可思议,这条公路简直可以与巴拿马运河媲美。”

而此时,滇缅公路也成了当时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

通过滇缅公路,大量援助物资源源不断运输到中国,进而打破了日军封锁中国的计划。

这之后,中日两国军队围绕争夺滇面公路的控制权,展开数场激战。

日军占领越南后,为切断滇缅公路这条中国与国际联系的交通线,先后派出400余架次飞机重点轰炸澜沧江和怒江上的桥梁、道路。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对日宣战。

为了牵制消耗日军主力,美国积极促成中国派兵进入缅甸作战。

十万学生十万兵,大量知识青年踊跃报名参加远征军。

1941年12月底,中国与英国、美国成立军事同盟,蒋介石组织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支援史迪威对日作战。

杜聿明、戴安澜等国军名将亲入前线指挥作战。

因配合不畅,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宣告失利,日军趁机占领滇西地区。

图|执行任务的中国车队

二、耗时两年,日军筑成“钢铁堡垒

1942年5月,日军发兵攻打怒江西岸龙陵县松山地区。

成功占领松山后,日军花了近两年时间,修建了一处大型的秘密堡垒阵地,整个松山都被日军挖空。

当年的松山林木参天,日军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把大小树木一并砍伐、烧掉。

滚龙坡、大垭口、松山、小松山、大寨等地建成7个碉堡群,每个碉堡群都有数个坚固大堡为核心,周围有数个小堡相互连通。

日军之所以会大动干戈,修建如此规模庞大的堡垒,就是想利用松山的地理优势,与龙陵、腾冲形成极为稳固的三角形战略支撑点,最远可以辐射周围数百公里。

滇缅公路就日军眼皮底下,真正达到“进可攻,退可守”战略目的。

据远征军老兵回忆,松山堡垒异常坚固。

堡垒外部铺设圆木钢板,顶部还盖着70多厘米厚的圆木,四周钢板上浇灌一米多厚的混凝土。

堡垒内部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包括供士兵娱乐的休闲场、医院、蓄水池、小型发电站。

堡垒四周设有许多枪孔,水源、粮食、弹药的储存量,完全可供数千名日军坚守两年。

日军方面曾夸下海口:“想要占领松山,中国远征军或许要死掉10万名士兵以上。”

章太炎的得意门生方国瑜教授,曾在1946年进入过松山堡垒。

他这么叙述的:“守卫松山的日军是第56师团113联队,后来抽调一部分兵力支援腾冲作战,留下1340人。

113联队单兵作战能力极强,配合默契。

松山堡垒地下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供电、供水问题均已解决。

就是150mm榴弹炮正面命中,也不能破坏堡垒分毫,内部所受震荡微乎其微。

工事由日本工兵联队和1670余名民夫,耗时两年修筑完成。

为完全保密,日军将抓来修建工事的民夫,以打防疫针为名,全部注射处死,焚尸掩埋。”

由此可见,日军孤注一掷,就是想彻底控制滇缅公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军按照修建松山堡垒的标准,在中国东北地区接连修建东宁要塞、虎头要塞等秘密堡垒阵地。

虽不想承认,从建筑本身的防御程度来看,完全可以称得上固若金汤。

总之,日军成功修建松山堡垒后,完全控制了怒江附近的怒江惠通桥附近的腊猛大渡,中国军民的生命线就这样被掐断了。

1944年5月11日,为打通滇缅公路这条生命线,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第11集团军渡过怒江,腾冲、松山、龙陵、平嘎烽烟四起,而战役的关键就是攻下松山。

松山就是一座天然桥头堡,最高海拔2200米。

远征军攻下松山后,可以与腾冲、龙陵成掎角之势,进可攻,退可守。

拿不下松山,滇缅公路还是被日军控制,龙陵、腾冲都将会得而复失。

因此,松山战役成为打通滇缅公路的生死之战。

1944年6月4日,远征军率先发起进攻。

最初由71军新编28师担任主攻任务。

28师认为日军在松山守军不会超过500人,决定渡过怒江后对松山实施牵制性的进攻。

这就是日军的狡猾之处,他们在地面只留下400多人,佯装是主力守备部队。

实则利用堡垒暗道,出其不意地对远征军发起进攻。

经过20多天激战,28师伤亡很大。

远征军指挥部决定由国民革命军第8军接替71军,继续攻击松山。

国民革命第8军军长是何绍周,副军长李弥,全军下辖三个师:第103师、荣誉第一师、第82师。

图|何绍周

随着战役的进行,第8军同样损失惨重。

士兵们明明已经打到距离敌人碉堡大约50米远的地方,眼看就要拿下这群该死的堡垒,却被无数从山林深处冒出的子弹、地雷击退。

绿草如茵的松山,犹如血染般的惨烈。

平心而论,参加中国远征军的部队皆骁勇善战、军纪严明,是国军内部的王牌部队。

因为指挥官不懂得变通,更想着在史迪威面前长长脸,不顾一切发动“人海战术”。

时任第11集团军第71军军长钟斌此时下了一条死命令:“全员向日军碉堡发起冲锋,谁敢胆怯后退者格杀勿论。”

就这样,远征军伤亡惨重,连续两次进攻失利。

远在重庆的蒋介石大发雷霆,命令何绍周“只可智取,不能强攻”。

何军长此时终于醒悟过来,他汲取前两次进攻失败的惨痛教训,与军部参谋分析后一致认为:“攻克松山,还需挖坑,方可奏效。”

三、战况紧急,7000多名娃娃兵投入作战

话虽如此,中日两国军队皆损失惨重,日军为了弥补兵力的缺失,居然让随军老弱妇孺加入战斗。

远征军也不得不放宽征兵条件,临时补充了7000多名娃娃兵。

这群娃娃兵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最大的不过16岁。

他们不是被抓来的,娃娃兵大多是孤儿、无亲无故。

图|火爆网络的三名娃娃兵

1944年,抗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国家缺乏社会组织能力,福利院、养老院等一些社会组织没有资金来源,相继倒闭。

军队不得不负起这方面的社会责任,收容孤儿。

从1939年开始,蒋介石号召各战区部队收容孤儿、难童,得到阎锡山、李宗仁、卫立煌、张发奎、顾祝同、傅作义的响应。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样力所能及地收留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

其实,在红军长征时期,就有不少娃娃兵加入红军。

大名鼎鼎的红25军一线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超过16岁,甚至还有13岁的小孩。

因此,抗日战争时期,各战区会经常出现一些娃娃兵。

1944年滇西战役开始前,就有大约7700多名娃娃兵跟随大部队来到前线战场。

起初,这些孩子们没有正式参战,只是帮助一些老战士或者连长、排长干些杂活。

可当形势越来越危急时,娃娃兵们同样要扛起枪,与日军展开正面交锋。

最近一段时间,一场三名远征军娃娃兵合影的老照片引发热议。

我们不知这三名娃娃兵姓甚名谁。

查阅多方资料,只了解到这三名小士兵从左到右的年龄分别为15岁、11岁、9岁,隶属于新一军。

从打扮和携带的装备来看,最小的那个孩子应该是远征军信号兵,另两位则是一线战士。

除此之外,没有这三名娃娃兵的任何线索。

那这些娃娃兵投入松山战役后,会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何绍周军长汲取前两次失败的惨痛教训后,想到了八路军在河北冀中平原发起的地道战。

何军长这么认为:“既然日军把整个松山挖空了,那我们就能在松山底部挖地道或者坑道。

近距离作战时,日军就不能发挥他们的优势了。

另派一支部队,用于分散日军注意力,借助地下坑道摧毁日军工事。”

娃娃兵们身体还没发育成熟,力气不如成人,自然不可能让他们去挖坑道。

从1944年7月26日起,第8军组织一线作战部队,会同工兵团开始挖掘战壕,向日军阵地步步逼近。

娃娃兵们身材矮小、行动敏捷,更适合在正面战场承担侧翼掩护的任务。

指挥部决定让部分老兵带领娃娃兵,从侧面迂回到松山战役主战场,帮那些正在挖掘战壕的同僚们争取时间。

有许多娃娃兵跑着跑着,就已经倒在了路上,老兵心如刀绞,咬着牙含泪继续战斗。

“声东击西”的作战方案初见成效。

挖坑道的时候,有不少士兵遭受日军机枪扫射和炮击(流弹和误伤,日军没有发现远征军在挖坑道),负责吸引注意力的娃娃兵们,伤亡更是惨重。

图|松山要塞群布局

一位随军的美军记者在二战结束后曾撰写过一篇报道,该报道讲述了一名只有9岁的远征军娃娃兵参与松山战役时被日军俘虏。

日军问他:“你想怎么死?”

这个娃娃兵毫无惧色地说道:“我已经死了,但中国永远存在。”

听到翻译的复述,负责审讯的日军被眼前的这个小孩子给吓到了。

他难以想象个头只有这么点的“小东西”居然不怕死,还能说出这么勇敢和坚定的话。

最终,这个9岁的小士兵还是被日寇夺去生命,壮烈牺牲。

报道的最后还有这么一番话,美军记者不解地问远征军长官

“这些孩子都是国家的未来,怎么能让他们上战场呢?”

指挥官擦去眼泪,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如果他们不上战场,国家都没有未来了。”

这7000多名娃娃兵没有害怕退缩,瘦弱的身躯扛着远超他们身高的步枪,向日军发起冲锋。

这一刻,他们是失去父母的孩子,也是上阵杀敌的民族英雄。

得益于娃娃兵出色的掩护,远征军工兵部队经过八天八夜连续挖掘,在松山主峰底下挖出了两个大空洞,与一条高达1.8米、宽1米,直通日军碉堡的地下坑道。

8月2日,远征军通过战壕发起进攻,有效减少了伤亡。

246团、307团突击队使用美军提供的火焰燃烧器,仅用半小时就攻占了滚龙坡甲高地。多数敌人被烧死,切断了日军的水源。

当时,就剩下松山主峰拿不下来,残余日军固守堡垒,迫使中国军队的一次次冲锋以失败告终。

然而,战机不等人,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转来蒋介石的命令:“第八军必须要在八月底收复松山,否则唯军长师长是问。”

何绍周军长召集大家开会,研究对策。

82师副师长王景渊提供这么一条计策:“别和小日本讲道理,继续挖坑道,有美国人援助的TNT炸药,直接把整个松山主峰掀掉!”

一语惊醒梦中人。

何军长同意了王景渊的方案,立即将工兵团紧急调到前沿连续挖掘。

1944年8月19日晚,远征军往洞里装入十吨炸药,爆炸时间定于20日上午9:30分。

20日清晨,中国军队再一次向松山主战场发起进攻,其目的是要把敌人尽可能多地吸引到主峰上来,好一次性把他们都送回老家。

就在此时,山顶上一只军犬似乎嗅到火药的味道,朝着地下坑道的方向乱窜。

牵着军犬的日军见情况不对,连忙招呼其他士兵过来看情况。

远征军的坑道作业也全部完成,士兵们正忙着进行最后的点火安装工作。

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工兵排长林振泽与另一名战士先杀掉军犬,防止火药安放地被日军察觉。

但是,无论什么品种的狗,一旦受到击打都会嗷嗷直叫。

狗叫声引守备日军的注意,林振泽看了一下手表,距离约定的9:30分爆炸时间还剩下10分钟,此时的林振泽已经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

他命令战士们赶紧离开,独留自己来断后。

8月20日上午9:30分,林振泽手动引爆炸药线,伴随着三声沉闷的巨响,松山主峰顶部被彻底炸毁,日军堡垒不攻自破。

1944年9月7日,日军113联队长松井秀治率领官兵发起最后的“死亡冲锋”,最终被远征军击毙。

至此,松山战役正式结束。

中国远征军先后投入2万多兵力,与日军交战数百次。

此役,远征军主力部队伤亡7763人,战死人数超过负伤人数。

日军防守部队113联队死亡超过1250人。

经过换算,大约六名中国士兵才能消灭一名日军。

这其中就有1200多名娃娃兵为国捐躯。

松山战役的胜利,代表中国远征军打通滇缅公路,夺回控制权,激发全体中国军民抗战热情,为胜利大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战役结束后,那位美军记者采访了一位来自贵州毕节的小战士陈友礼。

陈友礼当年12岁,他所在的部队番号是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200师第600团第3营8连。

战役初期,陈友礼担任连长的勤务兵。

1944年11月底,陈友礼参加了收复龙陵的战役。

美军记者和他的连长说,要给陈友礼拍张照片。

照片拍完后,记者通过翻译询问陈友礼:“抗战胜利后,你最想干什么?”

陈友礼用稚嫩的声音回答道:“我想回家继续放牛。”

这张小陈友礼穿着不合身的远征军军服,浑身上下挂满行军装备,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的照片,形成强烈的反差,网友给这张照片取名“微笑娃娃兵”。

图|微笑娃娃兵

“微笑娃娃兵”有一个标志性的动作,就是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

老人回忆:竖大拇指“是‘顶好’的意思,和美国人学的。

在昆明时有很多美国人,见到他们就竖起大拇指说‘顶好!’,他们就很高兴地点头说‘OK’,有时候还会拿点吃的东西给他。”

与牺牲的娃娃兵们相比,陈友礼算是幸运的。

解放战争结束后,他参与了朝鲜战争。

待到抗美援朝胜利,十年戎马生涯结束,作为“抗美援朝英雄”的陈友礼返回贵州毕节。

如今,他老人家生活美满,家族人丁兴旺。

然而,那三位小战士却依旧不知所踪,唯愿他们能像陈友礼老英雄一样,安然无恙地返回家乡。

结语

2013年,402座单体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在云南大垭口主峰的松山战役旧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战场遗址之一)建成,其中还有一群特别的娃娃兵方阵。

前去参观的小朋友都会好奇地询问爸爸妈妈

“为什么这些雕塑看上去与我年龄相仿,他们为何能出现在烈士纪念陵园呢?”

是啊,十多岁的孩子,一个个稚气未脱,如果不是惨烈的战争,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应该会待在父母身边,走进宽敞明亮的课堂,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玩闹。

国家危难之际,这群小战士义无反顾投入战场,与穷凶极恶的敌人进行拼杀。

他们或许不懂得什么叫做团结抗战、帮助盟军拖延消耗日军主力的大道理,甚至可能连字都不认识几个。

可是这些小战士都有一个念头——谁若侵犯我的家园,杀害我的父母同胞,那就是敌人,是不死不休的仇敌!

大家仔细看看这些远征军小士兵的照片,都不约而同地露出了天真笑容,眼神纯真,毫无面对死亡的恐惧。

图|娃娃兵雕塑群

战争肯定是残酷的,许多还未绽放便消散的娃娃兵,犹如寒冬里的一丝暖阳,用瘦弱的身躯照亮黑暗、驱散寒冷,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正如远征军指挥官的那番话:“为了国家的未来,这些的娃娃兵必须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既是娃娃兵,更是为国捐躯的英雄。

千言万语道不尽中国军民十四载艰苦抗战。

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由无数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我们不会忘记历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04647.html
上一篇李素桢:面对一桌之隔的侵华日军老兵,我真想扇他嘴巴
下一篇曹操为何视弱小的刘备为一生之敌?只因刘备抓住他的一条软肋

为您推荐

318国道之怒江大峡谷

318国道之怒江大峡谷

走完72拐就是怒江,公路下的怒江,水面窄,水流急,落差大,看着就一副波涛汹涌,怒不可挡,气势汹汹的样子,确是名副其实。
中国远征军缅甸1500名重伤员自焚之谜

中国远征军缅甸1500名重伤员自焚之谜

在国民党军队里,有五支战斗力较强的被称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号称“五大主力”。这“五大主力”部队分别是新1军、新6军、第5军、第18军(整编11师)、整编74师(原74军)。其中,被称为“铁马雄师”的……
抗战第一次全歼日军的松山战役,远征军伤亡有多惨烈?

抗战第一次全歼日军的松山战役,远征军伤亡有多惨烈?

作者:乃大有容在二战亚洲战场上,气焰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陆军不愿提及的战败之地并不多。但是有这么一个地方,一直是日军心中的血泪之地、耻辱之地。它不在茫茫荒原的诺门坎,也不在密林丛生的热带小岛,而是在……
返回顶部